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 家庭教育 孩子進入小學後自理能力差,不愛勞動怎麼辦?

由於家長的寵愛,有的孩子進入小學後,自理能力還較差,還不會自己整理衣物、繫鞋帶,不會打掃教室,對公益勞動不熱心,怎麼辦?

家長們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也很重視孩子的智力發展,卻忽視了對孩子進行勞動習慣的培養。使孩子變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缺乏自理能力,貌視勞動,不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面對這個問題,我們家長一定要做出改變,引導孩子熱愛勞動。

家庭教育 孩子進入小學後自理能力差,不愛勞動怎麼辦?

1.改變教育觀念,給孩子鍛鍊的機會

在日常生活中諸如吃飯、穿衣、遊戲、睡覺等活動,家長要本著“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會的學著做”的原則,讓孩子去實踐並不失時機地對他們進行引導和鼓勵,這樣既能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又使他們在勞動中體驗到了快樂,增強了勞動意識。

家庭教育 孩子進入小學後自理能力差,不愛勞動怎麼辦?

2.培養孩子勞動的興趣

孩子常常喜歡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小事,得到表揚後顯得異常興奮,家長應加以鼓勵,使孩子感到自己做得對並高興地堅持下去,讓他們由無意識的模仿動作變成有意識的自覺行為。家長一定要耐心鼓勵和幫助孩子獨立做這些事,切忌為圖省事而包辦代替,儘量做到使孩子對勞動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

家庭教育 孩子進入小學後自理能力差,不愛勞動怎麼辦?

3.讓孩子量力而行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為他們安排力所能及的勞動內容和時間:讓他們學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如擦桌椅、掃地、洗手帕等,參加一些社會公益勞動,如打掃環境衛生等。孩子勞動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每次在20分鐘以內比較合適。

4.教會孩子一些簡單的勞動知識和技能

孩子開始學習勞動時,家長必須言傳身教,一步步給孩子做示範,手把手地教孩子如何去做,以後再逐步讓他們自己幹。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注意安全、衛生,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

家庭教育 孩子進入小學後自理能力差,不愛勞動怎麼辦?

5.經常鼓勵和表揚

對孩子的勞動成果,家長應及時地表揚和鼓勵,還要鼓勵孩子不怕困難,勇於實踐,善於動腦筋想辦法,使勞動進行得又快又好。孩子的勞動與成人不同,不應以讓他們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為目的,而應該是為了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為最終目標的。

6.培養孩子勞動的自覺性

孩子勞動自覺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家長的影響,如果父母勤勞,辛辛苦苦地幹活,在一定程度上會促使孩子們自覺地幫助父母分擔一些勞動任務。家長可以每天適當分配一些勞動崗位和勞動任務給孩子,並加強對任務完成情況的檢查,促使孩子主動去完成,養成他們勞動的自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