清朝晚期最後的名臣——李鴻章

每逢亂世或國家衰敗時期,總會有英雄出現。英雄們為了自己的國家,為了自己的國家能繼續發展下去,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如宋神宗時期的王安石,明神宗時期的張居正,以及清末時期的曾國藩、李鴻章等。他們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提出改革思想,促使國家發展。他們為了使國家繁榮富強,扭轉衰敗的頹勢可以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們都

勵志改革,消除國家的弊政,可惜總因為反對勢力過於強大而致使改革失敗。雖然他們的努力都失敗了,但他們為國盡忠,為了國家能繼續存在下去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特別是李鴻章,他受到的非議是最多的,就因為清末的不平等條約大多都是他去籤的。雖然李鴻章簽了許多不平等條約,但他仍然熱愛自己的國家,願為自己的國家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儘自己最大的努力。

清朝晚期最後的名臣——李鴻章

李鴻章字漸甫或子黻,安徽合肥人。他從小就聰明好學,後參加考試正式進入仕途。李鴻章在進入仕途後奮發有為,在同時期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李鴻章為實現自己的抱負,毅然選擇了投筆從戎。

李鴻章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組辦了軍隊,與太平天國進行了多次較量。但李鴻章因自己實力不濟,敗於太平天國。他失敗了,但並不氣餒,而是反思自己為什麼會失敗。經過一番總結,他認為自己勢單力薄,並不能抗衡太平天國。於是他投靠了曾國藩。

李鴻章在投靠了曾國藩後,盡心盡力的謀劃,使曾國藩覺得李鴻章相當有才能,並委以重用。後李鴻章憑藉機遇及自己的才能,創建了淮軍。自己也成為一方諸侯了。李鴻章靠自己的軍隊和曾國藩一起與太平天國進行作戰,並剿滅了太平天國。後李鴻章又與曾國藩一起剿捻。李鴻章憑自己的能力剿滅了捻軍,並受到朝廷重用。此時的李鴻章可以說是志得意滿,立下了赫赫軍功。

清朝晚期最後的名臣——李鴻章

李鴻章在平定了內亂後,開始著手於發展國家實力。當時清王朝經過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國門被外國侵略者打開,國外資本主義敵對勢力對中國不斷地侵略。李鴻章在這個背景環境下,認為中國若想振興,必須發展洋務,他便展開了他的政治抱負——進行洋務運動。

清朝晚期最後的名臣——李鴻章

洋務運動的動機是好的,為使清王朝不被侵略,發展自己的實力,不得不開展此運動。但最終此次運動失敗了,此次運動失敗與李鴻章關係並不大,而主要是清王朝太腐朽了。與清朝同時被侵略的日本,雖然被侵略,但他們立志發展本國,從上層到下層老百姓,都積極投入,並最終擺脫了被侵略的狀況,一舉成為一個強國。而清朝卻只是幾個有眼光的大臣進行革新,最後因得不到清朝上層的支持而失敗了。李鴻章在洋務運動過程中可以說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終因國家統治腐敗而失敗。從中日甲午海戰就可看出。日本天皇拿出自己的私資盡了自己的力量發展軍事,而慈禧太后卻為了自己的壽誕而動用軍費,從此就可看出雙方統治者的優劣,從這也可知清朝必定滅亡。

清朝晚期最後的名臣——李鴻章

在甲午戰敗後,李鴻章被推到了風口浪尖處,朝廷委任他去參加談判,並最終簽訂了《馬關條約》。在簽訂了《馬關條約》後,李鴻章背上了罵名,國人都認為李鴻章是個賣國賊,認為李鴻章賣主求榮,怎麼能籤這種條約。可這又怎麼是李鴻章能決定的呢?當時清朝國勢衰弱,軍事力量落後,憑實力清朝是打不贏日本的。李鴻章沒使清朝受到更大的損失就算好的了。

在以後的時間裡,李鴻章出國去考察了一番。回國後更讓李鴻章認為需發展國家實力,而且是迫不容緩的發展。可惜當李鴻章在運籌發展國力時,八國聯軍入侵開始了。清朝又一次的戰敗了。李鴻章被迫又去簽訂了《 辛丑條約》。李鴻章簽了後,自己氣憤不已,心想國家怎麼這麼弱,這種條約居然都會籤,可他也沒辦法,只能怪清朝已到了滅亡的邊緣。李鴻章在簽了條約後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清朝晚期最後的名臣——李鴻章

李鴻章這一生可以說為了大清王朝是盡了自己的最大力量。從少年氣盛步入官場,到棄筆從戎平定內亂,再到發展洋務振興國家,他都盡了自己的力量,做了最大的努力。他一直履行著治國平天下的志向,只可惜國家大氣候不行。

清朝晚期最後的名臣——李鴻章

作為現代的年輕人,就應該多學學李鴻章,不論國家有多困難,都要有報國之志,都要立志有一番作為,為振興國家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