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九筒面具的未必就是張麻子——如何從外觀判別山寨澳洲葡萄酒?

先給本文討論的“山寨”作一個定義,就是——宣稱是澳洲原瓶進口,但是在澳洲本地葡萄酒市場上並沒有這款酒在售賣。

這裡面又分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根本就是在國內製作和灌裝卻宣稱是澳洲進口的。

戴九筒面具的未必就是張麻子——如何從外觀判別山寨澳洲葡萄酒?


第二種是,從葡萄採摘到釀製都是在澳洲進行,但是最後的灌裝貼標是在國內完成的酒。這種酒在葡萄酒進口中稱為原汁進口或者原酒進口,它是將已經做好的散裝葡萄酒(bulk wine)進口到國內,再進行灌裝。

很多時候,賣方會把原汁進口的酒堂而皇之地宣稱是原瓶進口,或者故意模糊原瓶進口和原汁進口的區別。但是要強調一下,這種酒是合法的,而且是一種重要的葡萄酒貿易形式。

毋庸置疑,原汁進口的酒的價格比原瓶進口會低廉許多,澳洲目前出口的瓶裝酒單位價格(每升)大約是散裝酒的3倍。

第三種是從葡萄採摘到最後灌裝貼標全部在澳洲完成,但詭異地並不進入澳洲本土市場,而是專門用來出口中國的。這種模式稱為OEM代加工模式,一般是國內的商家委託澳洲的酒廠進行全流程生產和製作,最後再貼上自己找人設計的標籤和牌子,所以也被稱為貼牌酒。

OEM模式做出來的酒的品質很多時候還不如原汁進口的酒,因為他們所用的葡萄汁多是從各個酒廠低價收購的低質葡萄汁,釀製流程也比較粗糙,走完基本流程後迅速裝瓶貼標,發往國內。

程序上,這些酒確實屬於澳洲原瓶進口,但我依然會把這些酒歸類為山寨品,因為他們代表不了澳洲葡萄酒的真實水準,屬於以合法途徑掩護非法利益。

《讓子彈飛》告訴我們,帶九筒面具不一定是正牌張麻子,還可能是黃老爺家的走狗。

戴九筒面具的未必就是張麻子——如何從外觀判別山寨澳洲葡萄酒?


這些山寨酒在國內葡萄酒市場大行其道,利用信息不對稱,時常能達到魚目混珠的效果。

其實,只要具備一些審美和一點點澳洲葡萄酒相關知識,正品和山寨之間並不難分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山寨酒僅從外觀和標籤上就能識破。

下面這些是它們通常會露出的破綻。

形式主義

山寨酒商和正品酒莊的本質區別就是前者並不重視酒本身的品質,所以他們一定要在外包裝上做面子工程,搞形式主義。

戴九筒面具的未必就是張麻子——如何從外觀判別山寨澳洲葡萄酒?


你留心觀察就可以發現,山寨澳洲葡萄酒幾乎都是用橡木塞封口,而其實正品澳洲葡萄酒正好相反,有高達70%左右是用螺旋蓋封口,剩下那30%橡木塞封口的酒主要集中在起泡酒和那些昂貴的高端乾紅(也有用螺旋蓋封口,橡木塞和螺旋蓋孰優孰劣這裡暫時不表,以後會說)。

戴九筒面具的未必就是張麻子——如何從外觀判別山寨澳洲葡萄酒?


眾所周知,我們國內對螺旋塞是有偏見的,覺得用橡木塞封口的酒就是比較高端有品質,這種偏見甚至迫得澳洲的一些葡萄酒廠牌比如奔富(Penfolds)對出口到國內的一些酒款進行封口方式的變更,把原本的螺旋蓋換成橡木塞。

這些山寨酒商顯然非常瞭解國內市場的這種心理偏見,所以不管他們的酒做得有多麼粗糙,橡木塞封口一定是它們的標配。

同樣的,雖然只是部分山寨酒商會做,但是禮盒是他們喜歡做的第二個面子工程,因為禮盒看起來高大上又並不需要多少花費。

戴九筒面具的未必就是張麻子——如何從外觀判別山寨澳洲葡萄酒?


澳洲酒莊通常只會為自己的旗艦酒款定製單獨的禮盒,而山寨酒商恨不得每款酒都用上禮盒包裝,但是禮盒的精美程度往往又和正品澳洲酒天差地遠。

戴九筒面具的未必就是張麻子——如何從外觀判別山寨澳洲葡萄酒?

澳洲正品酒禮盒


城鄉結合部的氣質

形式主義的橡木塞和禮盒容易做,但是相對更要求內容的標籤就難了。標籤除了向消費者傳遞酒款的基本信息外,還兼具傳達品牌文化,樹立品牌形象的重要作用,關係到品牌長期的建設和維護。所以酒莊通常在這方面都著墨頗深。

然而,山寨酒商一是缺少相關的葡萄酒文化底蘊,二來自己也清楚自己做的是“短平快”的生意,缺少意願做那些長期投入但是收效前景不明的事情。

所以,大多數山寨酒的標籤都缺少質感和審美,花裡胡哨的設計,沒有章法的排版,粗糙的細節,都讓它們透露出一種濃濃的城鄉結合部的氣質。

戴九筒面具的未必就是張麻子——如何從外觀判別山寨澳洲葡萄酒?


而反觀正品澳洲酒的標籤設計大多比較用心,你可以感受到標籤的質感和設計之美,很多細節也是山寨酒體現不出來的。

戴九筒面具的未必就是張麻子——如何從外觀判別山寨澳洲葡萄酒?


