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名臣”李鴻章

清朝,做為中國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它留給我們了中華民族太多的恥辱。說到恥辱,就讓我們不由的想起那位代表清廷簽了許多喪權辱國條約的李鴻章。

“中興名臣”李鴻章

那麼李鴻章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他有哪些政績?他又是如何出賣國土?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的瞭解一下李鴻章吧!

李鴻章,安微合肥東鄉人,是歷史上洋務派的代表人物,同時也是淮軍的創立者和統治者。

“中興名臣”李鴻章

他曾率領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一起鎮壓了太平天國,接著又鎮壓了捻軍,保持了即將崩潰的清文朝,被清政府譽為“中興名臣”,但也讓他落下了鎮壓農民起義“劊子手”的罵名。

“中興名臣”李鴻章

因鎮壓軍功顯赫,累遷江蘇巡撫、湖廣總督、繼曾國藩之後出任直隸總督,後又兼北洋通商事務大臣,授文華殿大學一上,等辦洋務,參與掌管清政府外交、軍事、經濟大權,成為清末權勢最為顯赫In封疆大吏。

李鴻章在與各西方列強的交往中漸漸意識到弱國無處交,富國才能強兵的道理,因此他積極發展官辦、商辦的軍工企業。他曾先後創辦了江南製造局、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漠河金礦、天津電報局、津榆鐵路、上海機器織布局,同時還建立同文館,選派留學生出洋。他長期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事物大臣,坐鎮北方最大的通商口岸天津,既積極籌劃北方防務,戍衛京畿,又進一步拓展了洋務,來增加財賦收入。

“中興名臣”李鴻章

他還十分重視海軍建設,編練成了一支在當時堪稱亞州一流的海軍。後來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被日軍擊敗,李鴻章被受命赴日本馬關和談,就如何割地賠款問題同日本進行談判,曰方提出了割讓臺灣和遼東半島的苛刻條件,李鴻章雖然不忍割讓,但迫於日本的軍事壓力,無耐最後訂立喪權辱國《馬關條約》,也因此背上了賣國罪名。

“中興名臣”李鴻章

李鴻章長期處於內擾外患的夾縫中,日子過的也並不順暢,他既不能得罪洋人又要忠於朝廷,就像生活在立人縫中,他就是在“弱國無處交”的尷尬境地中如履薄冰,雖小心翼翼,東補西貼,然而終於未能挽救晚清的倒塌。他也成中國近代史上最有爭議的人物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