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地區的過年隨筆,這才是家長們應該給孩子準備的“年貨”

  • 北京篇
  • 老舍《北京的春節》

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裡最冷的時候。在臘八這天,家家都熬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放進醋裡,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一件大事就是買雜拌兒。這是用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乾果與蜜餞摻和成的。孩子們喜歡吃這些零七八碎兒。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各種玩意兒——風箏、空竹、口琴等。

孩子們歡喜,大人們也忙亂。他們必須預備過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各個地區的過年隨筆,這才是家長們應該給孩子準備的“年貨”


  • 梁實秋《過年》

“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著”,這是鄉下人說的話,北平人稱餃子為“煮餑餑”。城裡人也把煮餑餑當做好東西,除了除夕宵夜不可少的一頓之外,從初一至少到初三,頓頓煮餑餑,直把人吃得頭昏腦漲。這種疲勞填充的方法頗有道理,可以使你長期的不敢再對煮餑餑妄動食指,直等到你淡忘之後明年再說。除夕宵夜的那一頓,還有考究,其中一隻要放進一塊銀幣,誰吃到那一隻主交好運。


各個地區的過年隨筆,這才是家長們應該給孩子準備的“年貨”


  • 山西篇
  • 周有斌《過年的味道》

記憶裡,過年的空氣中含著喜慶的味道。還不到臘月二十三,村子上下已經有了紅火的年味,排年戲,練社火,鑼鼓敲起來。偶爾有一聲兩聲“二踢腳”或者一陣清脆的鞭炮聲,是賣花炮或剛買了花炮的人家,在試鞭炮。歲末年頭的日子,村子的空氣裡到處都瀰漫著煙花爆竹的火藥香味。

記憶裡,過年的空氣中含著灶糖甜滋滋的味道。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民間的說法是,灶王爺這一天要向玉帝“彙報工作”,這天晚上,要給灶王爺獻灶糖,為的就是讓灶王爺甜甜嘴,好“上天言好事”。當然,名義上是甜灶王爺,實際上都甜了孩子們的嘴。

記憶裡,過年的空氣中含著煎炒烹炸的濃香味。我們這裡是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除夕一早,又要張羅包餃子,蒸年糕、炸油食、煮白肉的香味和著剁肉餡的聲音不斷從各家各戶傳出來……


各個地區的過年隨筆,這才是家長們應該給孩子準備的“年貨”


  • 山東篇
  • 莫言《故鄉過年》

熬到臘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這天的早晨要熬一鍋粥,粥裡要有八種糧食——其實只需七種,不可缺少的大棗算是配料。

終於熬到了年除夕,這天下午,女人們帶著女孩子在家包餃子,男人們帶著男孩子去給祖先上墳。

年夜裡的餃子是包進了錢的,我家原來一直包清朝時的銅錢,但包了銅錢的餃子有一股濃烈的銅鏽氣,無法下嚥,等於浪費了一個珍貴的餃子,後來就改用硬幣了。現在想起來,那硬幣也髒得厲害,當時,我們根本想不到這樣奢侈的問題。我們盼望著能從餃子裡吃出一個硬幣,這是歸自己所有的財產啊,至於吃到帶錢餃子的吉利,孩子們並不在意。

各個地區的過年隨筆,這才是家長們應該給孩子準備的“年貨”


  • 福建篇
  • 冰心《童年的春節》

過年的前幾天,最忙的是母親了。她忙著打點我們過年穿的新衣鞋帽,還有一家大小半個月吃的肉,因為那裡的習慣,從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豬賣肉的。我看見母親系起圍裙、挽上袖子,往大罈子裡裝上大塊大塊的噴香的裹滿“紅糟”的糟肉,還有用醬油、白糖和各種香料煮的滷肉,還蒸上好幾籠屜的紅糖年糕。

各個地區的過年隨筆,這才是家長們應該給孩子準備的“年貨”


斯妤《除夕》

今天是臘月廿九。是圍爐的日子,迎新送舊的日子。在閩南老家,這一天是大忙特忙的日子。

要擦桌擦床擦門洗地板,要蒸桌面那樣大的白糖年糕、紅糖年糕、鹹味年糕,要炸成缸的“炸棗”,做整盆的五香腸,還要換上新漿洗的窗簾床單鋪上雪白的檯布。然後,要開始熱氣騰騰地忙圍爐的年飯……

夜幕降臨時,大家便團團圍坐在圓桌前。外婆開始禱告,舅舅們開始祝酒,小孩子們開始整段整段地往嘴裡塞五香腸。

媽媽和老外公開始悠悠揚揚地哼起鄉劇來。

於是,除夕噼哩啪啦大笑著走來,又噼哩啪啦大笑著離去。

各個地區的過年隨筆,這才是家長們應該給孩子準備的“年貨”


  • 浙江篇
  • 豐子愷《過年》

記得那時我所欣賞的,是“六神牌”和祭品盤上的紅紙蓋。這六神牌畫得非常精美,一共六版,每版上畫好幾個菩薩,佛、觀音、玉皇大帝、孔子、文昌帝君、魁星……都包括在內。平時摺好了供在堂前,不許打開來看,這時候才展覽了。祭品盤上的紅紙蓋,都是我的姑母剪的,“福祿壽喜”、“一品當朝”、“平升三級”等字,都剪出來,巧妙地嵌在裡頭。我那時只七八歲,就喜愛這些東西,這說明我對美術有緣。


各個地區的過年隨筆,這才是家長們應該給孩子準備的“年貨”


  • 湖南篇
  • 沈從文《憶湘西過年》

我生長家鄉是湘西邊上一個居民不到一萬戶口的小縣城,但是獅子龍燈焰火,半世紀前在湘西各縣卻極著名。逢年過節,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燈。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燈”,只是全城敲鑼打鼓各處玩去。白天多大鑼大鼓在橋頭上表演戲水,或在八九張方桌上盤旋上下。晚上則在燈火下玩蚌殼精,用細樂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燒燈”,主要比賽轉到另一方面,看誰家焰火出眾超群。


各個地區的過年隨筆,這才是家長們應該給孩子準備的“年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