越心虛,越強調

大概因為知道自己不是正統出身,很多山寨酒都喜歡強調自己的澳洲身份,唯恐大家不知道自己跟澳洲的關係,它們打上澳洲國旗,標上袋鼠,甚至有的品牌名就會直接取上“澳洲××”。

戴九筒面具的未必就是張麻子——如何從外觀判別山寨澳洲葡萄酒?


而正品澳洲酒只會淡定地在正標的正下方打上一行小小的“Wine of Australia”或者“Product of Australia”,不會多做其他表達。

標籤缺少必要內容

根據澳洲相關法案,澳洲葡萄酒標籤有幾樣信息是強制必須標註的。

戴九筒面具的未必就是張麻子——如何從外觀判別山寨澳洲葡萄酒?

必須標註的這些信息通常在背標上,可以根據這張圖片來一一對照


它們是:

容量(Volume)—— 標準葡萄酒瓶上標的就是750ml, 這個信息通常山寨葡萄酒也是會標的。不過,澳洲葡萄酒還規定這個750ml字體必須是3.3毫米高,所以它在酒標上是很顯眼的,一些山寨酒可能會忽略掉這樣的細節。

食品定義和原產國(Designation, the origin of country)—— 這個上面已經說過了,通常是用“Wine of Australia”, 有時候也用“Product of Australia”, 用“Product of Australia”的話,標籤上必須還標明葡萄品種。

酒精含量(Alcohol content)——單位是ALC/VOL, 這個信息山寨酒也是不會忽略的,因為是酒類的常用信息。

過敏原(Allergens)—— 包括三個東西,一個是釀製過程會加入的二氧化硫,在酒標上是使用硫化物(Sulphites)或者防腐劑(Preservative)來表示,另外兩個是在葡萄酒澄清過程中可能會用到的蛋清和牛奶。

公司名和地址(Name and Address)—— 澳洲的公司名和地址,其實OEM模式的酒通常也會有澳洲公司,但它們的地址通常是在澳洲幾大城市(通常是阿德萊德,墨爾本,悉尼,珀斯)的市區。而正品酒莊公司的地址通常是在葡萄酒產區,而產區基本都是遠離市區的

標準飲用量(Standard Drinks)—— 這個是澳洲政府用來提示民眾要健康剋制的飲酒,1個標準單位代表10克的酒精,比如14度的葡萄酒就是8.3個標準飲用單位,它通常會用圖標或者文字的方式來顯示。

如果缺少任何以上這些必要信息,那麼就可以確定不是在澳洲灌裝的。

標籤其他

地理標誌(關於澳洲地理標誌詳細介紹請參看之前發的文章)——.山寨酒通常用的是地理範圍比較大的地理標誌,以州(state)和區塊(zone)的地理標誌為主,比較常見的有南澳(South Australia),東南澳(South Eastern Australia),而進口到國內的正品澳洲葡萄酒通常以產區(Region)居多。

背標——一般正品酒的背標上會有釀酒師寫的的品酒詞,描述本款酒的口感和風格,有時候還會有相關葡萄園,風土,釀製方法的基本介紹,甚至寫上推薦的可窖藏年限,這個部分通常是佔據了背標的一大塊,而山寨酒的這個部分會顯得很簡單,甚至乾脆沒有,有的就算寫了文法和專業性也會露怯。

戴九筒面具的未必就是張麻子——如何從外觀判別山寨澳洲葡萄酒?

正品酒背標上完整詳細的描述


戴九筒面具的未必就是張麻子——如何從外觀判別山寨澳洲葡萄酒?

OEM的酒的背標,描述得很簡單,而且用詞和文法都很不專業


中英文標——本文開頭就說了,正品澳洲酒在澳洲市場上也有出售,所以肯定有完整獨立的英文正標和背標(也有少數澳洲酒是隻有一張標籤),中文背標是後來進入國內後貼在英文背標上的,所以它們之間是互相獨立的,而一些山寨酒中英文是設計在同一個標籤上,還有的更是根本沒有英文背標。

戴九筒面具的未必就是張麻子——如何從外觀判別山寨澳洲葡萄酒?

中英文共標


漏網之魚

以上信息可以幫助我們鑑別出百分之九十的山寨酒了,剩下的漏網之魚大概就是一些高端玩家了,他們會在以上方面努力做到滴水不漏,雖然仔細觀察依然會有一絲虛浮的感覺,但基本上沒有太大的破綻。

但是有一個信息還是他們很難填補上的,那就是酒莊的官方網址,大多正規酒莊特別是比較好的品牌都會在背標上留下自己的官方網址。

戴九筒面具的未必就是張麻子——如何從外觀判別山寨澳洲葡萄酒?

框框中就是酒莊官網


以我個人觀察來說,做這類酒的人裡很少人會做到這個地步。

所以大家可以去確認一下原始的英文背標上是否留有官方網址。

結尾

因為常收到一些朋友發來照片要求幫忙鑑定葡萄酒的價格,其中就有很多這種山寨酒,因此寫了這篇。

山寨酒往往成本奇低,售價奇高,並且有劣幣驅逐良幣之嫌,對國內的葡萄酒市場的健康發展肯定不是什麼好事。

不過,隨著葡萄酒常識的普及以及人們品鑑能力的提高,相信這種酒會越來越沒有市場空間的。

相信這天會盡快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