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創一個屬於自己特色熟食滷菜的配方?

這個問題既是一個大的命題也是一個小的問題,是學友們談的比較多的話題,涉及很多方面知識與實踐經驗,在這裡本人做一個簡單的總結,畢竟每人的認識有限,主要希望拋磚引玉。

如何自創一個屬於自己特色熟食滷菜的配方?

下面,小編僅以“吉香百味熟食”二十年餘年學習、實踐和總結的認識與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滷水/老湯的基本組成:

1.湯料;水、葷湯、素湯及符合特殊寓意的底湯;

2.香料;鮮素香料如香菇、洋蔥等,葷香料如蛤蚧等,天然植物香辛料;

3.調味料;鹽、糖、味精、雞精、I+G、醬油、黃醬、麵醬等,其中黃醬、麵醬、醬油既調味又調色;

4.油料;色拉油、豬油、雞油、鴨油、鵝油、羊油、牛油等

5.調色料;糖色、紅曲米、梔子、薑黃、藏紅花、焦糖色、日落黃、胭脂紅、檸檬黃等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色素;

6.特殊添加劑;香味浸膏/乾粉、乙烯基麥芽酚、防腐劑、保水劑、乾貝素、香蘭素等;

7.其他輔助原料;主要是炸制或烤制上色的指蜂蜜、麥芽糖漿等;熏製用的糖、木屑、茶葉、松枝等。

如何自創一個屬於自己特色熟食滷菜的配方?

其次,香料的基本屬性:

1.香料分辛香、溫香和苦香三種(依中藥中的性辛、溫、寒三種來區分的);

2.按製成滷水中的香味可分頭香、基香和尾香;按在滷製中的作用來看可分為增香的、去腥臭的、增鮮增味的、增色的以及保健的五種來劃分。

.增香味的香料:

香葉、香果、 香籽、 茴香、 桂皮、 丁香、 八角 、千里香、 香茅草等;

‚.去腥臭的香料有胡椒、木香等;

ƒ.香味很輕或者沒有香味,主要是起輔助和烘托作用的有山楂、蓽柭、辛夷等;

④.增味的有麻椒、辣椒、白芷等;

⑤.保健的有甘松、五加皮、黨參等;

三、確定地域口味習慣、香型、味型:

1.各地滷水流派;本地滷、廣滷、潮滷、湘滷、川滷、京滷等;

2.香型;清香、醬香、混合香如五香、十三香等;

3.麻辣、香辣、直辣、回甜等;

如何自創一個屬於自己特色熟食滷菜的配方?

四、確定滷製原料:

1.葷類原料;豬、牛、羊、雞、鴨、鵝,這是由於各種葷料特點和部位不同、異味輕重、大小、受熱時間、成熟時間都不同;

2.素原料;豆乾、海帶、毛豆、青菜等;

3.製成品原料;香腸、糯米腸、血腸等;

五、味道要講究厚味、層次感強;

設計口味就要掌握頭香、基香(體香)和尾香的概念以及各種香料之間的配合原則,這需要通過學習基本知識、反覆實踐和總結才能真正掌握的。

咱們下面開始嘗試設計製作一個滷料配方。

滷製原料:雞、鴨、馿肉、牛肉、豬肉;

設定在中原區域,味道喜歡五香味型、辣度中微,出品顏色;醬紅。

1.底湯為雞鴨架和骨頭熬製或其它熬製方法:

2.滷料中各種香料的配合:

A 以五香為骨幹:八角、桂皮、小茴香、陳皮、丁香;

B 為了豐富香味:可以增加花椒、草蔻、砂仁、三萘、香葉、百里香等;

C 為了去除異味:加白芷、木香等;

D 為了加強香味效果:加枳殼、蓽柭、辛夷(毛桃)等;

E 為了給予回甜:加甘草、當歸等;

F 為了給予辣味:加胡椒、幹辣椒等;

G 為了給予麻味:加花椒、麻椒等;

H 為了給予保健功能:加五加皮、蟲草等;

3.素原料:大蔥、姜、洋蔥、蒜、香菇、胡蘿蔔等

4.調味料:

鹽,佔百分之二左右,除去生抽/醬油/醬的鹽味因素,按1.8﹪計算;

糖佔1.5%左右,味精,雞精適量,一般千分之一的量;

調色料;糖色、紅曲米以千分之2左右計算;

香料包占滷製比重的千分之3左右計算;

如何自創一個屬於自己特色熟食滷菜的配方?

六、滷水的製作

之前小編已經發過一篇有關滷水的製作流程與講解,這兒就不再重複了。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