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筆記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道德經》筆記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譯:

可以描述的道,不是恆常的道。語言可以有所描述,但語言不能完全說清。

天地開始於彷彿虛無的道;萬物來自於這無中生有的道。

因此,保持意識的空無,以發現萬物合一的玄妙;保持意識清醒,以區分萬物的區別。

“有”與“無”這兩者說法相反,卻可以同時用來形容大道的玄妙,玄妙啊玄妙,大道就是一切奧妙之門。

評註:

道可道,非常道。

我們的感官和思維模式決定了我們能感受和思考什麼;我們的語言可以表達我們所感所思,但現實本身和我們所感受和所表達的是兩回事。

人的眼睛能看到各種顏色、形狀,因為我們視網膜底的錐狀細胞能感受到電磁波。

但人眼只能感受到波長在400到700納米的,目前電磁波的已知的範圍是3000米到10^-3米。

我們只能感受到其中極小一部分。

人的耳朵能夠聽到的聲波的範圍是20到20000Hz。

20赫茲以下的聲波,稱為“次聲波”,能量很強烈時,身體可以感覺到(比如地震的時候),但耳朵是聽不到的。能量極強的次聲波甚至可以殺人。

高於20000赫茲的稱為“超聲波”,人耳也聽不到,但很多動物,如狗,蝙蝠,可以聽到。

人耳對高頻的感知力會隨年齡增長而衰減,幼年時幾乎人人能聽到2萬赫茲的聲音,但中年以後,很多人就只能聽到15000赫茲甚至更低了,聽不見極高頻了。國外甚至有學生髮明瞭一種以極高頻訊號為鈴聲的手機,因為這種手機響鈴時,只有年輕的學生能聽到,年齡大的老師,已經聽不到了。

我們的感官和思維模式決定了我們能體驗和思考的維度,我們能認識的道理、規律,乃至我們能認識的世界,都取決於此。

這樣可以簡單通俗的比喻“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所說的道,是指他通過靜坐修練,開啟更高意識維度後,體驗到的更高存在。這種體驗超越我們日常感官和意識,是主體與客體合一的超級體驗(心物一元),是唯一也是全部的存在,是超越時間與空間的存在,是萬物的終極實相、本源。

語言無法準確表述。

如果僅僅理解為道理、規律之類抽象名詞,則謬之千里。

他在道德經中多處勉強描述了他體驗:這種體驗極其震撼!他體驗到與宇宙萬物合而為一!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宇宙萬物的創生消長!

他明確表示:語言無法描述他體驗到的東西,因為那種存在超出我們的語言能表達的範圍,他只能把它勉強稱為“道”。

要認識他體驗到的東西,只能通過修練,自己親身去體驗。

自古以來,無數修道者都去修練證道,在證實了老子的體驗後,他們把自己的親身的體驗都寫了下來,後人整理成了洋洋萬卷的《道藏》,成為我國道教的寶貴資料。

這是中國古人的偉大成就。

佛教中所說的“覺悟”、“頓悟”、“開悟”也是指這類體驗。

基督教說的“上帝”“神”、“全知全能”,也是指這類體驗。

當代各種靈脩中所說的“全意識”、“全一”還是這類體驗。

這類體驗的核心就是對宇宙萬物本源的直接感受,當事者彷彿與萬物合一,能直接感受到萬物來源於這種整體性存在,甚至直接認知萬事萬物,達至更高智慧。

佛教中的“真如”就是指這種存在,達到“真如”的維度,自然獲得“般若智慧”,意思是達到彼岸的智慧,指的正是這種通過修練達到認知萬物本源後的終極智慧。

這些似乎離現代人很遠,離科學很遠。

但巧合的是,有的人沒有進行任何修練,也體驗到了,而且這位體驗者本人是一名受人尊重的腦神經科學家。

1996年的一個清晨,哈佛醫學院的腦神經專家吉爾·泰勒博士(Jill Bolte Taylor)從夢中醒來,她感到左眼後部疼痛,當時,她並不知道自己左顱內某根血管破裂了(俗稱中風)。

