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悲哀——高加林身上無形的城鄉枷鎖

《人生》是路遙的成名作,發表於1982年

,講述了農村青年高加林一段一波三折的人生故事。它不僅是一個人的人生,而且是那個年代千千萬萬個在城鄉差距中掙扎迷惑的人的縮影,所以它的藝術魅力一直經久不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一.鄉土勞作生活

高加林是個農村青年,但他的讀書時期都在縣城裡度過,已有了不同於傳統老實的農村人的見識和野心。他沒有考上大學,只好回到農村裡當了個鄉村教師,這雖然不是他最高的志向,但也是他能小試身手的體面職業了。這時,高加林還沒有產生強烈的脫離農村的想法。

但他很快便迎來了人生中第一次大挫折:他老師的職位被村裡書記明樓的兒子三星頂替了,他一瞬間便失去了工作,只能重返土地,當一個農民。

高加林絕不是鄙視農民的工作,也不是厭惡勞動,他只是不甘心自己的滿腹才華就此埋沒,大材小用。所以,在剛開始下地幹活的那段時間,他如一頭犟驢般不要命地工作,雙手打滿了血泡也不肯休息一刻。他怎會不知疼痛?不過是在用肉體的疼痛沖淡、帶走心靈上的沉痛迷茫罷了。

這時,農村裡最漂亮的姑娘,劉巧珍,以一種熱情溫柔的姿態闖進了高加林的生活,慰藉了他苦悶的心靈。雪中送炭暖,巧珍就如高加林快溺亡時的一根救命稻草,使他無可救藥地愛上了巧珍。

《人生》中的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悲哀——高加林身上無形的城鄉枷鎖

在愛情的力量下,高加林漸漸從失去教師工作的陰影中走出。在某個瞬間,他甚至覺得一輩子在農村做個普通的農夫,與巧珍和和美美地過日子也挺好,又何必去縣城實現自己的抱負?

然而,高加林作為一個才華橫溢的青年,終究還是不甘心。他不甘心自己的才華被埋沒,不甘心以往所學的一切都是做無用功。但就是這點不甘心,在當時城鄉發展的巨大差異下,極容易破滅,也為高加林之後的人生埋下了悲劇的種子。

二.進城一展抱負

不久後,高加林翻身的機會來了。他通過走後門成為了縣城的通訊幹事,可以在他最喜愛的文學工作上大顯身手。他也確實沒有辜負平生之學,將工作完成得相當出色,漸漸有了名氣。

這時,他遇到了黃亞萍——他的高中同學,一個城市裡的富家女。黃亞萍雖然已有男友,卻對高加林的才華傾慕已久,決心要與男友克南分手,並向高加林提出以後去大城市一起生活的計劃。

高加林的野心又開始膨脹。他始終不滿足於現狀,想到更廣闊的天地打拼,與黃亞萍結婚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而與巧珍結婚,他只能被拴在這個小縣城一輩子。思來想去,他拋棄了劉巧珍,決定與黃亞萍在一起。

《人生》中的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悲哀——高加林身上無形的城鄉枷鎖

這聽著像個負心的故事,但遠沒有那麼簡單。這實際從深層上反映了那個年代農村發展與城市發展的巨大差距。

選擇劉巧珍還是黃亞萍,並不是簡單的選擇一個戀愛對象,而是選擇今後的人生之路。在野心抱負的促使下,高加林只能丟卒保車,選擇對他人生來說最重要的一部分——前程,而阻礙他前程的巧珍自然不被考慮在內了。

三.再次迴歸農村

黃亞萍的前男友克南對高加林十分憤恨,伺機報復。他的家人通過調查發現高加林是走後門來的縣城,便去告了一狀。高加林瞬間被撤了職位,只得灰溜溜地回了農村。

黃亞萍雖然對高加林的離去很心痛悲傷,卻無力改變,只因他們當中城鄉差距的鴻溝是無法逾越改變的。高加林回到了農村,巧珍已嫁做她人婦,高加林在失業和失戀的雙重打擊下心碎。

高加林愛劉巧珍嗎?答案是毫無疑問的。

他畢竟是一個農村傳統家庭培養出的孩子,他從心底愛巧珍的溫柔賢惠、體貼善良,巧珍身上有傳統社會賦予女性的獨特的美。所以,他才會對黃亞萍的惡作劇和喜怒無常十分苦惱,在與黃亞萍吵架後瘋狂懷念劉巧珍的柔順之美好。

《人生》中的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悲哀——高加林身上無形的城鄉枷鎖

但是,他的野心又不允許他安於現狀,所以他選擇了黃亞萍,也是選擇了那條前途更光明的路。只不過,他忘記了自己走後門進城的事實,忘記了他根基尚淺如荷葉浮萍般隨風搖擺,所以他輕易地就被人告發去職。

《人生》中,高加林便是那個年代千千萬萬有獨立思想的農村青年的代表,他理想的破滅也是一代農村青年的影射。然而,時代永遠在劇變發展,就如路遙本人在《人生》的結尾寫下“

這並非結局”,誰又能篤定高加林一輩子只能在農村耕作呢?

只要善於把握機會,人生永遠有東山再起之時,但在那之前,需要我們堅定不移地在人生路上努力奮進。人生路遙,來日方長。

書中自有黃金屋。我是平生書事,願每日與您共享書中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