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中國人一年一度的隆重晚餐

年夜饭,中国人一年一度的隆重晚餐

福建省莆田市農村,攝影/ 徐學社

春節是中國最大的節日,整個社會迴歸到一個個家庭。年夜飯,中國人一年一度的隆重晚餐。哪些菜餚能榮登餐桌,展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文明類型、地域性格,及各地人民對美食的定義。

年夜饭,中国人一年一度的隆重晚餐

01

水餃年糕,誰最能代表春節?

20世紀90年代初,央視春晚最紅火的時候,電視裡年復一年放“過大年、吃餃子”的廣告,配以紅紅火火全家包水餃的場景。按照電視上各位主持人和嘉賓的說法,年夜飯再豐盛,缺了餃子,過的彷彿不是中國年。

年夜饭,中国人一年一度的隆重晚餐

央視春晚挾國家力量,把餃子定義為中國春節的飲食符號,體現了一種北方文化霸權。超過一半的中國人對餃子毫無感情。

曾有許多南方人誤以為北方的年夜飯只吃餃子,未免太淒涼、太潦草,代表不了中國春節的飲食文化。

年夜饭,中国人一年一度的隆重晚餐

在南方,類似餃子的春節飲食符號,應該是年糕。整個長江流域以及華南地區,都流行做年糕過年。溫州作家林斤瀾寫道:“南方人定居北方几十年,連孩子也拉扯成人了,還有過年都不包餃子的。我家就是其中之一,可是我家有一樣,年夜飯頭一道‘擺當中’的,必是炒年糕。”

年夜饭,中国人一年一度的隆重晚餐

餈粑也是過年必備之。與年糕的不同之處在於,年糕是“蒸”出來的,餈粑是“打”出來的。做餈粑不用磨米漿,而是蒸熟一鍋糯米飯,放進石臼裡用杵搗爛,取出後揉搓成團,最後分成一個個小餅團,就是餈粑。

年夜饭,中国人一年一度的隆重晚餐

新打出的餈粑,趁熱蘸些白糖、芝麻很好吃,但多數還是風乾後保存,吃的時候再加熱。許多南方人,尤其是西南少數民族,事實上更熱愛餈粑——但“年糕”這個名字更討人喜歡。

餃子有“交子”之意,表示新舊年於子時交接,好運綿延;年糕既甜蜜,又有“年年高”的寓意,吉祥應景,是不可或缺的年節食品。

02

年夜飯,席上應該有什麼?

年夜饭,中国人一年一度的隆重晚餐

春節是漢族的節日。作為一個農業民族,漢族社會的最大理想是“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六畜”就是“馬牛羊,雞犬豕”。馬、牛提供畜力,人類的幫手,不會輕易宰殺;南方許多地區不養羊;狗肉僅在秦漢之前流行過一陣;真正為漢民族提供日常肉食的,只剩

了。

年夜饭,中国人一年一度的隆重晚餐

殺豬菜裡的明星 攝/許叢軍

長江流域開發後,增加了魚、鴨、鵝、兔等。雞與“吉”同音,大吉大利,遂榮登中國年夜菜首席。豬是祭祀的三牲之一,體量巨大,能為宴席提供充足的肉食。魚是較晚出現的南方食材,被賦予“年年有餘”之意,因此堂而皇之登上北方餐桌。這三種年夜必備食材,體現了農業文明對於華夏民族的深遠影響。

年夜饭,中国人一年一度的隆重晚餐

苗條的刀魚如一柄優雅的細刀,在江裡快刀斬水,卻有著最柔軟的魚骨。它的一個很極致的吃法,是做成刀魚餛飩的餡料,足見其魚骨之細軟,口味之鮮嫩。攝/劉必榮

以農業文明為底色的年夜飯是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的。中國的年夜飯還融入了畜牧文明和漁業文明的元素,在雞、豬、魚之外,羊肉、大蝦或鮑魚將逐步成為年節必備肉食,所有中國人都將分享這片土地的寶貴物產。除夕餐桌,將成為展示中華民族獨特生存空間和生活方式的舞臺。

