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史」這位統治者竟因爲吃不到臭豆腐而大發雷霆

清康熙八年,安徽省仙源縣舉子王致和進京考試名落孫山,欲歸故里,又苦於路費無著,只好留京等下科再考。幼時曾在家做過豆腐的王致和為維持生計,便用手推的小拐磨,每天磨上幾升豆子做成豆腐沿街銷售。有一次,豆腐賣不出去,剩下較多,又時值夏季,怎麼辦?猛然他想起家鄉有用豆腐製成醬豆腐的,但具體不知怎樣做法。於是他試著將豆腐切成小塊,加鹽及花椒封在壇裡,一直沒管它。到秋涼之後,他才想起這些豆腐塊來。這天,他剛打開壇蓋,一股奧氣便撲鼻而來;再一仔細看,豆腐已呈綠色了。他好奇地入口試嘗,味道卻很美。送鄰里人品嚐,也一致稱讚。結果“臭”名遠揚,從此靠王致和臭豆腐”生意越來越興隆。

「每日文史」這位統治者竟因為吃不到臭豆腐而大發雷霆

魏篩王致和官運不通,屢試不中。到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他索性在延壽寺街路西建作坊,立招牌“王致和南醬園”。僱師招徒,專做起臭豆腐的買賣來。

「每日文史」這位統治者竟因為吃不到臭豆腐而大發雷霆

到了清末,王致和的臭豆腐竟成了慈禧太后的御膳珍品。那時,御膳房每天要為慈禧準備一碟用炸好的花椒油澆過的臭豆腐,而且必須是當天新從“王致和南醬園”買來的。但有時去晚了或趕上“王致和”停業盤底,買不到新的,太監們就只好用剩下的頂替。慈禧為考驗侍奉她的太監,有一次在進膳時,把一粒花椒暗藏在臭豆腐中,到了第二天進膳時,慈禧撥開碟中的臭豆腐一看,那粒花椒果然還在,於是她嚴厲處罰了主管太監。

「每日文史」這位統治者竟因為吃不到臭豆腐而大發雷霆

從此,太監們只好到“王致和南醬園”去求方便,以保證不誤,“上用”。請臭豆腐一經“上用”,身價更高。“王致和”門前的三塊立匾,均彩繪龍頭,以示“大內上用”。“王致和南醬園”六個字,分做兩塊匾,分別由狀元孫家蝟、魯琪光書寫。孫家和還為其寫了兩副門對,一副為“致君美味傳千里,和我天機養寸心”;另一副為“醬配龍播調芍藥,園開雞趾鍾芙蓉”。兩副門聯四句的頭一個字合起來就是:“致和醬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