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假的|“過午不食”能減肥?容易得不償失!

真的假的|“过午不食”能减肥?容易得不偿失!

在減肥人群中,流傳著“過午不食”的說法,即午飯之後就不再進食,通過省去一頓晚飯的攝入來達到減重的目的。但如果你聽信了這種減肥方法,可能反而會影響健康!

不吃晚飯,短期內體重會下降,但這種快速減掉的體重,主要是肌肉和水分,脂肪反而減得不多。

一方面,不吃晚飯會讓第二天早餐時飢餓感非常強烈,吃飯狼吞虎嚥、渴望主食或油炸類高熱量食物等。這樣算下來,前一天不吃晚飯省下的熱量,不僅全吃回來了甚至還反超。

另一方面,從第一天午餐到第二天早餐之間的時間間隔大概有15至20個小時,如果不吃晚飯,人體肝臟存儲的糖原近乎耗竭,血糖就會降得過低。此時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用來促進糖異生、維持血糖穩定,而糖原耗竭後最主要的糖異生途徑,就是消耗肌肉的蛋白質來轉化成血糖,使夜間血糖不至於過低。

而肌肉的量決定了一個人基礎代謝率水平,肌肉蛋白質被過度消耗、肌肉量減少,

基礎代謝率隨之降低,相當於發動機排量從3.0降配到2.0。也就是說,能量包括脂肪的使用效率也會明顯下降,結果就是不僅體重很快卡在平臺期,身體也變成了“易胖體質”。

真的假的|“过午不食”能减肥?容易得不偿失!

另外,由於午飯和第二天早飯中間幾乎沒有能量攝入,大腦會誤以為正處於饑荒的危險中,為此調節激素,調低基礎代謝率,讓身體的能量消耗“省吃儉用”,儘可能保證基本生命活動的能量需要。

激素的調節主要是降低甲狀腺激素和升高皮質醇。甲狀腺激素水平下降帶來代謝率下降,人就乏力、萎靡、發冷;皮質醇用來應對慢性壓力,不吃晚飯這種節食(飢餓)也屬於一種慢性壓力,會引起皮質醇水平升高,皮質醇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肌肉、升高血糖、重新分佈脂肪促進向心性肥胖(例如腹型肥胖),不僅如此,皮質醇還會抑制免疫力,讓人更容易生病。

真的假的|“过午不食”能减肥?容易得不偿失!

所以,千萬不要再用“過午不食”法減肥了,營養的搭配+適當的運動才是科學減肥法。也許這樣減肥的效果並不是立竿見影的,但減肥貴在堅持,寧做健康的微胖人士,也不能做病弱的瘦子!

識別以下二維碼,關注中國科普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