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解封,餐飲的寒潮中,我點了一份暖心的外賣

武漢解封,餐飲的寒潮中,我點了一份暖心的外賣


宅家76天,疫情的緊張,一度讓挑剔的舌尖遠離了,能夠活下去,才是第一的。即便如何,也會自己在家琢磨廚藝,一點點進步。最大的興趣還是,每天看“溫良恭儉讓”的慄慄姐美食解饞,熱乾麵、豆皮、炸醬麵、花捲、酸菜魚,甚至還倒騰了一個勺子炸面窩,我也是醉了。

反正,自己隨便做,偶爾成功,難吃也吃得下。我跟慄慄姐開玩笑,“等疫情結束,你可以出去開個早餐店啦!”


1.解封

武漢將近解封時,下了不少快遞,京東的澳洲牛肉,淘寶的零食,還有同城的披薩、周黑鴨、四季美湯包,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報復性消費”了。我都快憋瘋了!有多次是想趁著拿快遞出去透透氣,貌似每次下樓取快遞,都是我最幸福的時刻,即使也有膽戰心驚之時……

武漢解封,餐飲的寒潮中,我點了一份暖心的外賣


4月8日,武漢解封了,我坐地鐵過江去吉慶街吃早餐,蔡林記的熱乾麵、四季美的湯包豆皮糊米酒,不能堂食,只能外賣或打包帶走。


當我在吉慶街藝人雕塑像桌上打開湯包豆皮糊米酒過早時,暖暖的陽光打在臉上,解封后的空氣中仍充斥著一點點的緊張和不安。有個乞丐拿著一個長方形盒子放到我吃飯的桌旁,裡頭有一張一元紙幣,嘴巴發出咿咿呀呀聲,可能是向我討錢,可是我只帶了手機,沒有紙幣,只好向他解釋,他轉向其他桌……


接著,我又來到三鎮民生甜食館勝利街總店,糯米雞、面窩可以在這裡尋到,雞冠餃還沒有上市。因為不能堂食,包括外賣小哥,大家都在外頭排隊,每個人都戴著口罩,隔著一小段距離,井然有序。師傅呢,則在裡頭做著小吃,特別是下糊米酒做江米條的鏡頭,特別可愛。我可愛糊米酒了,淡淡的桂花香!

武漢解封,餐飲的寒潮中,我點了一份暖心的外賣


中午呢,我回到了楊園,吃了一碗陳老四牛肉粉,加了一個滷蛋,一瓶維他奶,小小的排隊(老闆說一大早會排長隊,中午情況好太多)。他們也不能堂食,只能排隊打包或者路邊吃,還沒有恢復到24小時營業,晚上九點半就關門。


於是,我察覺,現在又回到了江城的煙火人間。武漢是真的在復甦了!


2.外賣

漢口長春街搖滾披薩,疫情尾聲就宣佈復工,開啟了閃送外賣的日子。主打意大利納拿波里披薩的“披薩哥”徐徐提到——


中午用閃送給CBD的客人送餐
接單的小哥騎著摩拜送餐
我欣賞年輕的小哥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賺錢
但剛剛外賣接單的老者馱著背
上我們臺階都是一步一挪
讓人看了心酸
這樣的年紀,這樣的身體
如若不是生活所迫
不該是在家頤享天年的麼?
這場疫情的次生傷害在慢慢地凸顯出來


他補充說,“導航顯示開車從我們長春街店到CBD大約二十分鐘,騎自行車想想多久吧,而且還得單手騎。”


武漢解封,餐飲的寒潮中,我點了一份暖心的外賣


當然,外賣快遞只是一部分,因為對於很多商家尤其是注重品質的來說,抽成太高,不划算。像盒飯之類的剛需,則比較適合外賣,打折扣,低價,滿減還是可以的。不過,有位餐飲人士調侃,“賣盒飯的一天做一兩百單,人累的要吐,最後一算,一單賺兩三塊錢,一個月毛利潤萬把塊,除去門面和食材,一個月落手上兩三千。也是命苦。”


徐徐的情況相對好些,他對我說,“因為處在漢口老城區,顧客一般是自取,社區團購也可以送貨到小區門口,視具體情況而定;有時候,如果送貨順路,他也會幫忙送披薩。”


武漢解封,餐飲的寒潮中,我點了一份暖心的外賣


同樣化身為外賣小哥的還有元銀甲的工作人員——兼職老闆+廚師。


武漢解封的第一個週末,看到鄰居佳佳的朋友圈曬甲魚,“甲魚,好久不見”。我好奇問她,前陣子不是說甲魚不能吃?因為健身腳不小心扭傷的她說,鬼扯!那是謠傳,農業部都發文了,湖北人怎麼能離開jio魚?我說,那你是吃什麼補什麼,吃了腳就好了……

吃貨的心在躁動!根據她的推薦,我加了元銀甲的老闆微信,下單定了一份甲魚燒土雞,138元,老闆說第二天下午就送來。

武漢解封,餐飲的寒潮中,我點了一份暖心的外賣


昨天下午,大概在四點多吧,我就收到了老闆的電話,一箇中年男性,聲音洪亮,辨識度很強。如約下樓。我們小區還在控制外出,非復工人員只能出去兩小時。我就在小區小門口,隔著柵欄,向老闆揮揮手,他從車邊拎著甲魚走過來,一身紅色喜慶的運動範兒。

他對我說,“記得回去搞點啤酒加熱下,醬汁拌飯很好吃。”記得了。我說謝謝。他轉身就走,還有其他外賣要送!

