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人生》:高加林的愛情抉擇,是出身黃土地的路遙對命運的挑戰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柳青

01劉巧珍的愛,暗示著他​是黃土地的兒子

路遙在中篇小說《人生》的開頭,用了柳青上面的這段話作為引言。柳青,是路遙很喜歡的作家,柳青的《創業史》被他看了很多遍。在路遙寫作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時,遇到解不開的難題,他會到柳青墓前一坐就是一個多小時,也不知道都聊了些什麼。

而路遙《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正是在年輕的時候,二十幾歲的年紀,在人生的岔道口,因為愛情的選擇,而影響了他的一生。

小說的開頭,就是暴雨交加、電閃雷鳴的天氣,高加林諸事不順,他民辦教師的工作,被村裡的有權有勢的高明樓的兒子三星頂替了。丟了工作的高加林,只能回到村裡當農民了,但他還沒有做好當農民的精神準備。

高加林有著比當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更遠大的理想。書中這樣寫道:“他十幾年拼命讀書,就是為了不像他父親一樣一輩子當土地的主人(或者按他的另一種說法是奴隸)。”


《人生》:高加林的愛情抉擇,是出身黃土地的路遙對命運的挑戰


就在高加林事業上失意的時候,他在愛情上卻有了驚喜。劉巧珍,一個長相甜美、俊俏的女孩,在十里八鄉好比是我們現代人常說的“校花”、“班花”、“村花”一樣美麗出眾的女孩,她勤勞、善良、聰明又勇敢,幹農活是一把好手。

有這樣一個姑娘,在高加林窘迫、煩惱、失意的時候,來開導他,讓他瞬間有了生活的動力和目標,慢慢適應了農村的生活,也有了和劉巧珍一起生活的念頭。

唯一讓高加林猶豫的是,劉巧珍沒有讀過書,一天學都沒有上過。劉巧珍的形象,始終還是一個目不識丁的村裡人,她和黃土地是分不開的,離開了黃土地就無法生存。

可是,高加林上過高中,還做過教師,他喜歡讀書,常常去縣城的圖書館看書讀報,他嚮往外面的世界,國外的能源、科技也是他感興趣的內容,他有著遠大的抱負和理想,但這些都是不能與劉巧珍暢聊的話題,因為這是劉巧珍的知識盲區。

《人生》:高加林的愛情抉擇,是出身黃土地的路遙對命運的挑戰

劉巧珍的知識範疇,是圍繞著生養了他們的黃土地而存在的,也僅限於此,她也渴望讀書,但因為她爸爸的目光短淺而耽誤了她的一生。而沒讀過書這一點,就成了她和高加林分手的主要原因。

劉巧珍善解人意,幫助第一次上集市賣饃饃的高加林化解了尷尬,幫他賣了饃;她是勇敢獨立的,當爸爸劉立本反對她和高加林交往的時候,她沒有妥協,堅持自己的愛情自己說了算;她又是敏銳的,當高加林成了名人,事業上得意的時候,和她約在第一次表白的地點見面時,她就已經猜到高加林要和自己分手了。

劉巧珍有著一個完美戀人所有的優點,可是她唯一的缺陷也是致命的,她是一個文盲,高加林如果選擇了她,就意味著選擇了一輩子留在黃土地上,無法遠走高飛、施展抱負和理想。高加林拋棄了巧珍,也拋棄了可親可敬的黃土地。


《人生》:高加林的愛情抉擇,是出身黃土地的路遙對命運的挑戰


02​知識女性黃亞萍,是高加林理性選擇的結果

黃亞萍是高加林高中時代的同學,彼此都有好感,但高中畢業後,家庭出身和工作單位的差異,讓他們斷了聯繫。在黃亞萍面前,高加林是自慚形穢的,用書中的話說,“他和黃亞萍相比,有難以克服的自卑感”。

原本高加林和黃亞萍是兩個世界的人,他們不可能有交集。但是,命運的齒輪給了他們再次相遇的機會,高加林再一次離開黃土地,來到縣城做實習記者,在南馬河的抗災報道,讓高加林一躍成名,黃亞萍主動地來找他,屢次地出現在他的生活中。

《人生》:高加林的愛情抉擇,是出身黃土地的路遙對命運的挑戰


黃亞萍對於高加林來說,和他各方面都合適。有文化、聰敏、家庭條件好,不像巧珍這樣的本地姑娘,讓他一眼就能看到底,巧珍是單純的,也是單調的。而黃亞萍是一個漂亮的南方姑娘,馬上就要遷回南京了,如果和她一起去南京,去一個未知的大城市,這是高加林夢寐以求的。

黃亞萍是神秘多變的,可以和他談論時事,嘗試新鮮的事物,但她自以為是的強勢性格,卻讓高加林想念巧珍的溫柔體貼。從感性的角度來講,高加林愛的人是巧珍;但是從理性方面來看,黃亞萍和他有更多共同的話題,可以帶他見識更廣闊的天地,讓他遠離黃土地,去追尋更遠大的前程。

《人生》:高加林的愛情抉擇,是出身黃土地的路遙對命運的挑戰


03路遙談婚姻​

路遙曾跟朋友海波談論婚姻的話題,他說自己一定得找個北京知青。朋友海波說:“還是找一個本地人比較穩妥,知根知底,有挑有撿。”而路遙反駁說,本地姑娘是沒辦法供他上大學的,他要走出去,不能一輩子在農村漚著。

高加林出身農村,父輩一生都在黃土地上勞作,他不想自己的人生就耗費在黃土地上,成為黃土地的奴隸,他的理想也是走出去,能走多遠走多遠,和黃亞萍去南京,他更加興奮。

路遙的友人說,在他的小說裡,或許也有愛人林達的影子,林達是北京知青,和路遙戀愛後,為路遙付出了很多,供路遙上大學,邊工作邊操持家庭瑣事。後因為種種原因,婚姻出現危機,林達要求離婚。

如果生命重來一次,讓他再做選擇,在“劉巧珍”和“黃亞萍”之中,他可能依然會選擇黃亞萍。他熱愛黃土地,對這片土地有著深沉的愛,他的作品中寫的也都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但他的理想是走出黃土地,要上大學,要有所成就。

《人生》:高加林的愛情抉擇,是出身黃土地的路遙對命運的挑戰


《人生》中,高加林最後的悲劇命運,正應了路遙說的這句話:“想樣樣都如意,結果一樣也不能如意。”高加林為了不連累黃亞萍,主動提出分手;他明白了自己真正愛的是巧珍,可巧珍已經嫁人。

高加林弄丟了巧珍這顆金子,卻也明白了土地對於他的意義,沒有這片土地,世界上就什麼都不會有。而高加林對愛情的抉擇,也正是路遙對命運的一次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