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家長需要意識到的兒童心理髮展動力

環境和教育對兒童心理發展起決定性作用,但是對這種決定性作用不能作機械的簡單化的理解。外界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不是簡單地“授予”兒童,或是“移植”到兒童的身上,而是要通過兒童自己的積極活動,通過兒童內部的心理活動來實現的。《矛盾論》中說:“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社會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外因,外因必須通過兒童的內因才能起作用。例如,在同一個班裡,或同一個家庭裡,環境教育條件相同,但是有的兒童成績好、進步快;有的兒童成績差、進步慢,這就要從兒童自身找原因。瞭解他們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知識基礎、智力發展水平、性格等,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和教學,促進兒童的“內因”起變化,然後才能促進兒童心理的發展。


兒童心理發展的內因是什麼呢?一般認為,兒童的新的需要與原有的心理活動水平或心理狀態之間的矛盾,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內部原因,這一內因也就是兒童心理向前發展的動力。下面具體來說明。

1.兒童心理的內部矛盾是在兒童主體和客體事物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產生的。

兒童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不是消極地接受環境影響,而是在不斷地積極活動中反映客觀現實,反映客觀現實中的各種矛盾,反映客觀現實與兒童主體間的各種矛盾。兒童心理的內部矛盾就是這些矛盾在兒童頭腦中的反映。

2.兒童心理的內部矛盾是兒童新的需要與原有的心理活動水平或心理狀態的矛盾。

任何需要都是在一定生活條件下,即在一定社會和教育的要求下產生的對於一定客觀現實的反映。需要在兒童的心理活動中,經常代表著新的一面,比較活躍的一面,需要總是不斷髮展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狀態是過去反映活動的結果。它代表著兒童心理活動中舊的一面,比較穩定的一面。

3.新的需要與原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狀態之間的對立統一,構成兒童心理發展的內部矛盾。

這種需要,表現為動譏、興趣、理想等的心理活動,這是兒童心理發展新的一面,兒童原有的心理水平,是他的心理發展舊的一面。舊的一面如果不能適應新的需要,新的需要與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間就產生了矛盾。矛盾的發展和解決,就捉進了兒童心理的發展。例如,二年級兒童掌握了數學一步應用題的解法,並能熟練地運算,這就反映了他們解題的思維力和運算水平。老師提出學習兩步應用題的任務後,兒童就感到為難了,從而產生了學習解答兩步應用題的需要。這“為難”正是表明新的需要與舊的心理水平之間產生了矛盾。兒童通過老師的講解後,學會了解答兩步應用題的方法。矛盾解決了,兒童的解題能力也發展了。如果沒有新的需要就沒有矛盾,兒童心理也就不能得到發展。因此,新的需要與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間的矛盾,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內部矛盾。這種內部矛盾就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動力。激發兒童努力學習的激情,把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的發展,這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

家庭教育:家長需要意識到的兒童心理發展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