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录”李鸿章

李鸿章受时代限制,他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拯救这个国家,我们应该公正的看待他这个人。

“漂白录”李鸿章

满清末年,人们的思想受传统儒教影响极大。尤其是荣辱观,中国人始终有一种想要名流青史的愿望,如何万代流芳?“三不朽”。尤其是立功,曹植说:“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都希望为国效力,金石永存。在这个大的荣辱共识之下,人们想的是报效国家。相反,损害国家利益者则会受到集体的仇视。

“漂白录”李鸿章

而李鸿章多次帮清政府签订卖国条约,就我们今天的视角来看,非李鸿章之过。但当时签订的条约,总要有人来背锅以平民愤,谁来?毫无疑问,李鸿章。李鸿章自己也有这种担忧,签订《辛丑条约》后,不久即病逝。从我们现在来看,我们是以一个更加客观、整体的角度去看待这位中兴名臣。原来,很多事情非他一人之力所能改变,他在尽力去挽救当初这个滑落谷底的国家。只是特定的时代将他放在了特定的位置上烘烤。他也无能为力,只能由时代去摆布。

“漂白录”李鸿章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这样的画面:一个79岁的老头,拖着病体去和洋人争辩赔偿,甚至在最后都已经下不了床了,仍在安排下他人去和洋人去争讨,力争将伤害降至最低。最后,还在一份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李鸿章。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看法,我们最好不要用我们今天的道德观去评判古人。例如古人多纳妾且留恋青楼,岂不是各个道德败坏?将一个历史人物放到他所在的特定的时间线之中,用一个全面的观点去评价他这个人,而不应该就某件事,去公然批判或是大肆赞扬,是不太公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