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廣州丨廣式雲吞麵中的「大蓉」「細蓉」點樣分?

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

嶺南水鄉並不出產小麥,但麵食在這裡卻同樣大放異彩。相對於北方面條的千變萬化,廣州麵條很簡單,基本上只有竹升面伊府麵兩種。在這兩種麵條的基本上,廣州人卻可以變化出雲吞麵、牛腩面、豬手面、炸醬麵、乾燒伊麵、龍蝦伊麵等品種。小小的一碗麵條,既是街頭草根小吃,也能登大雅之堂。

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
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
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

點擊下方音頻,收聽《廣府美食四大天王粥粉面飯——芙蓉如面》

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

01

竹升面篇

竹升面是在民國時期流行於廣州西關一帶的傳統面。 竹升,是廣州話裡對粗大長竹筒的稱呼,而竹升面,就是用這粗竹筒壓出來的麵條。

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

廣州人吃麵喜歡爽口彈牙,所以製作傳統竹升面,在和麵的時候一點水都不加,完全以鴨蛋或者雞蛋加入麵粉,比例大概是每50斤高筋麵粉加入30斤左右的蛋,因為足夠多的蛋液才能替代水的作用。另外,還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加鹼水。竹升面之所以爽口彈牙,就是加入了足夠的蛋白和鹼水。鹼水提升了麵條的硬度,而蛋白則提升了它的爽滑,兩者配合就形成了竹升面獨一無二的口感。

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

當面粉與蛋液鹼水充分混合後,制面師傅就會不斷用手摩擦和搓壓和好的麵糰,以增加麵粉的柔韌度,並讓鹼水逐漸揮發,使面入口時不帶鹼味。到這裡,竹升面的製作只是進行到一半,接下來的竹升壓面才是“戲玉”。

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

用來壓面的竹升要選碗口左右粗的老竹,過粗的話,壓出來的面會硬,過細則不夠承託力。在壓面時,師傅會整個人坐在竹升的尾部,往腳底墊一長條木方,然後腳尖輕輕一點地,竹升便翹到半人高,瞬即連人帶竹升重重落下。如是者不斷反覆一邊彈跳,一邊左右反覆移動將麵糰壓薄,這個過程大概持續一到兩個小時。待麵糰壓至薄如紙張之後,再用利刀切得細如銀絲,這才算達標。

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

伊麵篇

02

伊麵,全稱為伊府麵,往往作為“長壽麵”出現在廣州人的壽宴中。就好像西方人生日要吃蛋糕一樣,以前廣州人每逢生日都會吃一碗長壽伊麵,以示好意頭。

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

據說,伊麵的發明者是廣東惠州府尹、清代詩書家伊秉綬。有一次,伊秉綬在家中宴客,廚師忙中出錯,誤將煮熟的雞蛋麵放入了沸油裡,他只好將錯就錯,將面撈起後配上高湯再加些佐料上桌。誰知這種面竟然贏得賓主齊聲叫好,於是就作為宴客項目保留了下來。後來,書法家宋湘品嚐過後也覺得十美味,在得知這種面中上品還沒有名字時,他建議取名為“伊府麵”。之後,伊府麵傳播開來,人們將其簡稱為“伊麵”。

伊麵製作講究色型好,體質松而不散,浮而不實。伊麵的基礎配方和竹升面接近,也是鴨蛋和高筋麵粉,但在製作上則有所不同,需要把麵條切制後,放入滾油中炸至金色的圓餅狀,就像一個即食麵餅。

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

伊府麵要想好吃,必須每天鮮炸,還要選用顏色清亮的上好花生油。一旦油色變深,就要另換新油,否則炸出來的伊府麵會有油嗌味。此外,炸伊府麵時,油溫不能超過200攝氏度,不然麵條會失去蛋香。

伊麵因其製法特殊,適合不同煮法,幹炒、放湯、燴煮都很好吃。烹製伊麵除了要將面放入滾水中快速焯熟,還要記得用高湯煨。這樣,伊麵吃起來才會口感鬆軟而又甘香爽滑。

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

03

湯底篇

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

說起地道的廣州美食,雲吞麵必定有一席之地。雖然麵食不是廣州人的主食,但廣州人卻對雲吞麵卻有著一份濃濃的情意結。

一碗上乘的雲吞麵,講究的是面、雲吞、湯底三者的融合:一、面必須是竹升打的銀絲面,要滑口彈牙;二、雲吞要大小適中,用三七開肥瘦的豬肉和河蝦起餡,還要用雞蛋黃漿鎖住肉味;三、湯底必須用大地魚、蝦乾、蝦籽、豬骨熬製而成,濃而不重,鮮香味美。

雲吞麵所用的湯底,和廣式炸醬麵、撈麵一樣,湯色金黃通透,入口鮮香味美,濃而不膩。會有這樣的效果,是因為這湯底是以豬骨、大地魚和鮮蝦頭等多種材料熬製,再用冰糖調味而成。熬好的湯經過仔細過濾,去油後加入蝦子,這樣出來的湯底清澈香濃,而且營養價值豐富。

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

有面店師傅表示,雲吞麵湯底要做得好,謹記“12345”原則:“50斤水裡面起碼要加1斤大地魚、2斤蝦殼、3斤豬骨、4兩蝦籽,才會湯清味濃。”不過裡面的選料則頗有講究,首要的是大地魚。國內最好的大地魚,出自北海,一等貨為“油地”,摸上去近似半乾溼魷的感覺,魚香最足。大地魚要經常翻曬,以防發黴。

