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人設崩塌的高加林,才是活得最真實的人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柳青

路遙的成名之作《人生》一經發表後,就轟動了全國。不僅發行量突破了十萬冊,還獲得了全國第二屆優秀中篇小說獎。在改編成同名電影后,又獲得了第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這部13萬字的經典之作,不僅給無數奮鬥中的青年帶來了光,從這本書裡我們彷彿也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人生》人設崩塌的高加林,才是活得最真實的人

故事主要講述貧困農家子弟高加林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以及與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高大帥氣有學識的高加林,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個負心漢,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而狠心拋棄了善良、真心愛著她的巧珍。

但是,當你深入瞭解《人生》創作的時代背景,以及高加林的生長環境後,就會發現:單純指責高加林對感情不負責任,理解是很片面的。

高加林本身條件非常優秀,但農村的落後與貧瘠就像一根針紮在他心裡,促使他有了超越自我人生的強大動力。

他想通過自己的能力走出這片貧瘠的土地,改變自己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生。瞭解這點後,發現高加林所作所為並沒有錯。人生抉擇讓他內心遭受的痛苦有多大,他想要改變人生的決心就有多大。

1、生活有多殘酷,想要改變現實的決心就有多大

高加林的工作被村支書兒子替代,打碎了他想靠自身努力再考上公辦教師的夢想。

對於高加林來說,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已經受到很大的精神創傷。如今再次受到沉重打擊,讓他陷入渾渾噩噩的日子中。

《人生》人設崩塌的高加林,才是活得最真實的人

但現實生活讓他無法逃避,因為失業,他家連買油鹽的錢都拿不出。這種貧窮伴隨高加林長大,對他來說是刻骨銘心的。

有心理學研究顯示,在貧富差距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有兩種心理特徵:一種是極度自卑,把自己封閉起來;另一種是極度自強,想讓自己更優秀,而表現出強烈的征服慾望。

高加林是後者,他敏感但好勝心極強。十幾年拼命讀書,他就是為了不像父親一樣一輩子紮根土地。如今,他從一個有無限發展空間的教師,又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面對不如人願的命運,高加林初始與眾多人一樣,選擇逃避人生的失敗。在經過短暫的躲避後,高加林並沒有繼續沉淪,而是想通過勞動,讓眾人看到他身上不僅有著優秀莊稼人具有的吃苦精神,還有著不會被生活輕易打倒的優秀品質。

這個時候,痴情的巧珍來到了他的身邊,給失意的高加林帶來了精神上的慰籍。面對巧珍熾熱的愛,高加林愛得狂熱而又剋制。

《人生》人設崩塌的高加林,才是活得最真實的人

黑格爾說:“人的特點就在於他不僅擔負多方面的矛盾,而且還忍受多方面的矛盾,在這種矛盾裡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忠實於自己。”高加林的性格里充分體現出這種矛盾。農村的落後閉塞以及城鄉的極端分化,讓他一方面深陷於巧珍的愛戀中,一方面又不想因此留在了農村。

他極力想走出農村,改變命運。這種矛盾情緒在他被村裡派去城裡拉糞後,得到進一步激化。公廁裡的糞竟然被用來當成交易物品,已讓他憤憤不平。

而接下來因為挑糞,受到張克南母親前所未有的辱罵,則讓他堅定了想要脫離農村的想法。

“你這人耳朵壞了?給你說了一遍你不聽,還在這裡擔,討厭死人了!”“這些鄉巴佬,真討厭!”

這種刺耳的辱罵對於任何一個有文化、有學識的年青人來說都是無法接受的,況且有著強烈自尊與優秀條件的高加林。只因為農民身份,他成為別人眼中厭惡的鄉巴佬。侮辱性的打擊,讓他更堅定了要找到一條拯救自我的道路。

阿德勒曾說:怨天尤人、得過且過只能讓自己的生活愈加苦痛,唯有起身行動、改變,才有可能扭轉不好的情勢。現實生活與理想往往存在巨大反差,但正因為此,在不屈服於命運的高加林身上,更能突顯他不服輸的堅毅品質。

2、人生沒有圓滿,唯有面對抉擇帶來的痛苦成長

生活往往是不平衡的,它常常讓人喪失一些最寶貴的支撐。但生活又往往是不平衡的——當人們失去一些東西后,說不定又有新的東西從另外的地方彌補

。---路遙

高加林在尋找改變的突破口時,他的二爸高玉智從部隊轉業到地方任地區勞動局長,高加林的人生也迎來了轉機。

  • “旁的事我先不和你拉搭,我想只對你說一句話,你的工作我們很快會妥善解決的……”

