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官场陋习

李鸿章在历史上之所以有这么多非议,主要是因为他和洋人的关系太好了,在中法战争中,法国政府没有攻击旅顺,是因为考虑到这是李鸿章的地盘,

马关条约的谈判,伊藤博文点名让李鸿章到日本,俄国甚至让李鸿章务必参加沙皇的加冕典礼。在中国人眼里跟洋人走的太近成了李鸿章的死穴,既然洋人是敌人,那么敌人的朋友也是敌人,李鸿章就这样被打上了卖国贼的烙印,1900年义和团骚乱,他也拒绝给义和团站台,这让国人对他很反感,就跟现在有个领导如果老给日本人说好话,我们通常会叫他汉奸,有学者说美国的制度优越,网上也同样骂声一片。比如当时朝廷里的张之洞和左宗棠就是李鸿章的对手,处处看他不顺眼,经常批评他跟洋人关系暧昧,是洋人的走狗。但张之洞在后期开始转变了,开始十分钦佩李鸿章的才能,其实也一点都不奇怪,张之洞自己也搞洋务,他搞得汉阳铁厂,干脆就是个笑话,投入高达500万两白银,但最后连设备都没搞清楚,买的高炉根本不适合当地的铁矿砂炼出来的钢根本做不了铁轨,一度这个厂子陷入停滞。后来还是用了李鸿章的套路官督商办,所以这是一个有文采的幻想家,并不是一个实干家,中国这种人很多,批评别人头头是道,但干起事来满不是那么回事。张之洞就是嫉妒李鸿章的游刃有余,当自己开始到处碰壁的时候,才不得不心服口服。在李鸿章70岁大寿的时候,张之洞还送去了辞藻华丽的贺词。

李鸿章——官场陋习

官场陋习

甲午战败是李鸿章一生的分水岭,但其实有人说甲午之战,根本就是李鸿章以一己之力对抗日本一国,焉有不败之理,况且战败后李鸿章凭借外交手段,运作俄国法国和德国,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还减了一亿两战争赔款,已经是难得的局面。但事情必须要有替罪羊,皇帝和皇太后是不能犯错的,所以只能是他李鸿章背锅。

作者说,李鸿章的商业能力非凡,但很可惜他并没有把这些能力用于造福国家,而是为了扩大他的个人权势,为满清政权服务。他的洋务革新取得巨大的成功,但只是建立在统治者的利益上,而没有让国家真正的强大起来。李鸿章自己在这样的运作中也捞到了不少好处,除了政治资本外,他也没少捞钱,他甚至公开卖官,甚至他自己拿出钱来借给慈禧修园子,而很多的军费,行政费用,也都是先进了李鸿章的口袋,至于他怎么用的,别人也是无权过问。这其中有多少被挪用或者干脆中饱私囊,就不得而知了。他办洋务时成立的企业,也大多都有他的个人色彩,比如1880年筹建的轮船招商局,盛宣怀就是李鸿章的马仔。资金来源的一部分也是李鸿章个人出的,另外由大众捐款。这家企业得到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一路绿灯,每年都在赚取巨大的利润。作为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不用想也知道,这里面没少公权私用。为自己牟利。而他的手下盛宣怀也同样如此,他就是李鸿章在企业界的代言人,盛宣怀的腐败和恶名,也没少给李鸿章抹黑。

李鸿章——官场陋习

官场陋习

最后,作者说了李鸿章一个更加恶劣的行为,那就是他种植和贩卖鸦片,尽管李鸿章表面给国际禁止鸦片贸易协会写信,希望禁止鸦片种植,但是泰晤士报记者去中国调查, 说中国最大的罂粟种植者就是李鸿章家族,他在这里大量谋利。后来李鸿章的养子李经方也是如出一辙,对外侃侃而谈,要摆脱鸦片的祸害,而在老家安徽,却自己种了不少。

都说弱国无外交,但李鸿章把这句话给废了,他用卓越的表现,告诉世界,弱国也同样可以通过外交来解决很多问题,他是那个年代全世界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他的国际声望在国内无人能及,他的面子甚至胜过了大清国的面子。

在外交方面,李鸿章仍然是遵循了他那套中庸的法则,永远去找洋人利益和大清统治阶级利益,以及自己利益的结合点,他的心底里还是传统文化和制度的拥护者,只是喜欢洋人的玩意而已,对于洋人那套先进的制度,李鸿章一点兴趣都没有,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当惯了独裁者,你跟他说民主,他才懒得搭理你。他的利益都是建立在独裁的基础上的,让他接受西方的制度和文化,无异于自己革自己的命,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多年来一直再走大清特色的洋务运动,希望能够把西方的先进玩意学过来,然后兑付洋人,这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至于制度变革他根本就没想过。甚至不夸张的说,如果非要变革制度,才能自强,他宁可放弃,即使被洋人欺负死,也好过放掉手里的权力,这就是李鸿章的历史局限性。注定了他不可能成为一个力挽狂澜之人。

李鸿章——官场陋习

官场陋习

跟他合作一起剿灭太平军的外国人给了他一个中肯的评价,说李鸿章是一个能干的中国人,他跟所有的中国官僚一样,不讲道德。利用外国人达到自己的目的,然后就一脚踢开。此外,这个外国人还说,李鸿章反映了中国官场的巨大问题,那就是永远是一帮外行在指挥内行,李鸿章是个文人,他却在设计整个中国的海防,他的方案显得愚蠢,没有一点军事知识。

李鸿章是典型的中国官僚,阴险狡诈善于耍手段,为达目的可以放弃任何道德,索性就是李鸿章比当时其他的官员们能力高的多的多,而其他的官员纯粹就是搞政治,根本无心做事。他们只对上负责,下面的老百姓是死是活跟他的仕途无关。这也是中国官场几千年来的最大弊病。我们选民制度缺乏,官员全都是任命制,就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在这样一个官场文化之下,遇到李鸿章这样雄才伟略的领航员,那就算国家之幸,后来李鸿章刚刚去世,大清的权利落在了庆亲王奕劻,摄政王载沣这些大贪官庸官手里,没几年大清朝也就彻底亡了。

李鸿章的正式外交生涯是从1870年处理天津骚乱开始的,那时候法国领事馆和教堂被愤青们焚毁,法国领事和16名修女被杀,李鸿章用它高超的技巧平息了法国人的愤怒,他当时吃准了法国人不会出兵武力解决,只是想讨个说法,所以李鸿章就机智应对,总之你没空打我,我就跟你耗着,最后法国人也没了脾气。要知道当时李鸿章只是北洋大臣,负责经商事宜,顶多算是商务部,还没有执掌外交部,也就是总理衙门,但最后的结果是,洋人宁可跟李鸿章谈判,也不愿意里总理衙门的人。而对于总理衙门来说,他们也不乐意跟洋人打交道,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尽可能的都推给李鸿章,这样反而皆大欢喜。慢慢的更多外交事务就落在了李鸿章手中。

后来李鸿章处理英国人马嘉理被杀也是依葫芦画瓢,吃准了英国人不会过来打架,所以就是能拖就拖,能无赖就无赖。后来赔给了抚恤金,但李鸿章却借此机会提出增加鸦片税,一下让坏事变好事,中国关税还增加了不少。不过李鸿章知道,这次赢得侥幸,主要是因为欧洲普法战争爆发,英国和法国都抽不出兵力过来打架,否则也没那么容易摆平。所以他也上书朝廷,务必保证合约的执行,另外千万别再惹事了,下次老外就没这么好脾气了,可能会新仇旧恨一起算。李鸿章用它的外交手段,为中国迎来了难得的10年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