東北地區年夜飯

東北的冬季嚴寒漫長,蔬菜有限,人們習慣於大量醃製酸菜過冬,形成了較重的口味。東北人多為山東移民的後裔,飲食深受魯菜影響,保留了包餃子過年的習俗。

年夜饭,中国人一年一度的隆重晚餐

但因條件有限,年夜飯不尚奢華,只要桌上出現傳統的“四大件兒”——雞、魚、排骨和肘子——就行;烹飪倒也簡單,以大鍋亂燉為主,例如小雞燉蘑菇、豬肉燉粉條、東北亂燉等。著名的東北亂燉就是將豆角、土豆、茄子、南瓜、番茄等蔬菜,配上排骨一起燉熟,又稱“大豐收”,有葷有素,豐富飽滿,符合東北人質樸豪放的天性。

西北地區年夜飯

西北地區的草原、沙漠遼闊,是我國重要的牧區,也是古絲綢之路的門戶,飲食深受中亞和西域影響。唐代的長安,一度流行“胡食”。如今西安人最喜歡的牛羊肉泡饃,學者考證說就是牛羊羹與烙餅結合而來的,屬於“胡風”餘韻。西北地區的肉食以雞、羊為大宗,更因為不少民族信仰伊斯蘭教,清真菜盛行。

年夜饭,中国人一年一度的隆重晚餐

所以西北漢族的年飯裡,孜然羊肉、燴羊雜碎、羊肉炒麵片、烤全羊、手抓羊排……從食材加工到烹製,都與內地飲食差異很大,具有明顯的異域風格。

華北地區年夜飯

山東位於黃河下游平原,東瀕大海,土地肥沃,物產豐饒。魯菜分為濟南菜和膠東菜,前者擅長陸珍,後者擅長海味,兼收幷蓄,博大精深,成為唐宋北食的唯一傳人,對整個北方地區的飲食傳統產生了重大影響。

年夜饭,中国人一年一度的隆重晚餐

2012 年一戶普通人家的年夜飯,沒有殺豬,有螃蟹,有蝦,雞鴨魚肉,滷臘拼盤。近年來,城裡人的餐桌上,餐餐有大菜,“明星”也不再稀罕了。攝/擔頭

在許多方面,魯菜已經融入了華北民眾的年節和喜慶生活。山東有“無整不成席”的說法,凡宴席必有“四整”——整雞、整鴨、整魚和整蝦,這不妨看成魯菜筵席藝術的民間化。普通家庭的年夜飯裡,少不了香酥雞、扒鴨子、糖醋鯉魚、油燜大蝦這幾道大菜,如此才撐得起場面。

西南地區年夜飯

年夜饭,中国人一年一度的隆重晚餐

西南地區的年夜飯,被舶來的紅辣椒點燃,濃情似火,轟轟烈烈。宮保雞丁、燒雞公、紅油雞腿、魔芋燒鴨、酸菜魚、東坡肘子、粉蒸排骨、水煮肉片、辣子肥腸、毛肚火鍋、川味香腸……佳餚雖眾,要之辣味當道,讓你吃得嘴唇哆嗦、酣暢淋漓。

廣州年夜飯

年夜飯注重意頭,每道菜都有個說法,廣州的年夜菜也是如此。在網上有一位粵菜師傅為廣州市民設計的年夜菜單,一共九道:竹報平安(白灼游水蝦)、春曉報喜(翡翠水晶雞)、發財就手(髮菜燜豬手)、年年有餘(清蒸海鱸魚)、財源滾滾(慈姑燜火腩)、帶子上朝(腰果鮮貝炒蝦仁)、富貴長春(蠔皇鮑汁扒生菜)、閤家歡聚(西芹百合炒臘肉)、發財大利(髮菜和俗稱“豬脷”的豬舌或俗稱“豬橫脷”的豬胰臟合煮的湯)。

