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經常見卻淡出中國人食譜的食材

黍子。今天的中國,只有山西,陝北,河北,內蒙古四省交接的一帶還經常吃些五穀雜糧,主要有黃米麵(黍子),小米(粟),蕎麥,莜麥等。但是,如果讓時間倒退到唐朝,你會發現,那時的北中國的人們吃的主食很少有白麵,基本都是黃米麵(黍子),小米(粟),蕎麥,莜麥。尤其是黃米麵(黍子),簡直是唐朝(含)之前的北中國人最常吃的主食。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其流行程度不比現在的蘭州拉麵和沙縣小吃差。

那些曾經常見卻淡出中國人食譜的食材

在田間搬運剛收的黍子

一、黍子的輝煌歷史
黃米麵(黍子)在商周時期就是主食。很多文學作品中都有相關記載。
詩經中的《碩鼠》就說到:碩鼠碩鼠,無食我黍。——《詩·魏風·碩鼠》
論語·微子中有這樣的記載: 丈人“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注意,這裡已經同時提到了雞和黍。可見,吃黍子的時候經常是就著雞肉的。
即使到了唐朝,黍子也是非常常見的主食。孟浩然的《過故人莊》中是這麼寫的: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這裡也提到了雞黍,可見黍子和雞肉在古代就是很常見的一種食材搭配。

二、黍子是什麼,雞黍是什麼,
那麼什麼黍子了?黍(shǔ),亦稱“稷”、“糜子”。古代專指一種子實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broomcorn millet)。其子實煮熟後有粘性,可以釀酒、做糕等,去皮後稱黃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後有黏性。
雞黍是什麼了?很簡單,就是現在山西北面吃的雞肉蘸黃糕。

黍子有2種做法:

一種是做成黃糕,是用黍子去皮俗稱黃米,磨成麵粉為主要原料,用水拌成粉團狀在鍋裡蒸制而成,然後用手揉成塊兒狀!最後可在糕塊兒上面塗少許食用油!吃的時候,蘸上肉湯配上肉吃最合適,尤其是雞肉蘸黃糕,味道非常好,我認為這個就是孟浩然詩中說的 故人具雞黍中的雞黍——雞肉蘸黃糕。

更進一步的吃法是炸糕,就是把黃糕包餡後在油鍋中炸一下就成了油炸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