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最后的名臣——李鸿章

每逢乱世或国家衰败时期,总会有英雄出现。英雄们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自己的国家能继续发展下去,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如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明神宗时期的张居正,以及清末时期的曾国藩、李鸿章等。他们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提出改革思想,促使国家发展。他们为了使国家繁荣富强,扭转衰败的颓势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都

励志改革,消除国家的弊政,可惜总因为反对势力过于强大而致使改革失败。虽然他们的努力都失败了,但他们为国尽忠,为了国家能继续存在下去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特别是李鸿章,他受到的非议是最多的,就因为清末的不平等条约大多都是他去签的。虽然李鸿章签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但他仍然热爱自己的国家,愿为自己的国家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清朝晚期最后的名臣——李鸿章

李鸿章字渐甫或子黻,安徽合肥人。他从小就聪明好学,后参加考试正式进入仕途。李鸿章在进入仕途后奋发有为,在同时期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李鸿章为实现自己的抱负,毅然选择了投笔从戎。

李鸿章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组办了军队,与太平天国进行了多次较量。但李鸿章因自己实力不济,败于太平天国。他失败了,但并不气馁,而是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失败。经过一番总结,他认为自己势单力薄,并不能抗衡太平天国。于是他投靠了曾国藩。

李鸿章在投靠了曾国藩后,尽心尽力的谋划,使曾国藩觉得李鸿章相当有才能,并委以重用。后李鸿章凭借机遇及自己的才能,创建了淮军。自己也成为一方诸侯了。李鸿章靠自己的军队和曾国藩一起与太平天国进行作战,并剿灭了太平天国。后李鸿章又与曾国藩一起剿捻。李鸿章凭自己的能力剿灭了捻军,并受到朝廷重用。此时的李鸿章可以说是志得意满,立下了赫赫军功。

清朝晚期最后的名臣——李鸿章

李鸿章在平定了内乱后,开始着手于发展国家实力。当时清王朝经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国门被外国侵略者打开,国外资本主义敌对势力对中国不断地侵略。李鸿章在这个背景环境下,认为中国若想振兴,必须发展洋务,他便展开了他的政治抱负——进行洋务运动。

清朝晚期最后的名臣——李鸿章

洋务运动的动机是好的,为使清王朝不被侵略,发展自己的实力,不得不开展此运动。但最终此次运动失败了,此次运动失败与李鸿章关系并不大,而主要是清王朝太腐朽了。与清朝同时被侵略的日本,虽然被侵略,但他们立志发展本国,从上层到下层老百姓,都积极投入,并最终摆脱了被侵略的状况,一举成为一个强国。而清朝却只是几个有眼光的大臣进行革新,最后因得不到清朝上层的支持而失败了。李鸿章在洋务运动过程中可以说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终因国家统治腐败而失败。从中日甲午海战就可看出。日本天皇拿出自己的私资尽了自己的力量发展军事,而慈禧太后却为了自己的寿诞而动用军费,从此就可看出双方统治者的优劣,从这也可知清朝必定灭亡。

清朝晚期最后的名臣——李鸿章

在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处,朝廷委任他去参加谈判,并最终签订了《马关条约》。在签订了《马关条约》后,李鸿章背上了骂名,国人都认为李鸿章是个卖国贼,认为李鸿章卖主求荣,怎么能签这种条约。可这又怎么是李鸿章能决定的呢?当时清朝国势衰弱,军事力量落后,凭实力清朝是打不赢日本的。李鸿章没使清朝受到更大的损失就算好的了。

在以后的时间里,李鸿章出国去考察了一番。回国后更让李鸿章认为需发展国家实力,而且是迫不容缓的发展。可惜当李鸿章在运筹发展国力时,八国联军入侵开始了。清朝又一次的战败了。李鸿章被迫又去签订了《 辛丑条约》。李鸿章签了后,自己气愤不已,心想国家怎么这么弱,这种条约居然都会签,可他也没办法,只能怪清朝已到了灭亡的边缘。李鸿章在签了条约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清朝晚期最后的名臣——李鸿章

李鸿章这一生可以说为了大清王朝是尽了自己的最大力量。从少年气盛步入官场,到弃笔从戎平定内乱,再到发展洋务振兴国家,他都尽了自己的力量,做了最大的努力。他一直履行着治国平天下的志向,只可惜国家大气候不行。

清朝晚期最后的名臣——李鸿章

作为现代的年轻人,就应该多学学李鸿章,不论国家有多困难,都要有报国之志,都要立志有一番作为,为振兴国家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