年夜饭,中国人一年一度的隆重晚餐

這桌年夜菜充滿南國特色,山珍濃墨,海味輕寫,搭配相宜;又彷彿一場祈福儀式,每道菜代表一個新年願望,演繹代表普通百姓夢想的吉祥、如意、財運和富貴。

蘇州年夜飯

年夜饭,中国人一年一度的隆重晚餐

蘇州人過年一點也不含糊。八寶飯、蛋餃必備,各色蘇式點心,醉雞、八寶鴨、紅燒肉、糖醋排骨、松鼠鱖(guì)魚、響油鱔糊、油爆蝦、清蒸鰻鯗……哪一道菜都經過千錘百煉,讓年夜飯熠熠生輝。蘇菜以甜鹹著稱,容易膩口,因此蘇州人的年夜餐桌上,還有清新的水芹、青菜和黃豆芽,調劑口味。

年夜饭,中国人一年一度的隆重晚餐

總之,年夜飯是一年收成的檢閱,人神共饗,所以第一原則是隆重、豐盛。一定把公認的最好食物統統展示出來,至於是否好吃倒在其次。第二原則是非日常化。天天吃米飯,這時主食就要換成年糕和白粿;你也許經常吃雞,但這時就要講求氣派,燉只全雞;一年就這麼一餐,什麼複雜上什麼,比如炸荔枝肉。越貧窮的家庭,寄寓在年夜飯上的希望越大。

03

年味越來越淡?

很多大城市都是移民城市,一到春節,人口消失了大半。因為禁放鞭炮,街景像無聲電影裡晃過的畫面,更顯得冷冷清清。歡樂失去了歡呼,如同佳釀揮發了酒精,了無趣味。熱鬧其實主要來自聲音和氣味。

年夜饭,中国人一年一度的隆重晚餐

湖南鄉村除夕祭祀,兩個孩子在爆竹聲中捂住了耳朵, 享受著新年的愉悅。我們很難記起最近幾年過年都是怎麼過的,吃了什麼,有什麼開心的;但我們都記得小時候,在自己被家人裹得像粽子一般的冬日,那時候的過年是那麼的好玩,那麼的好吃。攝/楊紹功

小時候在農村,早早就能從空氣中嗅出年的氣息,釀酒、醃菜、蒸糕點、炒花生、炸肉……空氣中洋溢著誘人的食物氣息。舊曆年的最後一天,殺雞宰鴨,許多平時難得一見的美味佳餚,芳香四溢,薈萃於除夕餐桌。

年味越來越淡,只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飯失去了吸引力。雞鴨魚肉,那些從前曾激發我們無窮想象的美食,已褪去光環,有時候光想想都覺得膩歪。

歷史上曾經失落過許多節日。古人經常題詠的上巳、春社,如今只有極少數學者記得這些日子。還有一個寒食節,宋人把它和冬至、春節並列為三大節,如今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只留下“況逢寒食倍思家”之類的一些古詩。

年夜饭,中国人一年一度的隆重晚餐

北京市,2009年,老北京心目中最有年味的風物就是這食品禮盒“京八件”,攝影/ 王連紅

春節還沒有消失的危險。但年夜飯失去光芒,頗為遺憾,如何恢復我們對於它的渴望呢?也許,突破地域侷限,將華夏各地的美食引進我們的除夕餐桌,傳統與創新並重,可以增加年夜飯的吸引力。

在中國歷史上,天災人禍頻仍,食物匱乏成為普通民眾的日常危機。一頓豐盛的年夜飯,曾經是人們清貧生活中所能得到的最大犒勞,是辛勤一年的農夫為家人創造的現世天堂。這種時代已經過去,我們對美食提出了更高要求:僅僅豐盛不夠,還要烹製得宜、誘人食慾,讓我們的舌尖顫抖、迷醉。

在新舊年交替之際,家人團聚,共享美食,一同聆聽歲月的腳步,感嘆人生之匆迫。

還有比這更有意義的時刻嗎?

本文源自自《舌尖上的新年》,圖片部分來自網絡

年夜饭,中国人一年一度的隆重晚餐

— THE END —

點擊以下 關鍵詞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攝影臺灣 | 四川 | 老照片 | 小宇宙 | 自然攝影 | 戰爭 | 極致之美

文化 昆蟲藝術 |帕米爾|藍色星球|荒野間諜|詩經|秋色逆行

科普 水果 | 野菜| 高山 | 海錯圖 | 七夕極簡史 | 打哈欠 | 礦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