半個月後,高加林只是填了一張招工表,就成為國家一名正式工人,在縣委大院當上了幹部。

《人生》人設崩塌的高加林,才是活得最真實的人

過山車式的人生變化讓高加林惴惴不安又如狂似醉。對於一個善於抓住機遇的女青人來說,是不會滿足現狀的。高加林就是這類青年,但他也深知眼下必須先打好基礎。正是因為這種想法,促使高加林成為縣城鳳毛麟角的青年才俊。

一場暴風雨,讓高加林有了展示才能的機會。

為了及時報道救災狀況,高加林自告奮勇攬下任務。沒有當過記者的他,卻表現出專業記者應有的精神。他連夜趕到災區,成為縣裡第一個到達南馬河公社的幹部,而且比縣委率領的救災隊伍還要早到五個小時。

救災期間,高加林除了埋頭寫報道,就是跟群眾一起抗洪救災。對工作的忘乎所以,以及善於表達與報道能力,加之出彩的籃球技術,讓高加林迅速成為縣城的焦點人物,迎來他人生中的高光時刻。

在這種光環籠罩下,對於一個剛從農村走出來的青年來說,即使再理性,也有迷失方向的時候。

面對城市姑娘黃亞萍的狂熱追求,高加林陷入痛苦的抉擇中。選擇巧珍,意味著放棄自己夢寐以求的前途,與巧珍之間只有東家長西家短,毫無情趣的話題;而選擇亞萍,不僅兩人有共同語言,因為亞萍家庭資源,未來發展一切都有可能。

經過一番痛苦的權衡之後,高加林最終選擇了黃亞萍。

《人生》人設崩塌的高加林,才是活得最真實的人

他的這種選擇,其實是矛盾與選擇的綜合體,無關對錯。當一個人在追求理想時,不能拋開現實生活。黃亞萍愛他是事實,但黃亞萍家庭背景與生長環境,是他們兩人之間難以跨越的階層鴻溝。

沒多久,高加林再次遭遇人生的"滑鐵盧"。張克南母親舉報他走後門,高加林又被打回了原型。

爬得有多高,摔得就有多重,這就是現實生活真實面目。

高加林一心想脫離土地,卻脫離了現實。如德順老漢所說,他如同沒有根的豆芽一樣輕飄飄的。

俗話說人不輕狂枉少年,青年時期是精力最旺盛的時期,正是該出去闖蕩的年齡。這個時期可能會犯很多錯誤,對於年青人來說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從此一蹶不振,就如德順老漢跟高加林所說: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變成個死狗了……”

人生中的每次經歷都是人生難得的財富。就像小樹不經歷狂風暴雨的洗禮,就很難長成參天大樹。

他抬頭望著滿川厚實的莊稼,望著濃綠籠罩的村莊,對這單純而又豐富的故鄉田地,心中湧起了一種深厚的情感,就像他離開它已經很長時間了,現在才回來.....

從這裡可以看出高加林內心所發生的變化,他已認識到:追求過多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帶來的只有痛苦。

《人生》人設崩塌的高加林,才是活得最真實的人

對於高加林來說,人生道路還有很長,為了理想去拼、去闖、去犯錯,這些都是在所難免的。重要的是從中汲取經驗,學會平衡理想與現實,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等待第二次機會來證明自己。

結語:小說的結尾是開放式的。正如書中所說:在時代的洪流中,現實是不會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個社會正在逐漸完善,以後也會朝著更有利於年輕人的方面而發展,但目前的社會不能顧全所有人的想法,但這也不能成為你想成功而走捷徑的理由。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是殘酷的,都有著自己的掙扎和奮鬥,這也恰恰是青春的美妙所在。

從高加林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年輕人的身影,有夢想,有抱負,有逆天改命的衝勁。

但時常卻因為過於執著於理想,而在殘酷現實面前變得不堪一擊。理想可以很美好,但一定要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才不會被現實打得一敗塗地。

如果你也像高加林一樣身處困境,歷經人生浮沉,不要灰心,也不要忘記初心,因為你的人生跟高加林一樣有無限可能,等待你不斷去探索。

去生活,去犯錯,去跌倒,去用生命再創生命。

----THE END---

嗨!我是南腔北調,愛閱讀、樂分享,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