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背負了百年屈辱的愛國者,李鴻章

晚清重臣李鴻章,是一個極具爭議的歷史人物; 他的一生是淒涼和悲壯的,他是一個外交能手,卻無法改變大清的命運,遭到割地賠款的局面。

在他無奈簽訂了《馬關條約》之後,他就從大清李中堂變成了苟且偷生的賣國賊。

但是在少數人眼裡,他是愛國者,更是一介偉人。

一個揹負了百年屈辱的愛國者,李鴻章


梁啟超在《李鴻章傳》,稱: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李鴻章必為十九世紀世界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

梁啟超說他"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1985年的日本春帆樓,大清帝國的全權代表大臣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唇槍舌劍。但是談判桌之外的戰場上,大清早已經大敗虧輸。

在第三輪談判之後,李鴻章被一名日本刺客打中面頰,險些丟了性命,象徵著他身份的黃馬褂被橫流的鮮血染紅。

因為這顆子彈,李鴻章替大清王朝減免了一億兩白銀;這位已經62歲的老者依然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馬關條約》,臺灣被割讓給日本。

一個揹負了百年屈辱的愛國者,李鴻章

李鴻章離開日本時候發誓,終生不再履日本土地,一年後李鴻章出訪歐美各國,不得不在日本轉船,但是已經花甲之年的李鴻章堅持不登岸,在兩條船之間支起的舢板顫顫巍巍地走了過去。

之後的甲午一戰讓李鴻章奮鬥半生的事業都化為飛灰,生生打斷了中國國運再次好轉的契機。馬關的墨跡未乾,李鴻章已經掛上了“李二先生是漢奸”的罵名。

1900年,慈禧太后發佈詔書對西方11個國家宣戰,但是遭到了失敗;在路上,老太后想起了李鴻章,只有他,只有他才能挽救大清王朝,只有李鴻章才能讓這個國家免於滅亡。

每當滿清政府把這個巨大的帝國帶到毀滅的邊緣,他們唯一必須啟用的人就是李鴻章。

到最後,晚年之際的他,簽下了屈辱的《辛丑條約》,最終油盡燈枯;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天裡,俄國公使還站在他的床頭,大聲吵嚷著,逼迫他簽訂承認俄國佔領東北的條約。

一個揹負了百年屈辱的愛國者,李鴻章


  • 第一條近代鐵路。
  • 第一座鋼鐵廠。
  • 第一座機器製造廠。
  • 第一批軍工廠。
  • 第一支近代化軍隊。
  • 第一批官派海外留學生。
  • 第一支近代化海軍。
  • 第一條電報線。

這些都是李鴻章主張和參與的,可是卻被掩蓋在“賣國”的罵名下。

希望這篇文章,能改變一些人對這位屈辱的愛國者的固有看法。

一個揹負了百年屈辱的愛國者,李鴻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