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吃过春饼,表明严冬已过,又是「天地一家春」了!

江南的春天是喜人的。阳光洒满小区,桃花和樱花已经绽放了花骨朵,草丛在日光的照耀下,闪着金黄色的光;猫儿眯着眼,蹲在垃圾桶的边沿晒太阳,偶尔嗅一嗅附近有什么残羹剩饭;狗随着主人散步,异常悠闲,到了春天,变得更加温顺;鸟儿在树梢上吱吱呀呀,蜜蜂在太阳下新开的花朵中嗡嗡地绕圈;湖面波光粼粼,伴着眼前的柳枝和远处的假山,形成了一幅春天的山水画。

吃过春饼,表明严冬已过,又是「天地一家春」了!

诗人于坚在「美丽无比、安静、凉爽的春夜里,忍受着烦躁、闷闷不乐」,他说,其烦恼的根源在于,「我不想当人,我想当花,我要开放。我渴望作为花朵之一,与这春天的故乡,吻合。」

吃过春饼,表明严冬已过,又是「天地一家春」了!

因为出差,我最先在北京感受到了今年的春天。阳光甚好,却少了和煦,没有沙尘,却依然硬核。走在京城的街头,想起一句唱词,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六月六看谷秀啊——后面就是「春打六九头」了。

春节期间吃得要丰盛。过去京城大户人家,宴客食单很讲究:压桌的是六色干果,冷菜十六件,热菜六件,大件一只,点心三道,水果三样。其中,大件一般是鸡汤什锦火锅,包含了蛋饺、燕皮、鱼圆、肉圆等等。

吃过春饼,表明严冬已过,又是「天地一家春」了!

到了开春儿这天,也有好菜。即便一道普通的炒蚕豆也能炒出花儿来。春季的蚕豆去掉内外两层皮,留最里面的豆瓣,不加酱油,和以大葱以及少许的盐、糖清炒,味道独到,正是春天的气息。

和几个当地的朋友去常营的一家老北京清真菜馆,点了辣拌牛板筋、麻豆腐、醋溜木须、老北京烤肉、韭菜盒子等,最后少不了一道炒合菜。

吃过春饼,表明严冬已过,又是「天地一家春」了!

所谓「天地一家春」,春天里,传统的北京人必定要吃上一口春饼炒合菜,人们称之为「咬春」,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能够和和美美、顺顺当当。

杜甫的《立春》里写,「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春饼炒合菜分为两部分,一是薄如宣纸的面饼,二是早春特产的时蔬。

吃过春饼,表明严冬已过,又是「天地一家春」了!

唐鲁孙先生说,北平人吃薄饼,讲究到蒸锅铺去烙,一斤面烙出饼来,分为八合,十六合两种,两页为一合,烙饼的时候,中间要用小磨麻油涂匀,取其香润,且便于撕开。面团上下叠起,抹油后擀成薄饼,放在铁锅上微火慢烙,春饼的大小、厚度、软硬都很讲究,要恰到好处,否则影响口感。

薄饼也叫荷叶饼,现在人们吃春饼,已经很少有现烙的荷叶饼了,大多是从外面超市里买回来那种几十张一摞的饼,这种饼是蒸出来的,味道比烙饼逊色不少。

吃过春饼,表明严冬已过,又是「天地一家春」了!

春饼包裹的合菜,既分荤素,也有熟菜和炒菜两部分。

荤菜也是熟菜,基本版的,把猪里脊肉切成一寸长、筷子粗细的肉丝儿,再把粉丝用温水泡软,之后用葱花、姜丝炝锅,煸炒猪肉丝,加料酒和酱油,再放入粉丝煨一下,起锅的时候,放韭黄或蒜黄,也是春天的味道。

熟菜也切成细丝,通常有酱肘子、熏肘子、大肚儿、小肚儿、香肠、烧鸭、熏鸡、酱肉等等。熟菜就是从「便宜坊」叫来的苏盘,这是梁实秋先生说的;还有经典的冷荤,可以去「天福号」买,自乾隆三年开业以来,老字号做的肘子依然香嫩醇厚。

春天里的炒合菜,素菜总是比荤菜金贵许多,不然怎么能称为「咬春」呢?

吃过春饼,表明严冬已过,又是「天地一家春」了!

什么是最鲜美的菜?古人云,早春的韭菜和晚秋的大白菜。咬春里的韭菜,是比春韭还要鲜美的青韭。青韭很细,味道更蕻,自然更加提味儿,用刀切几段,满屋子飘香。

家常的炒合菜,必不可少的是菠菜、豆芽、粉丝、韭菜、韭黄。几样素菜下锅的次序和火候也大有讲究。先炝锅,把绿豆芽在旺火上爆,再下一小撮韭菜和菠菜,滴几滴香醋和香油,锅里瞬间芳香,立马起锅,最后摊个鸡蛋放在上面,正是「炒合菜盖帽儿」。

吃过春饼,表明严冬已过,又是「天地一家春」了!

炒出来的合菜像一幅颜色很正的油画,绿的、黄的、白的、红的,滋溜溜地冒着油花儿。吃的时候,把烙好的春饼揭出来一到两张,一只手托着饼,抹上甜面酱,一只手用筷子夹几根羊角葱丝儿,再夹一刀合菜,卷起来,咬上一口,鲜嫩异常。咬春,咬春,老北京人的春天,是可以吃出来的。

《我的前半生》里,溥仪有一次连吃了六个春饼,这事儿被领班太监知道了,怕他撑着,急急忙忙叫上两个太监,一左一右地提起他的双臂,把他一上一下地墩起来,为他消食。

吃过春饼,表明严冬已过,又是「天地一家春」了!

吃过春饼,表明严冬已过,春天真真切切地来了。

如今我身处江南金陵之地,春光乍泄中,餐桌上即将被各种叫不上名字的野菜淹没,却开始怀念那盘油光闪闪的炒合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