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吃過春餅,表明嚴冬已過,又是「天地一家春」了!

江南的春天是喜人的。陽光灑滿小區,桃花和櫻花已經綻放了花骨朵,草叢在日光的照耀下,閃著金黃色的光;貓兒眯著眼,蹲在垃圾桶的邊沿曬太陽,偶爾嗅一嗅附近有什麼殘羹剩飯;狗隨著主人散步,異常悠閒,到了春天,變得更加溫順;鳥兒在樹梢上吱吱呀呀,蜜蜂在太陽下新開的花朵中嗡嗡地繞圈;湖面波光粼粼,伴著眼前的柳枝和遠處的假山,形成了一幅春天的山水畫。

吃過春餅,表明嚴冬已過,又是「天地一家春」了!

詩人于堅在「美麗無比、安靜、涼爽的春夜裡,忍受著煩躁、悶悶不樂」,他說,其煩惱的根源在於,「我不想當人,我想當花,我要開放。我渴望作為花朵之一,與這春天的故鄉,吻合。」

吃過春餅,表明嚴冬已過,又是「天地一家春」了!

因為出差,我最先在北京感受到了今年的春天。陽光甚好,卻少了和煦,沒有沙塵,卻依然硬核。走在京城的街頭,想起一句唱詞,春季裡開花十四五六,六月六看谷秀啊——後面就是「春打六九頭」了。

春節期間吃得要豐盛。過去京城大戶人家,宴客食單很講究:壓桌的是六色乾果,冷菜十六件,熱菜六件,大件一隻,點心三道,水果三樣。其中,大件一般是雞湯什錦火鍋,包含了蛋餃、燕皮、魚圓、肉圓等等。

吃過春餅,表明嚴冬已過,又是「天地一家春」了!

到了開春兒這天,也有好菜。即便一道普通的炒蠶豆也能炒出花兒來。春季的蠶豆去掉內外兩層皮,留最裡面的豆瓣,不加醬油,和以大蔥以及少許的鹽、糖清炒,味道獨到,正是春天的氣息。

和幾個當地的朋友去常營的一家老北京清真菜館,點了辣拌牛板筋、麻豆腐、醋溜木須、老北京烤肉、韭菜盒子等,最後少不了一道炒合菜。

吃過春餅,表明嚴冬已過,又是「天地一家春」了!

所謂「天地一家春」,春天裡,傳統的北京人必定要吃上一口春餅炒合菜,人們稱之為「咬春」,寓意著在新的一年裡,一家人能夠和和美美、順順當當。

杜甫的《立春》裡寫,「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春餅炒合菜分為兩部分,一是薄如宣紙的麵餅,二是早春特產的時蔬。

吃過春餅,表明嚴冬已過,又是「天地一家春」了!

唐魯孫先生說,北平人吃薄餅,講究到蒸鍋鋪去烙,一斤面烙出餅來,分為八合,十六合兩種,兩頁為一合,烙餅的時候,中間要用小磨麻油塗勻,取其香潤,且便於撕開。麵糰上下疊起,抹油後擀成薄餅,放在鐵鍋上微火慢烙,春餅的大小、厚度、軟硬都很講究,要恰到好處,否則影響口感。

薄餅也叫荷葉餅,現在人們吃春餅,已經很少有現烙的荷葉餅了,大多是從外面超市裡買回來那種幾十張一摞的餅,這種餅是蒸出來的,味道比烙餅遜色不少。

吃過春餅,表明嚴冬已過,又是「天地一家春」了!

春餅包裹的合菜,既分葷素,也有熟菜和炒菜兩部分。

葷菜也是熟菜,基本版的,把豬裡脊肉切成一寸長、筷子粗細的肉絲兒,再把粉絲用溫水泡軟,之後用蔥花、薑絲熗鍋,煸炒豬肉絲,加料酒和醬油,再放入粉絲煨一下,起鍋的時候,放韭黃或蒜黃,也是春天的味道。

熟菜也切成細絲,通常有醬肘子、燻肘子、大肚兒、小肚兒、香腸、燒鴨、燻雞、醬肉等等。熟菜就是從「便宜坊」叫來的蘇盤,這是梁實秋先生說的;還有經典的冷葷,可以去「天福號」買,自乾隆三年開業以來,老字號做的肘子依然香嫩醇厚。

春天裡的炒合菜,素菜總是比葷菜金貴許多,不然怎麼能稱為「咬春」呢?

吃過春餅,表明嚴冬已過,又是「天地一家春」了!

什麼是最鮮美的菜?古人云,早春的韭菜和晚秋的大白菜。咬春裡的韭菜,是比春韭還要鮮美的青韭。青韭很細,味道更蕻,自然更加提味兒,用刀切幾段,滿屋子飄香。

家常的炒合菜,必不可少的是菠菜、豆芽、粉絲、韭菜、韭黃。幾樣素菜下鍋的次序和火候也大有講究。先熗鍋,把綠豆芽在旺火上爆,再下一小撮韭菜和菠菜,滴幾滴香醋和香油,鍋裡瞬間芳香,立馬起鍋,最後攤個雞蛋放在上面,正是「炒合菜蓋帽兒」。

吃過春餅,表明嚴冬已過,又是「天地一家春」了!

炒出來的合菜像一幅顏色很正的油畫,綠的、黃的、白的、紅的,滋溜溜地冒著油花兒。吃的時候,把烙好的春餅揭出來一到兩張,一隻手託著餅,抹上甜麵醬,一隻手用筷子夾幾根羊角蔥絲兒,再夾一刀合菜,捲起來,咬上一口,鮮嫩異常。咬春,咬春,老北京人的春天,是可以吃出來的。

《我的前半生》裡,溥儀有一次連吃了六個春餅,這事兒被領班太監知道了,怕他撐著,急急忙忙叫上兩個太監,一左一右地提起他的雙臂,把他一上一下地墩起來,為他消食。

吃過春餅,表明嚴冬已過,又是「天地一家春」了!

吃過春餅,表明嚴冬已過,春天真真切切地來了。

如今我身處江南金陵之地,春光乍洩中,餐桌上即將被各種叫不上名字的野菜淹沒,卻開始懷念那盤油光閃閃的炒合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