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瓜、洋瓜、洋丝瓜,一个从小就熟悉的味道

小时候吃过的食物总是记忆深刻的,在物资匮乏、油水不足的年代,肉食、糖果一类的美食固然是我们美好的记忆,普通寻常的果蔬却是我们最基本的食物。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阳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下饭菜,按母亲的说法,她是用阳瓜养大了我们姐弟几人,细细一想,我们与阳瓜相连的记忆真是不少。

阳瓜、洋瓜、洋丝瓜,一个从小就熟悉的味道

我们的年少时代,远不如现在这样物资丰富、市场供应充足,米、面、油、肉,甚至豆腐,大部分生活必需品都是定量供应,凭票证才能购买。那时父母一月的工资不高,要养育我们姐弟四人,很是吃力。父母都是非常勤快的人,种菜、点豆、种瓜,总是想着法子为我们多弄些能够填饱肚子的食物。

阳瓜、洋瓜、洋丝瓜,一个从小就熟悉的味道

我们住在滇南小城思茅,小时候思茅几乎没有什么太高的楼房,三层以上的房子算是高楼了。大部分人家住在连成一排的平房中,有一段时期正值地震活动期,单位给每户人家发了油毛毡,自己动手盖木质梁、土基墙的房“地震棚“。平房、地震棚前后大都是有比较大的空地,人们通常在房前屋后种上些瓜瓜、豆豆,劳动力强的甚至能够开垦几块菜地,种上青菜、白菜,为家里每天的餐桌增添几个下饭菜。我们家亦是如此,记忆最深刻的是父母种的阳瓜。

阳瓜、洋瓜、洋丝瓜,一个从小就熟悉的味道

阳瓜、阳丝瓜、洋瓜,是我们对它的称呼,闹不明白它名字的由来和写法,就这么叫了。我最喜欢叫它“阳瓜”,与阳光有些相似,让人有些温暖的感觉。

阳瓜、洋瓜、洋丝瓜,一个从小就熟悉的味道

阳瓜是一种爬藤植物,非常容易种、容易活,将发了芽的老阳瓜埋入土里,到了春天就发出绿茵茵的瓜藤了,父亲用绳子、竹子一类的器物在几棵树间搭起一个简易的架子,阳瓜藤就沿着树干快速生长,几个月后就将架子覆盖成了绿荫,再过些时日,就开始结瓜了,生长的整个周期,阳瓜都是绿色的,从深浅不一的绿色能够判断它成熟的大致程度。

阳瓜、洋瓜、洋丝瓜,一个从小就熟悉的味道

阳瓜的产量极高,民间又称它为丰收瓜。种下一棵瓜,再适时给它施些肥料,结起来瓜来毫不含糊,在密密实实的绿色瓜叶藤蔓之间,一个个绿色的阳瓜慢慢长出、吊在空中,越来越大,将瓜藤拉开些许缝隙,阳光透过这些间隙洒下来,瓜、叶、藤的光影,忽明忽暗、一闪一闪的样子特别好看。

阳瓜、洋瓜、洋丝瓜,一个从小就熟悉的味道

我们家吃阳瓜的方法,很简单,削去瓜皮,切成块用水煮,蘸酱油辣椒;切成丝或切成片,素炒,是我们最通常的下饭菜。那时父母上班都很忙,准备午餐、晚餐的任务常常由我来完成,削阳瓜、煮阳瓜、炒阳瓜成了我最拿手的活。

阳瓜、洋瓜、洋丝瓜,一个从小就熟悉的味道

削阳瓜得小心它的桨液,沾在手上很难洗去、水分干了还会在手上留下深色的印迹,很久才能消失,一般在削皮时要放在水盆里浸泡,边削边用水洗。烧熟的阳瓜有一种清甜的味道,嫩的用来炒着吃、稍老一些的用来煮着吃,简简单单,却是陪伴我们最多、最好的味道。

阳瓜、洋瓜、洋丝瓜,一个从小就熟悉的味道

如今,阳瓜又有了新的吃法,将鲜嫩的阳瓜尖洗净、切碎,用猪油炒,加上些糊辣椒,就是一道特别好的下饭菜。煮阳瓜、炒阳瓜,是我一直熟悉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