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北碚緣由


書說北碚連載 | 第一章:北碚緣由

碚,石立口,一個好像專為一座城市而生的字。今天開始講講這座城市,北碚。為什麼講北碚呢?因為它有代表性。北碚現在是直轄市重慶下屬的一個區,百多年前,還只是個屬於四川巴縣的鄉場,普通水碼頭。經過15年的建設,變成一等縣。我要講的,就是這段變遷史。

書說北碚連載 | 第一章:北碚緣由

今日北碚城

四川四川,那河流遠不止四條,著名的,就有長江,嘉陵江,岷江,雅礱江,沱江,大渡河。這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1400多條河流,構建了一個獨特的體系:川江。川,不是河,是四川。江,不是一條,而是一個網絡。

四川東靠青藏高原,西接長江中下游平原,相對落差超過3000米,有高山,有盆地,除了成都平原,其他多是丘陵山區,交通極其困難,那真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幸好有川江,少有小橋流水的雅緻,多是大江東去的豪情,順流而下,拉縴而上,雖然免不了急流險灘,可總算解決了交通的難題。中國自古親水,但凡築城,無不是在河邊。一則近水而居,便於生活、灌溉;再有借水通航,快捷省力;還可作為軍事屏障,設置易守難攻的防線。

合川,三川匯合,再直奔朝天門,是連接川西、川北和重慶的重要節點,嘉陵江在此,接涪水,納渠河,水量巨增。再斬斷華鎣山系南段三支脈,左華鎣,右縉雲,擠出瀝鼻、溫湯和觀音三個峽谷,全長27公里。兩岸懸崖聳翠,幽深秀峭,河道狹窄,峽水迤藍,成為著名的嘉陵江三峽,古名巴峽,亦稱東陽峽。

書說北碚連載 | 第一章:北碚緣由

碚石後面就是北碚場

詩聖杜甫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最後一句是“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巴峽,不是說在湖北巴東嗎?那該從巫峽穿巴峽呀,怎麼倒起說呢?其實巴山字水,不僅有巴山,也有巴水。據《水經注》,合川以下這段嘉陵江,就稱為巴水。巴峽,自然就指嘉陵江三峽。《三巴記》稱這段為巴江,經峻峽中,謂之巴峽。

從成都到長安,翻秦嶺說起近點,但其艱難險阻,哪是現代出行只看到處處橋樑、隧道的人們能想象的呢?李白一會兒唱:噫籲兮,危乎高哉,一會兒念: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就是形容翻山越嶺之難。你想呀,杜甫奔向長安,是攜妻帶子,還得把草堂裡的一應家當儘可能都帶起走,取道涪江,經嘉陵江,轉長江,才是方便之道,繞那麼一大圈,也比翻秦嶺來得松活。所以是:即從巴峽穿巫峽。

這巴峽右邊,便是川東名勝縉雲山。《方輿勝覽》中稱其為巴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唐朝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就是在這縉雲山寫的。

嘉陵江三峽,上接合川,下達重慶,是川東北重要航道,人來貨往,不可或缺。峽江兩岸,分屬四川的合川、江北、巴縣、璧山四縣。船隻停靠的地方,叫碼頭,沿江城市之間,也會根據交通情況,設置中轉、休息的碼頭,形成一些聚落,方便客貨往來。由碼頭而集市,由集市而鄉鎮。這集市,方言叫場,市場的場。

在溫湯、觀音二峽間,東西兩岸都有平壩緩坡延伸,正好既是宜居之地,又是往來木船衝灘過峽時休憩之所,還可根據需要臨時徵集縴夫,便自然生成兩個場鎮,東邊是江北縣的東陽鎮,西邊就是巴縣的北碚場。

書說北碚連載 | 第一章:北碚緣由

昔日北碚場

按民俗專家鄧少琴先生的考證,碚,是大石頭伸入江中的意思。你看,碼頭上游百米開外,真有一塊巨石,橫亙嘉陵江。人稱白魚石。北碚,因這塊伸入嘉陵江的巨石而得名。碚字,也成為地名專用字。

而據《說文解字》,這碚字的右邊,是一個獨立的字,讀作咅pou,三聲,由小篆字形分析,是否字加一點,有拒絕的意思,表示對主體的否定,引申為改變原來的狀態。石立河口,阻隔江水,小小的改變了流向,變出一個北碚場。

那麼,北碚又是如何從一個鄉場,變到城市的呢?這故事就長了,且聽我慢慢道來。


書說北碚連載 | 第一章:北碚緣由

出 品 | 劉懿鋒

編 輯 | 風是美好的感覺

排 版 | 趣多多

策 劃 | 高晨露

講述人文故事 | 寫意生活印象

揭秘城市性格 | 鐫刻時代瞬間

新時代 | 新青年 | 新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