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瓜、洋瓜、洋絲瓜,一個從小就熟悉的味道

小時候吃過的食物總是記憶深刻的,在物資匱乏、油水不足的年代,肉食、糖果一類的美食固然是我們美好的記憶,普通尋常的果蔬卻是我們最基本的食物。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陽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下飯菜,按母親的說法,她是用陽瓜養大了我們姐弟幾人,細細一想,我們與陽瓜相連的記憶真是不少。

陽瓜、洋瓜、洋絲瓜,一個從小就熟悉的味道

我們的年少時代,遠不如現在這樣物資豐富、市場供應充足,米、面、油、肉,甚至豆腐,大部分生活必需品都是定量供應,憑票證才能購買。那時父母一月的工資不高,要養育我們姐弟四人,很是吃力。父母都是非常勤快的人,種菜、點豆、種瓜,總是想著法子為我們多弄些能夠填飽肚子的食物。

陽瓜、洋瓜、洋絲瓜,一個從小就熟悉的味道

我們住在滇南小城思茅,小時候思茅幾乎沒有什麼太高的樓房,三層以上的房子算是高樓了。大部分人家住在連成一排的平房中,有一段時期正值地震活動期,單位給每戶人家發了油毛氈,自己動手蓋木質梁、土基牆的房“地震棚“。平房、地震棚前後大都是有比較大的空地,人們通常在房前屋後種上些瓜瓜、豆豆,勞動力強的甚至能夠開墾幾塊菜地,種上青菜、白菜,為家裡每天的餐桌增添幾個下飯菜。我們家亦是如此,記憶最深刻的是父母種的陽瓜。

陽瓜、洋瓜、洋絲瓜,一個從小就熟悉的味道

陽瓜、陽絲瓜、洋瓜,是我們對它的稱呼,鬧不明白它名字的由來和寫法,就這麼叫了。我最喜歡叫它“陽瓜”,與陽光有些相似,讓人有些溫暖的感覺。

陽瓜、洋瓜、洋絲瓜,一個從小就熟悉的味道

陽瓜是一種爬藤植物,非常容易種、容易活,將發了芽的老陽瓜埋入土裡,到了春天就發出綠茵茵的瓜藤了,父親用繩子、竹子一類的器物在幾棵樹間搭起一個簡易的架子,陽瓜藤就沿著樹幹快速生長,幾個月後就將架子覆蓋成了綠蔭,再過些時日,就開始結瓜了,生長的整個週期,陽瓜都是綠色的,從深淺不一的綠色能夠判斷它成熟的大致程度。

陽瓜、洋瓜、洋絲瓜,一個從小就熟悉的味道

陽瓜的產量極高,民間又稱它為豐收瓜。種下一棵瓜,再適時給它施些肥料,結起來瓜來毫不含糊,在密密實實的綠色瓜葉藤蔓之間,一個個綠色的陽瓜慢慢長出、吊在空中,越來越大,將瓜藤拉開些許縫隙,陽光透過這些間隙灑下來,瓜、葉、藤的光影,忽明忽暗、一閃一閃的樣子特別好看。

陽瓜、洋瓜、洋絲瓜,一個從小就熟悉的味道

我們家吃陽瓜的方法,很簡單,削去瓜皮,切成塊用水煮,蘸醬油辣椒;切成絲或切成片,素炒,是我們最通常的下飯菜。那時父母上班都很忙,準備午餐、晚餐的任務常常由我來完成,削陽瓜、煮陽瓜、炒陽瓜成了我最拿手的活。

陽瓜、洋瓜、洋絲瓜,一個從小就熟悉的味道

削陽瓜得小心它的槳液,沾在手上很難洗去、水分幹了還會在手上留下深色的印跡,很久才能消失,一般在削皮時要放在水盆裡浸泡,邊削邊用水洗。燒熟的陽瓜有一種清甜的味道,嫩的用來炒著吃、稍老一些的用來煮著吃,簡簡單單,卻是陪伴我們最多、最好的味道。

陽瓜、洋瓜、洋絲瓜,一個從小就熟悉的味道

如今,陽瓜又有了新的吃法,將鮮嫩的陽瓜尖洗淨、切碎,用豬油炒,加上些糊辣椒,就是一道特別好的下飯菜。煮陽瓜、炒陽瓜,是我一直熟悉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