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 家庭教育 如何引導孩子和老師建立良好的關係

雖然孩子每天都和老師在一起,但是孩子對老師的工作和生活缺乏必要的瞭解,可能會引起一些誤解,影響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

一個老師要面對班級幾十個學生。老師的工作繁雜而瑣碎,有時不可能關注到所有的孩子,孩子就會片面地覺得老師不喜歡自己,以為老師處處針對自己,從而對老師產生不信任感。一年級孩子的行為控制能力比較弱,有時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感到老師不夠重視自己,可能會通過牴觸的方式來引起老師注意。

孩子在學校學習是其社會化的過程,是為其走人社會作各方面的準備,與人交往是必備的技能,交往技能涵蓋方方面面。那麼,家長應如何引導孩子瞭解老師的工作和生活,和老師建立良好的關係呢?

1.引導孩子學會共情,從老師的角度思考問題

家庭教育 如何引導孩子和老師建立良好的關係

一年級孩子對事情的認識有時會偏激,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在這點上,家長要學會培養孩子換位思考,與孩子一起站在老師的角度重新審視,必要時還可以創造場景,體會老師的情緒和難處,讓孩子學會多體諒別人,為他人著想。這樣就可以幫助孩子改善和老師的關係,減輕孩子對老師的牴觸情緒。

家長可與老師溝通,讓孩子在學校和老師進行角色互換,使孩子在換位中體會老師工作的不易。例如,在課上為同學講解習題;教一個生字(在講之前要準備材料,想好怎樣講,把要說的話寫更下來);批改一組作業;學生之間發生了矛盾,幫助老師處理,但是一定是要站在“我是老師”的角度上考慮問題等。

2.引導孩子觀察老師的工作,瞭解老師的辛苦

家庭教育 如何引導孩子和老師建立良好的關係

孩子對老師產生牴觸情緒,有時是源於對老師工作的不瞭解行造成的不理解。家長可以指導孩子有意識地去觀察老師每天的工作。孩子通過觀察會發現老師的工作是很辛苦的,每天早出晚歸,課間還要批改作業,午休和放學後還要處理一些個別問題,不計報酬,從而對老師的工作產生尊敬之情。

3.引導孩子學會與老師溝通,建立互信關係

家庭教育 如何引導孩子和老師建立良好的關係

當孩子有不能解決的難題時、當埋怨老師處理不公時、當埋怨老師不能聽進自己的意見時、當覺得被老師誤解時,家長要教會孩子主動與老師溝通。溝通產生理解,理解產生信任。家長還要引導孩子懂得原諒老師的錯誤,告訴孩子:“老師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會犯錯誤,老師希望你原諒他的錯誤,正如你希望他原諒你的錯誤一樣。”

家長幫助孩子主動去了解老師的工作和生活是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好辦法,孩子通過對老師的觀察、與老師互換角色、和老師主動溝通,能夠逐漸體會老師工作的辛苦,理解老師對自己的一片關愛之心,進而尊重、理解老師的工作,接受老師的教育,消除對老師的牴觸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