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集都在流口水,這樣的早餐,沒有誰能拒絕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有一種食物很近,每天都接觸。

但它又很遠,平時不一定會很認真去吃。

它就是早餐。

作為每天的第一頓飯,恐怕都是每天最隨便的一頓飯。

每當被鬧鐘叫起,是身為我們身為社畜的無奈。

工作是生活所迫。

而早餐,則是最不在意的一次,吃飯。

但這對於資深的吃貨,早餐則是最不能錯過的一頓飯。

早上美味的期待,遠比上班還有激情。

一個熱騰騰的灌湯包,一碗暖暖的八寶粥,甚至一根根油條。

對於,每一個吃貨,都是一次治癒。

當然,對於有著四海遼闊的中國來說,早餐怎麼會這麼單調。也可以說,早餐的種類超乎你的想象,早餐是極具地方特色的一種小吃。

終於有這樣一部紀錄片,拍出了早餐的花樣。

這是一份中國人的早餐地圖,更是博大的中華美食文化,它就是《早餐中國》。

這部紀錄片,是由騰訊和海峽衛視共同推出的紀錄片,4月已經上線了第一季,如今第二季正式歸來。

豆瓣評分8.5,滿滿的五星好評。

當然,這次在團隊上,也是實力加盟,有《舌尖》中的總導演陳曉卿,總顧問沈宏飛,強強聯手,實力的保證。

一股中國人的濃郁氣息。

你見過的早餐是這樣的?

還是這樣的?

你是否吃過這樣的早餐?

這部紀錄片,堪稱早餐世界的大比拼,究竟誰是最值得期待的王者,我們拭目以待。

各類早餐,花樣多到流口水

第一,新疆吐魯番的烤包子,4分。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吃到的包子,恐怕都是蒸的。

包子還能烤著吃?這位吐魯番的大叔,就帶我們領略一番,獨具風味的烤包子。

這道風味早餐,是當地有名的食物,

每天一大清早,就排滿了隊伍,食客絡繹不絕,只希望能夠吃到最熱的包子。

烤包子,酥脆的外表,總是夾雜了充滿粉條餡的口感。

究其好吃的秘訣,則是用鐵棍,將麵糰揉捏,皮擀成外薄內厚,再配合最新鮮的上等牛肉,在烈火的270°高溫烘烤之下,就成型了。

第二,重慶的正宗“重慶小面”,4分。

這是一代重慶人最熱愛的美食,其中夾雜的面,蔥,蛋,香菜,鹹菜,以及各種調味料,

經過多年發展,在今天成為了重慶的招牌小吃。

也成為了各地都能看見的一種特色小吃。

不過,聊起最正宗的,要屬重慶當地小吃,一口面,充斥著麻,辣,鹹,香等四種味道。

入口,更是一種“霸道”美味。

特別是當地的一位趙師傅,當地的典型代表,豐富閱歷,也讓他養成了老手行家。

各種調味料,在他的手上,就要重複300多次以上。

其中夾雜的食材,最全最豐富,當然這也是他不斷嘗試,不斷改進的結果。

比如辣椒醬的製作,炒脆,搗碎,在將其製作成辣椒油,沾幾滴放在面上,那滋味真是香。

第三,內蒙古的赤峰對夾,5分。

從早餐,就能看出各地的風俗,比如這次。

對夾,通俗點說,就類似於肉夾餅,但他比肉夾餅更脆,肉更好,品質更上一層。

這也是,當地獨一無二的特產。

簡單就分兩步,一步是做餅,小米粉加豬油,攤開再卷一塊,分成一份份再火上靠。

特點是啥?精緻。

一定要卷8圈,而且厚度均勻,最終成餅,能夠有32層,口感超級棒。

另一步是做餡,骨湯配花椒,桂皮,大料等十三種材料,然後再煮肉,再烤肉,再將肉切成片。

這個又是啥?別有洞天。

正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才是真正決定他味道的美食。

第四,浙江寧波的面結面,4分。

這是寧波人最有名的早點,一根面入口,味道香。

偶爾來點,拌麵,真正的滋味。

油豆腐配上豆腐皮捲成的肉餡,再加一碗麵,在熱湯的蒸汽之中,品味著每天的第一頓飯。

這是獨屬於寧波的味道,

承載了老一輩的回憶。

簡單的做法,卻是最獨特的地方小吃特色。

第五,寧夏銀川的羊雜麵,4分。

羊肉對於寧夏而言,是日常生活之中的必備主食。

對於它的吃法,也是另類獨特。

當地最有名的食物,羊雜麵。

相信很多人都已經吃過,但最經典的還是要屬於銀川的羊雜麵。

一個字,老。

歲月能沉澱下很多東西,特別是吃法,最具特色。

就比如,羊雜麵在進行製作的過程之中,對於羊肺就進行了特殊的處理。

對整個肺,進行徹底的清洗,和浸泡。

然後,再將事先準備好的面水,灌進肺部。

放入鍋中煮熟,這樣弄成的面肺特別有嚼勁,口感特別爽。

能在早上吃一碗,這樣的美味,別說有多樣的美味。

《早餐中國》正是以這樣風味迥異的早餐,一次次吸引你的味覺。

各種,獨具特色的小吃,儘管各類迥異,但代表的還是每個地方的特色。

特別是,那種家鄉才有的味道。

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這樣的美味,對於早餐足矣。

由此,也可以看出,早餐對於一天的真正意義,

《早餐中國》正是以這樣的短小,精悍的紀錄片,喚醒人們對於早餐曾經的味道。

這不僅是為了填飽肚子,更多的是曾經熟悉的味道。

特別,對於遠在他鄉的遊子,又是一份怎樣的異鄉回憶。

這份紀錄片,總能讓你找到曾經的那些難忘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