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應試化”,家庭教育“功利化”,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哪個更重要?

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性格品行有直接影響。在成長、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的人格、習慣和價值觀就會產生偏差,而學校教育相對來說,其實是家庭教育的補充和完善。

學校教育“應試化”,家庭教育“功利化”,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幸福快樂的人。

成績優異、事業成功和家庭富裕,並不是真正的成功,也不是幸福的全部。如果孩子接受的家庭教育不當,採用不正當、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的手段獲得財富與成功,那麼這樣的成功違背了孩子的天性,不但不是成功,還從某些方面損害和傷害了孩子自身。

而當前盛行的應試教育,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應付考試、提高成績,就大量採用題海戰術、填鴨教學,甚至大搞軍事化管理,以成績高低判定獎賞懲罰,這顯然不是正確和正常的教育。

在這樣機械、盲目的“應試教育”下,家庭教育更應該注重以人為本、以幸福為本,父母要和孩子平等溝通、理解和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和想法,以引導為主,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感受到快樂,然後在輕鬆愉悅的情緒心境下接受教育,摒棄當前越來越功利化和應試化的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應試化”,家庭教育“功利化”,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在很多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結構就像一個金字塔,1個孩子從小就受到2個父母、4個老人的“溺愛教育”,無論是身心健康還是情緒人格,都得到過多的關愛和放任;久而久之,自然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卻忽視、無視父母親人的辛苦和對自己的付出,變得自私自利卻缺乏感恩之心。

“只要你學習好,其他的事情你都不用管!”

“考不上大學就沒出息,只能拾垃圾、撿破爛!”

對於獨生子女來說,父母和家庭的希望寄託在自己身上,但是過高的期望其實並不能激發出孩子努力向學、勤學苦讀的精神意志,反而導致現在的孩子心理壓力越來越大,甚至敏感自卑、喜怒無常,很容易不顧一切地瘋言瘋語,甚至做出類似離家出走的偏激行為。

學校教育“應試化”,家庭教育“功利化”,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學校教育越來越“應試化”,家庭教育越來越“功利化”。

越來越多的家庭在教育孩子時,選擇盲目給孩子報補習班,請家庭教師,即便是孩子上了一天課,書包裡還裝著為數不少的家庭作業,可是回到家裡,依然是在父母的要求和逼迫下,以知識技能的學習為主,卻忽略了健康和情感為主要內容的生活教育,這不得不說是當前家庭教育的首要弊病。

法國教育家盧梭提議: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兒童身體的保健和鍛鍊。

可見孩子最健康的生活環境,應該是鄉村的自然環境,父母應該引導孩子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肉類和少喝飲料;同時保證孩子睡眠充足,加強體育鍛煉和室外活動。

因此,正確的家庭教育就是順應孩子天性,讓孩子健康快樂;而不是盯著孩子的試卷到底考了多少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