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廚揭祕"貢椒滷菜"製作工藝,看完秒變滷菜行家!

滷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喜愛的美味之一,

滷菜也是各大餐廳酒樓餐桌上的必備佳餚,身為一名廚師,應當如何創制出新的特色川滷?進而形成自己餐廳滷菜的特點與風格?

新式川滷風味|大廚揭秘

這也是成都大蓉和一品店的廚藝團隊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經過深入地瞭解與研究後,成都大蓉和廚藝團隊在傳統川式滷菜的基礎上,研發出一種新型的川式滷菜風味-花椒滷菜

今天,就跟著烹烹一起來聊聊滷菜吧~

依據不同的劃分方法,滷菜有南滷與北滷、紅滷與白滷之別,南滷中比較有名的是潮滷和川滷

潮 滷

新式川滷風味|大廚揭秘

潮滷,多運用於粵菜中,因源於廣東潮州地區而得名。

潮汕地區特產獅頭鵝,其肉質肥美,香滑入味,肥而不膩,所以在潮滷中,常見有滷鵝肉、滷鵝掌、滷鵝翅、滷鵝肝等,它的滷香味更多的是體現食材本身的味道,添加的香料比較少。

潮滷與川滷不同

在起滷水時要放魚露、青蒜香茅草、芫荽籽等

川 滷

新式川滷風味|大廚揭秘

川滷體現了四川人無辣不歡的口味喜好,一般要放辣椒。

01

川滷兩大特色

新式川滷風味|大廚揭秘

除了口味微辣,川滷還有兩大特色:一是顏色重、味道重,整體的色澤都是從棗紅到暗紅,這是因為這些滷味從浸泡到滷製的過程比較長,等味道完全滲透進入之後,色彩也變得濃重,而且麻辣鮮香才體現得明顯。

二是中藥成分重,滷味除了要用老湯,還要配中藥包 (香料包),不僅有調理滋補的功效,還使得香味更加濃郁。

近年來市場上流行的油滷,是在傳統川滷的基礎上,借鑑四川火鍋滷汁的調製方法,增加滷水中油脂量的一種滷製方法,其香味和辣味更加濃郁。

02

花椒滷菜的創意

新式川滷風味|大廚揭秘

如何創制出新的特色川滷,進而形成自己餐廳滷菜的特點與風格?這是成都大蓉和一品店的廚藝團隊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經過深入瞭解發現,傳統川式滷菜深受人們喜愛,但也存在香料味較重,個別甚至出現“苦尾子”(四川方言,指回味微微發苦) 的問題。

從瞭解食材的習性上著手,我們認為辣椒在各大菜系中已經運用得很廣了,但花椒是川菜區別於其他菜系的具顯著性標誌的味道。川內民間一些地方出現過突出麻香的滷菜,這就堅定了他們將花椒引入滷菜開發的念頭。

一種新型風味的滷菜在腦海中逐漸成型,即花椒滷菜,後來大蓉和廚師團隊決定將它命名“貢椒滷菜”,除了繼承傳統滷菜的優勢口感與風味外,濃郁的椒麻香味是它區別於傳統滷菜的顯著特點。

03

花椒滷菜的製作

製作花椒滷菜,選擇與掌握原材料的習性至關重要。既要椒麻味突出,又不能出現“苦尾子”。最開始我們感覺漢源大紅袍花椒越紅越好,但滷菜做出來以後椒麻味是夠了,但有苦味;再選擇“南路椒”,苦味倒是沒有,但椒麻味不夠。

經過對不同品種花椒的選擇,經過不斷試製,反覆地比較,最終我們選擇了大紅袍中的“頭椒”,即成熟度為一半紅一半青的大紅袍,它的香味與麻味都恰到好處,基本不會產生苦味。

為此,大蓉和團隊深入漢源貢椒種植基地,與農戶達成協議,把握好採摘季節,根據我們的要求進行採摘。

最能體現產品口味差異的花椒選好了,開發什麼樣的食材呢?我滷鵝最能代表潮滷,那麼什麼最能代表我們的花椒滷菜呢?再一次深入市場調研發現,鴨肉的口感容易被川人接受,選擇受眾比較廣的鴨子作為花椒系列滷菜的突破口,成功的把握更大。