回來,我加了點家裡庫存的福佳白啤酒,放入鍋中回鍋,醬香四溢。想起了網上拼甲魚的吃法,將四個殼子小心一拼,還真是有趣!瞧!


武漢解封,餐飲的寒潮中,我點了一份暖心的外賣


武漢解封,餐飲的寒潮中,我點了一份暖心的外賣


搞了一碗白米飯,再開一瓶啤酒,超大份的甲魚燒土雞,配啤酒,真的是太美好啦!一頓飯,就解決了我疫情以來的作祟饞蟲。

武漢的過早小吃,熱乾麵豆皮牛肉粉糯米雞油香雞冠餃,正餐的甲魚、武昌魚、小龍蝦系列,是我眷戀這座江城的最大理由。我邊喝酒邊感慨著,76天,武漢人真的是太難了!

一大杯啤酒下肚,看了下朋友圈,正好發現了楊老闆新發的朋友圈消息。原來他剛送貨完畢,光谷、江夏、後湖,返回了武昌江灘元銀甲店裡,簡直是外賣小哥每天“武漢一日遊”。繼續翻,發現,他們已經兩個月沒回家了,吃住都在店裡。廚師和服務員睡在客廳的小床上。他呢,睡在小包房裡頭,一旁是臨時改造的小床,條件簡陋至極。

武漢解封,餐飲的寒潮中,我點了一份暖心的外賣


他中午是給抗疫人員、志願者做工作餐,只有下午晚上才搞外賣,自己做自己送,有甲魚燒土雞、臭鱖魚、油燜小龍蝦、香辣基圍蝦等等。


他寫道,“從小父親教育‘荒年餓不死手藝人’。今年,我是真切感受到了,很多餐飲人苦苦發愁時,我們已經在生產自救。”短短兩句話,卻要人感動不已。


3.倒閉

都說疫情無情人有情。可是,市場是無情的。這幾天看到圈裡紛紛在傳播老牌餐飲店倒閉的消息。

武漢解封,餐飲的寒潮中,我點了一份暖心的外賣


有個女孩說,川菜館金色霧都垮了,再見我的童年少年與青春!魚香肉絲、蒜泥白肉、夫妻肺片、肝腰合炒……上次川菜館的凋零,就是芙蓉酒樓吧,那要人留戀至今的抄手,至今武漢無人超越。

武漢解封,餐飲的寒潮中,我點了一份暖心的外賣


朋友Evan則說,“長春街上廢品回收的老闆跟我說:武漢天地經營了十來年的“王子廚房”關門了,東西都拖到他這裡賣了。餐飲業的寒冬啊!”夜色迷離,那個武漢天地噴泉常湧後邊的洋氣老店,也就此告別武漢了。


看著裝裱精美的冊子與垃圾混為一體,我想起《紅樓夢》裡頭,“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除了嘆息還有什麼呢?


疫情期間,因為無法營業(主要是無法堂食),武漢餐飲業面臨著多方面成本,包括年夜飯的大量預定取消,食品壓滯,食材成本損耗、員工工資、店鋪租金、物業管理費水電費等等。


進入疫情後期,對於餐飲來說,寒冬才是開始。寒冬中,活下來,是他們的第一要義。


4.復工

武漢解封,餐飲的寒潮中,我點了一份暖心的外賣

武漢解封,餐飲的寒潮中,我點了一份暖心的外賣


老牌餐館的倒閉要人心痛,但也有好消息,看到朋友圈裡說,馬場角精粉世家已經復工了,人們也在戴著口罩排隊等一碗麻辣牛肉拌麵,等一個炸面窩。那個又排起來的隊伍,突然要人有一種想哭的感覺!


臘月二十八歇業以後,餘豔梅原本打算正月初八開工,無奈被疫情擋在了家裡。有好多位支援武漢的人得知小店名氣,打電話說:“餘大姐,想吃您家一碗店裡的面。”餘豔梅很抱歉:“早點這個東西要新鮮,現在沒有材料不能做。而且,全城戒嚴,我們沒法做。員工也要保證安全啊!真的很對不住!”


3月底,疫情慢慢步入尾聲,復工在際。餘豔梅開始忙著給返鄉的員工辦理手續。她計算了下,年前擴了一部分店面,成本更高了,包括房租、員工費用等,每月的支出就是五萬塊。眼下即使恢復營業,顧客也有謹慎心理,她估摸著全年都會是虧損。


我無言以對,餘豔梅對我說:“人啊,想法太多,就會太累。走一步,算一步吧!我們以前單位下崗,不還是熬過來了。國家好,我們就好!等復工,老主顧想來吃,就來吃一碗,我們做好!”


與餘豔梅想法類似,漢口渣家路田師傅香辣蝦蟹田凌志仍與父母留在京山,他說道,“等大家都敢出來逛街了,人流量達到了,再回漢口。一家十口健康是最重要的。錢是賺不完的嘛!拼命奔跑十多年了,剎車停下來也是坦然的。人嘛,心態一定要好。我跟我媽交流也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淡然處之。”


最後,只想說,每一行都不容易,武漢的餐飲人尤其不容易啊!上半場,他們忙於支援醫護抗疫,下半場又要面臨重建。希望更多企業能夠挺過寒潮!病樹前頭萬木春。



更多武漢美食請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