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掛杯”與其品質有什麼關係呢?

曾經有人用一句很詩意的語言來讚美紅酒:“好酒都是有感情的,酒杯上的痕跡就是它哭泣時流出的淚。”這裡形容的就是紅酒的掛杯現象,指酒液在酒杯的壁面緩緩向下滑落,形成如一條條小河一般的“淚滴”的景象,有人形象地稱之為“紅酒的眼淚”。


葡萄酒“掛杯”與其品質有什麼關係呢?


隨著紅酒知識在國內的普及,掛杯也漸漸被人所熟知。大家都曉得紅酒倒入杯中後要以杯柱為軸心,以逆時針或順時針方向有節奏地旋轉酒杯,讓酒液在杯壁上轉動幾圈,然後停下來欣賞沾在杯壁上如一層幕布一樣的酒液緩緩迴流的過程,同時聞酒在搖曳激盪中散發出來的香氣。


葡萄酒“掛杯”與其品質有什麼關係呢?

至於掛杯是如何形成的,科學上很好解釋,大體上說來這是酒中酒精和水分的共同作用。當我們搖晃杯子讓酒液在杯壁上鋪滿的時候,酒和空氣的接觸面增大,蒸發作用相對加強,因為酒精的沸點比水低,所以這時候紅酒中的酒精會比水分蒸發得快,形成一個向上的牽引力,同時由於酒精蒸發,水的濃度增高,表面張力增大,在杯壁上的附著力也增大,所以酒液到處便累積形成一個圈一樣的拱起。但最後還是由於萬有引力的作用,重力最終取勝,破壞了水面的張力,酒液下滑,釋放出“酒的眼”。所以說掛杯其實是酒精和水較勁的一個過程,自然,酒精濃度越高,掛杯現象就越明顯。

而除了酒精度之外,紅酒的濃度對掛杯也有一定的影響。比如酒中含有的微量物質、糖分、甘油、揮發性成分、非揮發性物質,等等,這些因素雖然不能直接導致掛杯,但是對掛杯形成的速度、密度、酒腳的粗細、滑落的快慢卻有影響,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掛杯也反映著酒體的黏稠性和酒中成分的豐富度。


葡萄酒“掛杯”與其品質有什麼關係呢?


正因為從掛杯現象中可以看出很多紅酒組成成分上的東西,所以許多人喜歡通過觀察“酒淚”去判斷紅酒的品質,以為掛杯的密度越高,流動速度越慢,持續時間越長,葡萄酒的品質越高。那麼這觀點到底正不正確呢?

首先要說,這判斷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從本質上看,掛杯現象的出現,必然要是100%葡萄汁釀造的紅酒才可能產生,那些勾兌明顯的、摻水太多的假冒偽劣商品,痕跡晃兩下就沒了,幾乎不可能掛杯,因此從這一環節起碼能看出酒的真假。其次掛杯現象明顯的紅酒,必然是酒精、糖分和甘油等成分的含量較高的,喝起來酒體醇厚、口感豐腴。

但是掛杯卻從來不是,也永遠不會成為評判紅酒質量高低的得分標準。因為掛杯與紅酒的酒體有關,而不同種類、不同莊園出產的紅酒,酒體是各有標準的,互相之間根本沒有可比性。

而且,當初旋轉酒杯的目的,也不是為了觀察掛杯,而是為了讓酒液旋轉起來,加快香氣的釋放。與其過多地把時間浪費在觀察杯壁,倒不如把鼻子深入杯口去捕捉那轉瞬即逝的濃烈香氣,這才是品鑑紅酒的正確步驟。

掛杯,紅酒的眼淚,只是一個美麗的誤解,靠它並不能真正看出紅酒品質的高低,綜合考慮才能找出真正的佳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