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了沱牌得了捨得 金花嫵媚不減姿容

十年前的白酒江湖——【閒話白酒第二十一盅】捨得酒

原著:京城老楊(編次:南柯非太守)

老楊在這裡一口氣給您說了五種四川的國家級名酒,剛要歇會兒,那位說了,不是有六朵金花嗎,還有一朵是什麼呢?好嘞,這裡就開始給您接著說。

那朵金花就是產於四川射洪縣的沱牌麴酒,射洪縣離廣漢、綿陽不遠,也是地處成都平原。三星堆文化遺址跟這裡也相差不遠,這裡自古多酒坊。話說在這射洪縣的城南,有個地方名叫柳樹沱,山邊有一口泉水叫“沱泉”,這個酒據說是用沱泉水釀製的,所以叫做沱牌麴酒。這裡還有一個故事,相傳清朝年間,有一個姓李的在這裡開了一間酒店,自產自銷,他燒酒用的是沱泉裡的水,釀出的酒味道醇美,遠近聞名,每天到他家來喝酒買酒的人絡繹不絕,有的時候還要排隊等號。那時候的燒鍋都不很大,一鍋酒釀不出來多少,來得稍微晚了的人就只能空手而歸了,為了講信譽,老李同志想出來一個辦法,他刻了許多木頭牌子,上面寫著一個“沱”字,下面再寫幾號幾號,今天沒有買到酒的人,臨走的時候給上一個木頭牌子,明天再來的時候有了牌子就不用排隊了,因為大家是靠刻著沱字的木牌領酒,所以就把這個酒簡稱為“沱牌麴酒”。後來有個回鄉的舉人,也算是縣裡的名人了,常來喝他們家的酒,感覺非常好,又見“沱”字號牌,驚歎曰:“沱乃大江之正源也,以沱為牌,有潤澤天地之意,此酒將來必成大器”,乘著酒興寫下“沱牌麴酒”四個大字,還讓老李正式以此為酒名,以順酒客之心,從此,沱牌麴酒就成了一個正式的品牌。

這沱牌麴酒在其他地方賣得很不錯,只是咱們北京人不太歡迎,為什麼呢?用白酒界的行話說就是己酸乙脂含量高,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曲味兒太大,咱北京愛喝二鍋頭的主兒們喝不慣。人家送了老楊一箱這樣的酒,結果沒人愛喝,但是有一個用處,就是老楊拿它做菜,尤其是燉肉的時候加上它,那大麴的味道發揮得極好,做出的肉也極香,我想是曲味的作用吧。

現在市場上已經很少看見有賣“沱牌麴酒”的了,換了個馬甲,改名叫“捨得”酒了,什麼原因呢?大家去想,沱牌賣多少錢一瓶?捨得酒又賣多少錢一瓶呢。說起來,營銷是個奇怪的事,也許改名是為了靠近號稱“觀音故里、詩酒之鄉”的前半句,觀音之佛家捨得或者放下的思想,不過佛門五戒其中之一就是不飲酒,總不能一邊喝著美酒一邊唸佛經,這秦瓊戰關公的,不知道是舍啥得啥?反正我不怎麼接受,不管怎樣有它燉肉香,存念“捨得”,再用來燉肉,細想都會崩潰,這內涵大的,不管怎樣,人家也賣得不錯,也是川中六朵金花之一,依然嫵媚。

舍了沱牌得了捨得  金花嫵媚不減姿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