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21世紀各國教育改革重要措施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對於家庭教育也越來越重視,關於家庭教育的問題也變得越來越火,但是,這種“火”從價值認識層面來說,卻還沒有達到一個國家和民族振興的高度。要知道,不僅我們重視家庭教育,世界許多發達國家都很重視家庭教育,並擺在了國家戰略層面予以強化。

早在19世紀,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說過,“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縱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在掌握在母親手中”,一語道出家長與國運之間的關係。

世界各國對家庭教育的重視


20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都在根據世界發展趨勢、本國具體情況制定教育改革方案和措施,其中一個重要特點是,在政府的教育改革方案中,都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實施辦法和策略作了具體闡述或規定。

美國

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我們相信變革》一書序言中特別談道:美國家庭應該注重兒童教育,使自己的子女有能力與中國的孩子競爭將來就業的機會

奧巴馬還專門對美國家長髮表一個演講,說:“家長們,你們要努力了,要和北京和班加羅爾的家長競爭了。如果你們這一代家長不再努力的話,美國的好工作就都被中國和印度的孩子拿走了。”奧巴馬將兒童教育的競爭對象直接指向中國和印度,且忠告的主要是美國家庭,是家長,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對中國教育的警醒與深思。

「家庭教育」21世紀各國教育改革重要措施


1966年美國約翰·霍布金斯大學教授科爾曼收集4000所學校60萬兒童的數據,撰寫的《關於教育機會平等性的報告》,在國際上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報告用大量數據顯示,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後操縱孩子的學校生活,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永遠的背景和永遠的底色

1983年4月,美國高質量教育委員會發表的《國家在危險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報告中,就專門有一部分是寫給家長的。報告強調:“你們是你們子女的第一個和最有影響的教師”,“你們有責任積極參加對孩子的教育。”當時任里根政府教育部長的貝爾指出:“教育問題的本質是社會問題,以學校教學為中心的教育改革充其量只能影響和改變學生每天6—8小時的生括,因此,要提高一個社會的教育水平,學校必須得到家庭和社會的全力配合。”

日本

日本社會各界經過激烈的討論取得共識,家庭屬於“私人”領域,但同時也是一個公共領域的概念。因為家庭狀況的演變將對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這也是國家為什麼要關注和干預家庭事務、強調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原因所在。

「家庭教育」21世紀各國教育改革重要措施


日本文部省於2001年3月制定的《21世紀日本教育新生計劃》提出:重視家庭教育,將家庭教育自覺定為教育的起點。2006年日本內閣會議通過的《教育基本法》修正案中,新增了“家庭教育”條目,其中第十條指出:“父母及其他監護人,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者,必須努力讓孩子養成生活當中必要的習慣,培育其自立精神,使他們身心和諧地成長”,“國家和地方公共團體要尊重家庭教育的自主性,並採取必要措施為監護人提供學習機會、信息及其他援助”。

法國

在法國,1989年7月,政府在《教育指導法》中明確了家長與學校的特殊關係。政府認識到,要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必須依靠家長的力量。

德國

德國“憲法”明文規定:教養兒童是父母的自然權力和義務,政府對幼兒教育站在輔助的立場上,真正承擔教育責任的是父親和母親。

英國

英國教育與科學部、威爾士事務部1985年向議會提交的白皮書摘要《把學校辦得更好》中提出:“家庭也是教育者,學校應當向他們解釋自己的目標和政策,同他們密切合作。”1997年工黨執政後,針對教育問題發表了教育白皮書《追求卓越的學校教育》,英國政府認為,青少年教育僅靠學校單方面的力量難以完成,需要社會各方面尤其是家長的密切配合。因此,政府把家校臺作作為教育研究和學校改革的措施之一。

「家庭教育」21世紀各國教育改革重要措施


新加坡

新加坡的家長參與學校教育與國家提倡“共同價值觀”教育,家庭價值觀教育,尊重儒家倫理,培養優秀的國家公民分不開。1998年,政府推出COMPASS(Community&Parent in Support of Schools),明確指出要透過不同的方法加強學校、家長、社區的合作去教育孩子,並強調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責任及需要有效協助子女成為良好公民。

家庭教育中的六大原則

家長都是未經培訓就上崗當家長的,中國的家長的家庭教育問題很多,只有多瞭解一些家庭教育的原則,才能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

1

“愛而不溺,嚴而不厲”原則


教育孩子要“愛而不溺,嚴而不厲”,被溺愛的孩子很多都不成材,有的還出現了家長很不願意看到的結果,這是一個個溺愛的行為長期積累起來的必然結果。

家長對孩子要做到愛而不溺,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要求。人都是有需求的,而且是多方面的,往往也是無止境的。對孩子的需求要具體分析,要以家庭的實際經濟狀況和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為前提,不能百依百順,有求必應。過分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容易引發孩子過高的慾望,養成越來越貪婪的惡習。一旦父母無力滿足其需求時,勢必引起孩子的不滿,致使難以管教。當其慾望強烈而又得不到滿足時,就容易走上邪門歪道,這是每位家長需要注意的。

第二,對孩子的合理要求,在家庭的情況下,就儘量給予滿足。如孩子要求給買一些有利於增長知識,開發智力,豐富精神生活的兒童書畫及必要的生活、娛樂用品,一般應給予滿足。若家長一時難以辦到時,應向孩子說明理由。在教育孩子時,家長既要積極為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創造條件,也要教育孩子注意節約儉樸,防止養成揮霍浪費的不良習慣。

