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大清裱糊匠,一個沒落朝代的悲情英雄

李鴻章:大清裱糊匠,一個沒落朝代的悲情英雄

李鴻章與外國使節

一提到李鴻章,可以說在大多數人心中都是一個不折不扣賣國賊的形象。隨著對歷史知識瞭解得越來越多,讓我對這位中國晚清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有了一種更加全新的認識。

晚清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中國歷史上最屈辱的一段歷史。“天朝上國”的狂妄自大和傲慢,讓絕大多數當權者失去了對外部世界翻天覆地變化的感知,自戀一般地孤芳自賞和自我感覺良好;對先進思想、先進東西的愚昧無知,讓他們經常陷入被人欺辱和愚弄的窘境;外有列強虎視眈眈和時不時地敲打,內有太平天國、捻軍、義和團起義,很快掏空了大清並不怎麼強壯的肌體。內憂外患、落後愚昧、一貧如洗再加上祖上曾經輝煌的“破落戶”心態,是整個晚清社會最真實的寫照。而就在這樣歷史最低谷走向政治前臺的李鴻章,註定會是一個悲情英雄。

李鴻章:大清裱糊匠,一個沒落朝代的悲情英雄

北洋水師

客觀上講,李鴻章絕對是晚清政治舞臺上的佼佼者,也絕對是一個有著雄才大略的人。當他的老師曾國藩被貶鬱悶而終以後,他便接過了獨撐危局的大任。“內需變法,外需和戎”這是曾國藩留給他的遺訓,也是當時為政者幾乎最好的選擇。李鴻章很清楚,面對一個積貧積弱的中國,不變法根本無法實現民富國強的目標,也根本沒有和列強叫板的資本,忍辱負重是他不得不做出的艱難選擇;洋務運動、組建北洋水師使他勵志想把一個病入膏肓的中國帶入一個新境界不屑的努力,富國強兵是他一直渴望的一個夢想。但是現實的無奈讓他又不能不硬著頭皮向前走,每一次和列強作戰的失利,他都無法不走上前去代表政府去談判、簽約,充當著人們眼中賣國賊的角色。打,打不過,甚至越打越糟糕,就在這樣的境遇中,在幾乎毫無話語權的境遇中,能有多少人理解他的無奈與悲情。李鴻章靠著幾乎一己之力,實現了晚清歷史上短暫的“同治中興”,在朝廷幾乎沒有給任何銀子的情況下創建了當時全亞洲第一的海軍水師。而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有他決策上的失誤,其實更是慈禧太后把海軍建設的銀兩用於一場壽誕的荒謬,畢竟戰爭打的是金錢,打的是銀兩,你能指望著連炮彈都買不起、買不足,甚至只能用訓練彈打仗的軍隊去打勝仗?所以李鴻章的悲哀更多的是歷史的悲哀、朝代的悲哀、無法選擇的悲哀。

李鴻章:大清裱糊匠,一個沒落朝代的悲情英雄

大火後的圓明園

晚清的歷史,就是一個弱國無外交的歷史,就是一個弱國無話語權的歷史。只有瞭解了那段歷史真正的現狀,才知道李鴻章心內的苦澀,和他揹負的千古罵名,才會對他有著更深的理解和敬重。毫不客氣地說,在那個時代他已經盡力了,幾乎沒有人比他能做得再好了,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他、甚至正確認識和對待他。

李鴻章:大清裱糊匠,一個沒落朝代的悲情英雄

八國聯軍進北京

一個國家的外交必須要依靠實力來說話,一個國家的戰與和也必須要依靠實力來說話。社會需要激昂也需要血性。鷹派也好鴿派也好,必須都要對國家整體的利益有清醒地認識。否則,一味地喊打,可能會調動民眾的情緒和熱情,會換來很多人熱烈的掌聲。但相對於掌聲,我們需要的更應該是敢打必勝,而且一定要打得贏,才能打出軍威國威,打出個玉宇澄清。

李鴻章:大清裱糊匠,一個沒落朝代的悲情英雄

中日甲午海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