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東華帝君的茶禪生活,解讀當代茶韻人生(1)

東華帝君的茶禪人生

緣起茶字|以東華帝君的茶禪生活,解讀當代茶韻人生(1)

《七碗茶詩》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唐代盧仝《七碗茶詩》節選

緣起茶字|以東華帝君的茶禪生活,解讀當代茶韻人生(1)

盧仝生平簡介

東華帝君的茶禪生活

帝君者,無父無母,無名無姓。生於遠古洪荒之亂世,碧海蒼靈之華澤,因地屬東荒,指生處為名,自號曰東華。以萬物為師長,以天地為洪爐,以眾生為磨礪,執蒼何劍,守九住心,以殺止殺,以戰止戰,專注一趣,亦神亦魔。

座下七十二座神將,皆一時之豪傑,戰無敗績,兵行必勝,天下遂安。即天地共主之位,定仙神之律法,掌六界生死,號為"東華紫府少陽君"。

後以天地寧久,當更新氣象,另立新君,遂卸君位,擇天族之仁善者傳之。退居太晨宮,不問他事。因其為眾神之首,仍掌萬仙籍錄,凡有登仙品階事,必謁之。

緣起茶字|以東華帝君的茶禪生活,解讀當代茶韻人生(1)

東華帝君

熱播劇《枕上書》中,主角東華帝君以一襲清貴高華的紫衫,似青丘凍雪的皓皓銀髮,對鳳九剖心以待的深情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

在相關文字的記載中,東華帝君是個超脫世俗之外的上古神祀,性格高冷腹黑,喜好頗多,涵蓋制瓷、調香、泡茶、製作茶具、下棋、釣魚、種香樹、批註佛經、彈箜篌等。其中,烹茶制尤為擅長,曾擔任梵音谷的茶藝課老師,每10年進谷教學一次。

劇中曾多個場景都出現了飲茶的場面,帝君閒來素愛下棋飲茶,在太晨宮過著:浮生半日茶禪生活,那麼,惹得東華如此喜愛的茶,究竟有何魅力?

緣起茶字|以東華帝君的茶禪生活,解讀當代茶韻人生(1)

茶字的由來及流變

探究茶的魅力,首先要了解茶的本義及其由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茶與之生生相息,至今已有數千年曆史。

緣起茶字|以東華帝君的茶禪生活,解讀當代茶韻人生(1)

茶字組成

茶者,人行草木間也。

茶,自上而下的拆解來看,是分別由草字頭,人字中,木字底組成。由此,人行草木間,是對茶字最好的解讀。

茶,生於天地之間,品茶人,則是將萬物融於心間。品茶,品的是天地自然,是以茶之名,通過萬千茶味與萬物的對話。

緣起茶字|以東華帝君的茶禪生活,解讀當代茶韻人生(1)

緣起茶字|以東華帝君的茶禪生活,解讀當代茶韻人生(1)

茶字的流變

中國人最先發現和利用茶。世界各種語言中的"茶",均從中國對外貿易港口所在地廣東、福建一些地區"茶"的方言音譯轉變而來,茶,在歷史上曾有很多別稱。

1、我國古代記言體史書《尚書》中,稱茶為“詫異”的“詫”。

  • 《尚書·顧命篇》“三祭、三詫”,記述了周成王誦的遺囑及死後:三祭、三茶的活動。司馬相如的《凡將篇》記有“詫”,經考證,“詫”就是茶,至今白族的土音稱茶為詫。
緣起茶字|以東華帝君的茶禪生活,解讀當代茶韻人生(1)

《尚書》中對“茶”字的早期記錄


2、在中國最早的一部字書《爾雅》中,則有”檟,苦荼也”的說法,此時,茶被稱為了“檟”。

  • 《說文解字》中曾這樣寫道:“檟,楸也,從木、賈聲。”而“賈”字則有“假裝”的“假”、“古代”的“古”兩種讀音,其中,“古”與“荼”字音近,因茶為木本而非草本,於是便用“檟”字來借指茶。
緣起茶字|以東華帝君的茶禪生活,解讀當代茶韻人生(1)

