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弟”李鸿章、李鸿藻、李鸿宾有什么不同?

文|陈卿美

在官场上,高官名字相似的非常少,有三位相似的更是极为罕见。晚清的官场就是一个千年奇葩,有李鸿章、李鸿藻、李鸿宾三个高官鼎立。三人都姓李,都是鸿字辈,但三人根本不是亲兄弟,连老乡都不是。三个人都是国之重臣,是晚清政府的顶梁柱。他们三人有什么同与不同呢?

三人中,知名度最高的当然是李鸿章,他也是年纪最小的,生于1823年,安徽合肥人。知名度最低的则是李鸿宾,他还是年纪最大的,生于1767年,江西德化人。中间的则是李鸿藻,生于1820年,河北保定人。李鸿章比李鸿宾小了56岁,是真正的孙子辈。当李鸿宾做湖广总督的时候,李鸿章还在娘肚子里呢。李鸿章与李鸿藻只差3岁,是真正的同龄人。

先说三人的共同点。三人都是进士出身,李鸿章24岁中进士,李鸿藻是32岁,李鸿宾34岁才中进士。年纪最小的李鸿章最聪明,最年轻有为。三人的老爹都是当官的,李鸿章、李鸿藻是官二代,李鸿宾是官三代。

作为晚清重臣,三人都影响了历史的发展。李鸿章自不必说,创办淮军,镇压太平军、捻军,领导洋务运动,创建北洋水师,主持外交工作。李鸿藻在剿灭捻军、为国家争取领土主权方面也做过很多重要工作。李鸿宾在两广总督任上时,是较早面对英国鸦片贸易的地方大员。三人都曾与洋人打过交道。李鸿章做得最多,争议也最大。

李鸿章与李鸿藻,二人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相当于鸽派,后者相当于鹰派。一个主和,一个主战。李鸿章在地方工作多年,如江苏巡抚、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直隶总督、两广总督,地方执政经验丰富,更了解国情。而李鸿藻几乎没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工作经历,大都在中央部委任职,如吏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吏部尚书、总理衙门。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后,也成了中枢之臣,权势达到顶峰。

“三兄弟”李鸿章、李鸿藻、李鸿宾有什么不同?

李鸿藻像

二人是同时代的晚清高官,难免会发生交集。由于彼此政治立场不同,两人几乎成了仇家。李鸿章是“洋务派”重臣,主张要“师夷长技以制夷”,对外和为贵,更多是妥协、退让。李鸿藻是“清流派”领袖,请流派基本就是死磕派。虽然也主张大力改革,但对外强硬,坚决反对妥协,誓言抵抗一切外国侵略。李鸿藻看李鸿章越来越不顺眼。甲午战争期间,二人的争论达到高潮。李鸿章还是主和,李鸿藻还是主战,以他们为代表的两派争吵不休。在李鸿藻的极力坚持下,清廷发布对日宣战诏书。当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时,李鸿藻愤而上书,痛斥李鸿章就是年羹尧与和珅,祸国殃民,非杀不可。请求清廷杀李鸿章以谢天下。

再说李鸿章与李鸿宾。两人年纪相差悬殊,没有同朝为官,但两人有许多共同点。一是有长期担任封疆大吏的经历。李鸿章先后做过四地总督,李鸿宾也不含糊,先后任过广东巡抚、漕运总督、山东巡抚、安徽巡抚、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等职。二是两人都曾战斗在与洋人打交道的第一线。李鸿章与洋人各种谈判、签订协议。李鸿宾在广东,处于中国通商的前沿,长期与洋人周旋。三是两人都有接受洋人贿赂的嫌疑,连人生污点都有相同的地方。

李鸿章接受洋人的贿赂,是指甲午战争后,俄国向中国提出“借地筑路”时,俄国财政大臣维特曾向李鸿章行贿300万卢布。随后,李鸿章与维特及外交大臣罗拔诺夫一起签订《中俄密约》,也叫《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随后,华俄道胜银行几位董事就秘密起草了一份议定书,其中便有疑似行贿李鸿章300万卢布的条款,而且维特也批示同意了。李鸿章是否接受俄国人的贿赂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这也是人们骂李鸿章为“卖国贼”、“汉奸”的最重要原因。

李鸿宾也有过类似的指控。李鸿宾接受的洋人贿赂则是来自英国人。1826年,李鸿宾担任两广总督,一干就是六年。在此期间,留下的最大骂名就是受贿,破坏了行商制度。据《清史稿》记载,“英领事颠地知洋行获利厚, 欲以洋厮容阿华充商,诸商不允, 乃贿鸿宾得之。”意思就是,英国人为了让容阿华进入行商,对李鸿宾进行行贿。对于这件事,同李鸿章接受俄国人贿赂,同样是一个不解的谜。

当俄国人疑似给李鸿章暗中送钱的时候,一向主张对外强硬,且极力弹劾杀掉李鸿章的李鸿藻正在经受疾病的折磨。逐渐病入膏肓的他已经无力在国政大事操心,很快就遗憾地永远闭上了双眼。如果他得知李鸿章接受俄国人贿赂的话,定会气的吐血而死。如果他与李鸿宾同朝,也同样会被气死。

论政治影响力,非李鸿章莫属,人称“再造玄黄之人”。论学识与才艺,又属李鸿藻最牛,当过同治的老师,书法、绘画俱佳。论退休生活,李鸿宾更胜一筹,著书立说,享受天伦之乐十一年。

李鸿章、李鸿藻、李鸿宾,是晚清的三“兄弟”。三人寿命差不多,78岁,77岁,79岁。虽然他们对清廷也算鞠躬尽瘁,但也无法扭转被动挨打的凄惨局面。鸿,本有美好、幸福之意,但也没能给清廷带来鸿运。鸿运没当头,恶报倒不少,这怪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