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祭拜、年夜飯,記憶中老家的年俗

百節年為先,過年作為我們一年中最盛大最熱鬧的傳統節日,總能讓歡樂喜悅的熱烈氣氛填滿大街小巷,成為人們心中最溫暖的情懷。

一進臘月就開始了對過新年的期盼。農曆年的歲末腳步便在期盼中邁進了除夕,辭舊歲迎新春的喜樂氛圍在這一天積蓄到了高點。

年夜飯、祭拜、年夜飯,記憶中老家的年俗

除舊佈新貼春聯。

除夕老家又叫大年三十,一大早大人們就把年集上買的大紅對聯福字拿出來,把對子一幅幅裁好,分出大門、堂屋、廚屋等各門的框對、橫幅、門心,然後調出一大碗濃稠的漿子備用。孩子們就跟著先把門上褪了色的舊對聯一一揭下來,大人們清理乾淨後往門框門心上刷一層薄薄的漿子,貼上新的大紅對聯、門神年畫。大門外正對的地方貼上“出門見喜”,門牆上、井臺上、大件傢什上貼上大紅底的“春”“福”字,糧囤上貼上“五穀豐登”,養牲畜的地方貼上“六畜興旺”,院子裡貼上“春光滿院”。不大會功夫院子裡外都煥然一新得沉浸在紅色喜悅的節日氣氛裡了。

感恩先人去祭拜。

下午父親開始準備祭拜的物品,準備的差不多時叔叔和近門的長輩便邀著父親一起去上墳祭拜先人。新年到來之時,固本思源,感恩先人。除夕第一輪熱烈的鞭炮聲就在各家祭拜時噼裡啪啦的響起了。

團團圓圓年夜飯,喜樂期盼守歲時。

祭拜回來,大人們開始調餡包年餃子了。不同平常的是年餃子裡會包幾個帶錢的,燙洗過的五角或者一塊的硬幣包進餃子裡,再包幾個糖塊、蜜棗的,穿插著擺到大拍子上。吃到帶錢的年餃子就寓意新的一年有財來有錢花,吃到糖和蜜棗的就甜甜蜜蜜過一年。自然,這是美好的願望,增添節日的喜慶。

不管平日多忙,回家過年親人團聚,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成了工作在外的人們的莫大心願。小時候跟在父母身邊,只覺得年夜飯熱鬧歡喜,現在更能理解其中的深切的親情和團聚的可貴。大人們張羅一桌好飯菜,美味佳餚,吃到心滿意足,滿滿的幸福。吃完年夜飯,家人圍坐聊天,看春晚。除夕前半晚不睡,叫守歲過整年,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等電視裡12點的鐘聲敲響,屋外開始響起一輪熱烈的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可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迎來了新年,待看完春晚才揉著惺忪的睡眼,伴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進入了夢鄉。

大年初一忙拜年。

天還不亮睡得正香的時候,父母已經起來開始新年的堂前祭拜了。為了讓我們多睡會,年餃子快下好時才叫我們起床。新年欣喜的心情戰勝了睡意,揉著眼睛把提前放好的新衣服新鞋襪穿戴整齊,給爸媽問過年好,趁大人不注意拉著妹妹下跪磕個頭;父母親欣慰得把提前準備好的裝著壓歲錢的大紅包遞到我們手裡。想來晚輩給長輩磕頭是敬重和感恩,是感謝父母至親養育之恩的最隆重的儀式。堂前雙膝跪地,彎腰雙手扶地,然後頭磕下去碰到地面,心裡也跟著感覺得熱烈和濃濃的敬意。

新年的第一頓餃子很隆重,過年最熱烈的持續時間最長的一輪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就在每家餃子下鍋前點燃了,從天黑噼裡啪啦響到天亮。出鍋的熱氣騰騰的餃子父親先端上桌供過天地先人,我們才開始吃。父母吃到帶錢或者糖的餃子不動聲色,我和妹妹吃到就會大呼小叫的驚喜一番。吃過餃子,就在閃爍著銀花(爆竹的火花)的夜色中跟著大人們給近門的長輩拜年了。

路上遇到鄰里,大家都熱情洋溢得互相問候,大人會對穿著一新的孩子們誇讚一番。到近門的長輩家裡,老人家一般都已經吃完餃子坐在堂前了。看老遠有人來就起身迎接,大人們問過過年好,有的就要給長輩們磕頭,老人們就握住手說不用磕了,緊握著的手錶達了老人們心中的激動和喜悅。跟來的孩子們的衣服口袋個個鼓鼓的,被長輩們塞滿了各種糖果,親近的還會給壓歲錢,高興和喜悅洋溢在燦爛的笑臉上。熱熱鬧鬧拜大年,從早上四五點直到晌午,拜年的人們才陸續的散了。

年夜飯、祭拜、年夜飯,記憶中老家的年俗

新的一年帶著人們的美好期盼,正式拉開了帷幕。

如今也為人母,更懂得了過年父母親對孩子們的熱切期盼;兒時過年的情景深入心底,在新年來臨之時又上心頭。

在此給縣城筆記的讀者們拜個早年,恭祝大家新春愉快,庚子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