父母不能溺愛孩子,並不是說要對孩子要特別嚴苛,過分嚴厲也是不對的。我們所說的嚴格要求是根據孩子的發展水平和年齡特點,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為前提的。如果“嚴”得出了格,就會走向反面,為此家長必須遵循以下幾點:

首先,父母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是符合孩子實際情況又有利孩子身心健康的。要求四歲的孩子跟在父母身後走力所能及的路是可能的,但要求孩子與父母走得一樣快一樣遠就不合理了。

其次,父母提出的要求必須是適當的,是孩子經過努力可以做到的,若要求過高,孩子即使經過努力也無法達到,就會使孩子喪失信心,也就起不到教育效果。

最後一點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一經提出,就要督促孩子認真做到,不能說了不算數,或者幹也行,不幹也行,而是一定要讓孩子做到,否則就起不到教育效果。

2

寬嚴相濟的管理原則


教育孩子應當“寬嚴相濟”。要記住:批評是踩剎車,賞識是踩油門。批評孩子是為了防止再次犯同樣錯誤,而不是為了讓孩子的心情變得更糟。我們的家長常常喜歡在批評時強迫孩子,說你下一次要給我考多少名,多少分,不然就怎麼怎麼樣等等.家長應該知道:強迫最多能達到您的目標,不可能超越目標,有時還會走向目標的反面。一味地批評孩子只會讓學習的效率更低下,而適當的表揚會使孩子充滿學習的信心,因此批評要與賞識相結合才能事半功倍,很多家長認為批評是教育,賞識不是教育,這是認識誤區。

3

賞識努力而不是聰明原則


要賞識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聰明,因為聰明與漂亮是先天的優勢,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資本和技能,但努力則不然,它是孩子後天的應該予以肯定。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卻永遠需要努力。所以,家長若想激勵孩子在學習上取得更好的成績,最好的辦法不是讚揚他們聰明,而是鼓勵他們刻苦學習。聰明而不努力也會一事無成,努力+正常的智力也能成功,在平常家長就應該賞識孩子的每一個進步,賞識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努力態度,賞識孩子為改善學習方法而作的努力。我們中國的家長都喜歡誇獎別人的孩子聰明呀,漂亮呀什麼的,這是一個誤區。

4

不要進行破壞式批評原則


批評孩子時不要進行破壞式的批評,有些家長常常不注意這些,批評孩子時言語過激,甚至打罵孩子。如:罵孩子“笨得像個豬”,“你看看人家誰誰誰”,結果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在中國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沒有建設性的意見,一味地指責;對錯誤進行反覆的、連續性的批評;態度粗暴、言語苛刻、諷刺嘲笑,傷害傷害孩子的自尊、對其改正錯誤起著阻礙和破壞性作用的批評。這樣的破壞性批評對孩子成長極為有害,孩子的心理是簡單和開放的,沒有足夠的經驗來使他對於自己的判斷有信心,家長的破壞式批評往往會徹底摧毀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心靈是單純而稚嫩的,當家長採用破壞性批評以諷刺挖苦嘲笑等方式對待犯錯誤的孩子時,會嚴重損傷孩子的自尊心;破壞性批評針對的是人,就會造成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衝突和矛盾,會徹底破壞親子之間的關係。

5

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的原則


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的基本含義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必須根據孩子身心實際發展水平,遵循由易到難逐步提高的順序進行,要貫徹好這一原則,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全面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的實際水平做到量力而行。所謂“跳一跳夠得著”就是這個道理。要激勵孩子學習某種知識,當這種知識與孩子已有的知識水平相差不大時,他不僅願學,有能力學,而且也容易引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如果相差很大,甚至超過孩子的實際發展水平,他就不願學,也學不懂,當然就提不起興趣,甚至產生厭倦或牴觸情緒。

第二、給孩子設定目標時要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相結合,制定短期目標要量力而行,要使孩子“伸手夠不到,跳一跳摸得到”。孩子這次考了30名,下次的目標就是28名,再下次25名……這樣逐漸達成目標就能持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倘若目標設置的過高,孩子認為達不到,則會挫敗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孩子一個接著一個的短期目標實現了,離長期目標也就越來越近了。有些家長經常把長短期目標相混淆,結果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

6

身教與言教統一的原則


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不僅要善於用說理的辦法,同時也要以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做出榜樣。也就是既重視言教,又要注意身教,把二者統一起來,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僅聽父母的說理教育,而更注意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若父母的品德行為高尚,待人接物文明禮貌,關心愛護孩子,孩子就會對父母新生和崇敬,並以父母為榜樣模仿效法。如果父母給孩子講得頭頭是道,而實際行動卻是另一回事,自然孩子就不會信服,就難以達到教育的目的。例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不要說謊,可自己在生活中卻對別人說謊,那麼孩子對父母的教導就難以信服。孩子往往喜歡模仿成人。而與孩子接觸時間最長,影響最大,模仿最多的是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可信賴的人,父母言行、舉止往往是孩子的行為準則和楷模,因此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對孩子的發育成長有很大的影響作用。

正如有人比喻說:家庭是第一個染缸,學校是第二個染缸,社會是第三個染缸,第一個染缸是人生的第一道著色,都是在底色的基礎上著色的,所以家庭這一道著色對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甚至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結 語


世界各國家庭教育的發展潮流啟示我們,在當今時代,家庭教育的地位、作用日益顯現出來,一個國家、地區只是就學校教育論教育已經行不通了。只有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並重,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狀況,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質量和民族素質,才能在國際競爭中處於戰略主動地位。因此,我們必須站在振興中華的高度,重新審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給家庭教育一個恰當的定位,切實把家庭教育抓起來。

部分內容來源: 越群說教育、家庭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