結果,顱內出血讓她的左半大腦在四個小時內逐步被關閉,語言辨識和用語言進行思維的能力喪失了,大部分記憶和自我身份認同意識消失,即自我意識消失。

與此同時,她的右半球大腦仍在正常工作,結果,她親身體驗到一種極度奇特的“全知全覺”、與宇宙融為一體、自己與周遭一切物體不再有邊界區分、時間仿不存在、只有此時此刻的當下、內心深度寧靜平和、感受到宇宙與自身細胞能量生動和諧運作的驚奇經歷。

用她後來的話說,就是“我進入到了涅槃!太酷了!”。

這個“涅盤”狀態至少連續持續了五週,在她經過8年的治療逐步恢復左半球大腦功能後,她說她“已經毫不憐惜地拋掉了過往那個生活了37年的瑣碎、焦躁而自私的自我”,建立了一個全新的自我身份,以一種全新的觀念而回到我們這個“正常的”世界。

同時,只要她現在想進入那種“涅槃”的超級境界,隨時隨地她都可以。

在與美國著名電視訪談節目主持人奧普拉的談話節目中,她一再真誠呼籲,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種進入“超級”體驗的能力,只要你願意,只要你警覺觀察並對自己的情緒或思維作出選擇,通過轉移你的專注力,你就能容易地、隨時隨地地進入你的右半球大腦作主的狀態,而讓左半球的功能運作僅作為被你使用的工具,永不再被它控制。

泰勒稱:我們絕大多數人之所以沒有體驗到、看到世界和宇宙的這個奇妙的一面,是因為我們從小接受的鼓勵和教育大都是側重使用左腦半球的能力-比如,語言、文字、邏輯、推理、判斷、計算、數字、分辨力等,但是,按泰勒博士的話說,“但是大腦右半球給我們的才是關於世界的大圖像”。

(泰勒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2008年最具影響力100位世界人物,她的書也已經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中文版書名為《左腦中風右腦開悟》。

參見泰勒在TED的演講、奧普拉專訪泰勒

類似泰勒這樣的意外體驗者並不是個案,對這種超級體驗進行的腦科學研究也一直在嚴肅的進行。

科學家一般認為:與宇宙成為一體的超越感覺,可能是腦部某些部位活動減少有關,比如控制自我和身體方向感的大腦的頂葉。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的放射學家紐伯克通過掃描深度冥想者的大腦,證實頂葉活動的的確減少了,而頂葉為是人適應三維空間方向的腦部位之一。他對多位修行者的研究證實,修行者可以通過靜坐冥想等方法擺脫自我意識、時間感、空間感。

這種體驗和智慧是超越語言的。

釋迦牟尼也有和老子類似的說法:“如來所說的佛法,可以體悟,而不可以取相執著;只可意會,不可以言說;不是法,又不能說不是法。”①

現代西方哲學家常說語言是人的本質特徵,並常常把語言作為體驗我們存在的極限。他們實際把語言和思維模式當成是固定不變的。②但東方哲學的佛和道從一開始就已經宣佈:語言是滯後於體驗的,我們的意識和體驗是可以進化的,一旦我們自身的意識和體驗進化了,我們就可以融入到存在的新維度,超越我們現在的世界。

與孔子比較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

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十七》)

孔子說:“我不想再說什麼。”

子貢說:“先生你不說,我們記錄講述什麼呢?”

孔子說:“天道哪裡是語言可以認識和表達的,四季自然輪換,萬物自然生長,天道哪裡是語言可以認識和表達的。”

【註解】

①引自《金剛經·第七品·無得無說分》:“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②維柯認為,人類認識中所謂真實,實際是他通過自身觀念和語言所構造的一種真實。

卡西爾認為,人是符號的動物。

海德格爾認為,語言是存在之家。

迦達默爾認為,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語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