1

鴨子的選擇

經過“海選”鴨子,最後確定為川北花邊鴨,這種鴨子皮黃、油黃、嘴黃、腳黃,又稱“四黃鴨”,其肥瘦適中,老嫩也適中,成菜的口感恰到好處。

2

解密風味花椒鴨的製作過程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做一道風味花椒鴨了。

新式川滷風味|大廚揭秘

△大蓉和(一品店)花椒鴨

第一步,吊湯

加棒子骨、老鴨、老母雞、豬肚等吊湯,火力的大小很關鍵,先大火煮開,再用中火,熬製4至5小時後,取湯備用。

第二步,解決最核心的香料問題

既要避免傳統滷水香味略重的缺陷,又要避免香味不夠,最終我們選擇了白蔻、山柰、八角、草果、香葉、桂皮、丁香、甘草、小茴、砂仁等十來種香料。

為了入味深,我們還將香料打成粉,在浸泡原料時,香料的味道能更好地進入鴨肉中,使滷香味突出。

第三步,炒糖色

這關係到鴨子滷出來的顏色是否達標。冰糖與精煉油的比例為10∶1,炒制中對火力的要求很講究,開始用中火,待到糖開始融化時改用小火,最後用大火炒至紅棕色,嘗之無苦味為佳。糖色如果炒過火或太嫩,則容易變成深褐色或淺茶色,影響成品色澤的美觀。

第四步,炒鹽

取少許花椒、八角與鹽一起來炒,以小火炒出香味為準,炒好的鹽備用。

第五步,碼鹽

鴨子清洗乾淨後,用炒好的鹽來揉搓,相當於給鴨子做全身按摩,鹽分通過鴨子表皮搓進去,加熱後更容易滲入鴨肉內部。

第六步,灌花椒

我們用自制的專門器具 — 尖竹筒,從鴨子後腿、背部等肉厚的地方將花椒灌進去。第七步,鹽水泡。鴨子除了全身要做“按摩”外,還要用加有香料粉的鹽水來泡製,季節不同,泡製的時間不同,夏季進冰箱泡7至8小時,冬季泡10小時為宜,使其鹽分充分滲透。

第八步,燙皮

用開水沖刷掉泡製過程中鴨子身上滲出的多餘血水,再次去除鴨子的血腥味,鴨子的毛細血管也會張開,為下一步的入味打下基礎。

第九步,燜滷

把鴨子放進吊好的湯中,加入香料和糖色,蓋上蓋,用重物壓住蓋子,讓鴨子充分浸泡在滷水中,小火燜滷1小時。滷水保持在冒泡的狀態即可,讓滷水的香味慢慢滲透到鴨肉中。

第十步,上花椒油

鍋裡放油下大紅袍花椒和蔥姜炒香後,去掉蔥姜。炒花椒時,需分兩次下,各下一半。如一起下,香味有可能會出不來。下花椒時動作要快,下慢了,花椒容易煳,同時放入少許白酒,去掉花椒的苦味。最後把滷製好的鴨子放到花椒油中浸泡1小時,讓椒香味再次滲透進去。

第十一步,收汗

撈出浸油後的鴨子,自然晾2小時,把鴨身水分去掉一些,使其口感幹香。如果不經過一定時間的收汗,鴨肉水分過多,則會影響口感。

第十二步,斬塊裝盤

一道色香味濃的花椒鴨就成菜了。

3

輔助儀器

為了保持滷水的鹽味足夠,我們還使用了一些儀器來輔助。比如,用鹽度計來測定鹽度,彌補過去憑經驗估算的不足,確保產品質量穩定。

新式川滷風味|大廚揭秘

△鹽度計

鹽度計的度數設定為22度,這個度數是怎樣得來的呢?是在反覆的試製中,以最好的口味為標準得來的。每次在滷製前,我們都要用鹽度計測量一下,達標了才放原材料。鹽度不夠,則要添加到22度。

4

滷製妙招

其次,滷水要養得好、打理得當,滷菜的特色才能得以保障。每天滷的原料多,肉香味更好 —以動物性原材料為主,除了鴨子,還適當增加了豬肉製品、雞肉製品,像豬排、豬心、豬舌、豬尾巴、雞肉、雞腎等,然後要定期清理、過濾渣滓,否則滷出來的顏色不好看。

我們一般兩天加一次香料,每天要滷幾十只鴨子。滷油要保持在合適的厚度,一般以6釐米為宜

,滷油過多,上面的鴨子滷味進不去,味不濃,要把多餘的滷油去掉。

還有一個原因,油多了不容易散熱,在夏天容易導致滷水變質。滷作為烹飪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一個體系。

新式川滷風味|大廚揭秘

下一步,我們還需思考,可不可以進行再昇華?或將花椒滷水做其他的運用。比如我們以前炒茶樹菇時,嘗試用棒子骨的油來炒,成菜很香。

從中我們得到啟發,滷水和滷油的運用一定是更廣泛的。比如,我們做的貢椒檳榔鮮鮑,鮑魚煨制後用花椒滷水油、花椒油一起浸泡,口味更濃郁;

蘿蔔燒牛腩,直接硬燒,原材料不拉油、不過水,中間搭點花椒滷水油、滷水一起燒,最後起鍋時再放點花椒滷水油,加點香菜、芹菜。成菜時既能吃到蘿蔔的清香與牛腩的軟糯,還能突出滷香味。

花椒滷在未來餐飲實踐中,不管是作為一種烹飪手法,還是創造性地作為調料,它的功能與價值都是值得期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