用於煲湯的大地魚,必須每天現烤,烤到魚的表皮全黑,這樣才能逼出多餘的油分。然後把原條的大地魚放入清水內,再加入蝦殼和豬骨等熬湯。

要煮好一碗爽口的廣式麵條,時間把握非常重要,面要在沸水裡灼大約16秒,然後過冷河定型,再回沸水裡燙一下,面就煮好了。

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

麵湯裡煮過多次麵條之後,水就會變得渾濁,味道混雜,麵條也會不爽口。為了防止這種情形的出現,麵店師傅有兩種解決方法:一是準備兩大鍋水,一鍋煮麵,一鍋過冷河兼洗雜味;二則是勤換水,早中晚各換一次。

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

廣式雲吞麵

04

雲吞麵是家喻戶曉、老少咸宜的廣州地道美食。廣州人說的雲吞,也就是北方人所說的餛飩,因為“餛飩”二字在粵語中與“雲吞”的發音相近,所以,餛飩麵又俗稱雲吞麵。

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

據說,雲吞麵最早在清末民初廣州的西關一帶出現,是清朝同治年間從湖南傳入。相傳,一位湖南人在廣州雙門底(即現今北京路)開設了一間“三楚麵館”(三楚也就是湖南湖北一帶),專營麵食,其中就有云吞面。只不過那時的雲吞只有麵皮、肉餡和白水湯,做得很粗糙。後來幾經改良,以雞蛋液和麵再擀成薄雲吞皮,用肉末、蝦仁以及韭黃切粒拌成餡料,這樣做出來的雲吞皮滑餡鮮。

雖然廣州並不是以面為主食的地區,但廣州人對這碗雲吞麵卻情有獨鍾。“三楚麵館”因此生意興隆,不久就有許多人爭相效仿。初期,雲吞麵由小販肩挑四處販賣,以敲竹板發出“獨的獨的”的聲音招徠顧客,後來更發展至成行成市。

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

20世紀30年代在西關三聖社橋頭擺檔的池記雲吞麵,以賣“圓眼雲吞髮菜面”馳名,堪稱是雲吞麵製作的表表者,被譽為“地攤狀元”。即煮即賣的池記雲吞麵儘管攤檔擺在路邊,不設桌椅,價錢是別人的三倍,但依舊是“皇帝女——唔憂嫁”,每天必被顧客買光。更有人特地驅車前來,蹲在街邊吃也吃得心甘情願。當時曾有報紙專門刊詩讚譽池記雲吞麵,當中有一句,“汽車貴客如流水,夜夜奔來共食清。”,由此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到20世紀50年代初,小販挑著雲吞麵擔在廣州街頭沿街叫賣的情形依然可以見到。雲吞麵擔是兩個木櫃,一個下面有炭爐,上面是兩格銅盆,分裝上湯與煮麵的沸水;另一個下面是洗碗盆、上面放雲吞與面以及乾淨的碗、筷子和調羹。廣州西關一帶以前騎樓眾多,賣面師傅挑著面擔沿街而走時,如果有樓上住戶要買面,就會用一條繩子吊著一個裝有錢與大碗的竹籃,從陽臺垂下來,賣面師傅把即制的雲吞麵和上湯裝進碗裡放入籃內,食客再把竹籃拉上去,然後安坐家中,享用鮮美可口的雲吞麵。

05

“大蓉”與“細蓉”

有一定年紀的廣州人都知道,舊時,雲吞麵又叫“大蓉”、“細蓉”。有關這種稱謂的來源眾說紛紜,有種說法是,早期的雲吞麵比較小,冬天天氣寒冷,吃麵的人把小碗抱在懷裡(即“擁”),飽肚之餘又可以取暖,因此叫“細擁”。

也有的說,雲吞在煮熟時漂浮在沸騰的湯水上,就好像一朵朵盛放的芙蓉花。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有一句“芙蓉如面柳如眉”,古人取其“芙蓉如面”這四個字,所以細雲吞麵又叫“細蓉”,雲吞麵又叫芙蓉面。

還有一種講法是,舊時雲吞麵是由小販挑擔沿街現煮現賣,所賣的面有“大用”與“細用”之分,也就是面的份量有大細之分,“用”是食用的“用”,讀“擁”是民間一種約定俗成的講法。

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
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

按照專業人士所講的標準,“細蓉”的份量是1兩竹升面配4粒雲吞;“大蓉”則是2兩面配8粒雲吞。

傳統雲吞麵無論從製作、擺法抑或到品嚐原來很有講究:盛碗的時候通常先將調羹放在碗底,雲吞居中,竹升面放在上面。這些煮好的竹升面還要用豬油撈一撈,之後才加入用大地魚、豬骨和蝦籽熬製的湯底,湯裡再曬上少許新鮮韭黃提升香味。一碗雲吞麵端上來要只見面不見雲吞才算標準,用調羹和雲吞將麵條墊高是為了保持麵條的彈性。吃麵時要趁熱先吃麵,再吃雲吞,最後把上湯喝完。這樣才能嚐到一碗地道雲吞麵的完美境界:竹升面雙口彈牙,雲吞皮薄餡鮮多汁,上湯鮮香味美。

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

雖然雲吞麵在廣府地區不是主食,卻一直備受追捧,併成為一代又一代人廣州人的集體味蕾記憶。

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

資料整理:小魚

聲演:皓明

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

播出時間

廣州新聞電臺 fm96.2 週一至週五9點30分 11點30分

15點30分 17點30分

声音广州丨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点样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