《爾雅》文獻資料中對“荼”的記載


3、西漢時期,楊雄的《方言論》中,將茶稱之為“設計”的“設”。

  • 原文是:“蜀西南人,謂茶曰設。”《說文解字》這樣寫道:“設,香草也,從草設聲”。”而“設”字本義是指:香草或草香。而茶具香味,因此,便用“設”借指茶。
緣起茶字|以東華帝君的茶禪生活,解讀當代茶韻人生(1)

《楊子方言》為西漢揚雄所著


4、在西漢司馬相如的《凡將篇》中,茶則被稱做“荈”。

  • 司馬相如是西漢著名的文學家,他與上文提到的楊雄及文學家王褒都是四川人,王褒所著的《僮約》中,曾寫道:“膾魚炰鱉,烹茶盡具”,“武陽買茶,楊氏擔荷”。
緣起茶字|以東華帝君的茶禪生活,解讀當代茶韻人生(1)

《僮約》中最早提到茶具

  • 其中“烹茶盡具”表明,西漢時期已經出現了煮茶的專用器具,而“武陽買茶”則可以看出,當時已經有了專業的茶葉買賣市場。其中,武陽就是現在的四川彭山。
緣起茶字|以東華帝君的茶禪生活,解讀當代茶韻人生(1)

早期“武陽買茶”的茶市景象


5、東漢時期,《桐君錄》中,曾將茶稱為“瓜蘆木”。而晉代的《華陽國志·巴志》中,則有“園有芳蒻、香茗”的記載。

  • “茗”字,古義通“萌”,《說文解字》中這樣寫道:“萌,草木芽也,從草明聲”。“茗”與“萌”本義是指草木的嫩芽,因此,茶樹的嫩芽當然可稱之為茶茗。後來茗、萌、芽分工,以茗專指茶的嫩芽。
緣起茶字|以東華帝君的茶禪生活,解讀當代茶韻人生(1)

《華陽國志》中對“茶”的資料記載


6、東晉的裴淵在《廣州記》中曾寫道:“酉平縣出皋盧,茗之別名。葉大而澀,南人以為飲。”因此,茶又被稱做“皋盧”。

  • 唐朝時期,茶聖陸羽在《茶經》中將茶的多個別稱進行了總結:“一曰茶,二曰檟(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
緣起茶字|以東華帝君的茶禪生活,解讀當代茶韻人生(1)

陸羽《茶經》中對茶別稱的記載

  • 在《爾雅·釋木》中,則對茶的別名來源,做了具體的解釋:“檟,苦茶。蔎,香草也,茶含香,故名蔎。茗荈,皆茶之晚採者也。早採者為荼,晚取者為茗,二者皆為荈。
緣起茶字|以東華帝君的茶禪生活,解讀當代茶韻人生(1)


7、傳言,陸羽寫《茶經》之時,將荼減少了一劃,改寫為茶。自此,古今茶書中,茶字的音、形、義便終於固定了下來。

  • 同時,《茶經》中也對茶樹本身做了具象的描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葉如丁香,根如胡桃。
緣起茶字|以東華帝君的茶禪生活,解讀當代茶韻人生(1)

陸羽《茶經》中對茶樹外形的描述


以上,便是“茶”字流變的過程,古往今來,無論社會如何變遷,人們從未停止過飲茶。

茶,似乎形成了一種生活的習慣,它不再只是一種單純的飲品,而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陪伴,杯中有茶,身旁有你,便是歲月最好的恩賜。

緣起茶字|以東華帝君的茶禪生活,解讀當代茶韻人生(1)

茶之一味,千色凡塵。東華帝君獨自渡過了漫長的數萬年光陰,孑然一身、不染風塵,他飲茶濯味,品出的是禪意生活:靜、雅、清。

茶之二味,百態人生。當代人飲茶,有孤身品其味者,亦有眾人歡聚共賞者,茶——不僅只是一味飲品,更是品茶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品出的是茶韻人生。

茶者,人行草木間也,品茶即是品味人生。

緣起茶字|以東華帝君的茶禪生活,解讀當代茶韻人生(1)

作者簡介:柳清然,愛旅遊、愛樂器,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歡迎關注!願我們都把日子過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