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烘焙學院之揉麵】手工、麵包機、廚師機,3種揉麵方式知多少?

【烘焙學院之揉麵】手工、麵包機、廚師機,3種揉麵方式知多少?

【原文標題】《跟愛和自由一起做麵包》之那些關於揉麵的為什麼

【文章來源】愛和自由的新浪博客2013-05-14

【烘焙學院之揉麵】手工、麵包機、廚師機,3種揉麵方式知多少?

揉麵是做好麵包最基本的保證,很多朋友,尤其是新手受揉麵問題的困擾,不知道液體加多少合適,感覺累得夠嗆還是揉不好,使用機器又不知道如何控制,不知道如何判斷面團的狀態,追求“手套膜”卻總是遇見成功它媽……那麼,今天咱們就來談談關於揉麵的問題。

【1】在瞭解該怎麼揉麵之前,先來看看為什麼要揉麵?

【烘焙學院之揉麵】手工、麵包機、廚師機,3種揉麵方式知多少?

揉麵是為了讓麵糰形成網狀結構,從而能包裹住發酵時產生的氣體,形成蓬鬆的組織。

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讓麵糰形成所做的麵包需要的網狀結構。

關於手工揉麵和廚師機揉麵的方法之前已經分享過了,今天專寫揉麵,所以集中在這裡,側重點就是網友問到的那些為什麼。

【2】手工揉麵:

【烘焙學院之揉麵】手工、麵包機、廚師機,3種揉麵方式知多少?

如果需要在麵糰中加入果乾,在揉到需要的階段後加入。

常有朋友問我揉麵需要多長時間?為什麼揉很久都達不到需要的狀態?

(1)揉麵時間跟配方和操作者的經驗相關,沒有固定的數值。

手工揉麵雖然需要一定的力氣,但不需要使蠻力,注意方法——搓揉、摔打,過於用力會過早耗盡你對面包的熱情。如果想要更省力,還可採用“靜置”的方法,靜置一定時間後,麵糰自然產生筋度,再揉可省些力氣,具體方法可看下面麵包機揉麵的部分。

我的朋友晴天很早之前在博客裡展示了一回“手套膜”,從那以後,很多朋友將“手套膜”做為標準,揉完了總得罩在手上比量一下。大家可以上網找各種手套膜的照片來看,會發現不同的人揉出來的真的不一樣,有的不足,有的過了。這其實是個人判斷的問題。我在判斷一般吐司需要的膜的標準不是能不能套在手上,而是“薄”、“不容易拉破”、“破洞邊緣光滑”。

(2)還有一種情況,揉了很久以後,本來已經揉到光滑的麵糰卻變得越來越粗糙,怎麼也沒法再形成光滑的表皮,但並不象揉過頭那樣有光澤和粘手,這多半是因為發酵的速度超過了揉麵的速度。所以揉麵團的時間不能無限度的長,應儘量在短時間裡揉好麵糰。

【3】麵包機揉麵:

【烘焙學院之揉麵】手工、麵包機、廚師機,3種揉麵方式知多少?

不同的麵包機,功率有差異,達到相同程度需要的時間會有差別。

(1)麵包機能揉多大的麵糰?

以我的麵包機(最大重量900克)為例,我用它最少和過200克粉的麵糰,麵糰能纏在攪拌刀上甩起來;最大和過400克粉的麵糰,再多的話攪拌刀轉速明顯減慢,感覺很吃力。如圖,分別是200克粉和400克粉的甜麵包麵糰,麵糰都能纏在攪拌刀上被甩起來。

麵包機不是什麼麵糰都能揉,它能勝任大部分麵糰,甚至一些液體量比較大的歐包麵糰,但揉不了貝果、普雷結之類液體量相對較少的麵糰——麵糰沒法纏在攪拌刀上,只會被攪拌刀吃力地撥來撥去。

麵包機功率相對低,揉麵效率不夠高,而且揉麵時間長了以後會升溫,導致麵糰溫度過高,影響麵包品質。解決這個問題一是使用冰蛋、冰水來控制麵糰溫度,二可採用“靜置”麵糰的方法,也就是很多網友所說的“泡麵法”。

(2)“靜置”常用於歐包製作,小德的博客裡這幾年有很多的示範。

【烘焙學院之揉麵】手工、麵包機、廚師機,3種揉麵方式知多少?

麵糰通過一段時間的靜置可自然產生筋度,不需要長時間揉麵,有利於體現麵粉自然的味道。

做軟式麵包,副材料比較多,比較不容易體現麵粉的味道,加上時間問題,一般不採用“靜置”的方法。

據我瞭解,網上最早將“靜置”用於軟式麵包製作的是蘇慢慢,後來珍珠奶茶NSL將這種方法用於“預約”程序做麵包,很多朋友因此在早上吃到新鮮出爐的美味麵包。通過“靜置”,麵糰會更容易達到擴展階段,縮短揉麵的時間,節省手工揉麵時的體力。我現在用麵包機做麵包時經常會提前將麵糰靜置一段時間,然後加入酵母和黃油,直接使用“和風麵包”程序,不需要另加1個“和麵”程序。

使用“靜置”的方法時,將除酵母、黃油以外的原料放在一起靜置半小時以上,然後放入酵母啟動“和麵”程序,揉到需要的程度後加入黃油,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於靜置的時間,我特意做過實驗:同一配方的甜麵糰,分別靜置半小時、1小時和5小時後用麵包機和麵。通過實驗發現,靜置半小時和1小時的麵糰判斷不出明顯差別,靜置5小時後的麵糰已可以拉出比較厚的膜,比靜置1小時的效果更進了一步,但接下來揉麵的過程,使用麵包機揉到同樣狀態需要的時間是一樣的,證明此麵糰要達到需要的狀態主要還是靠揉麵。詳細過程如圖:

需要說明的是,夏季溫度較高,“靜置”中的麵糰容易壞掉,因而靜置時間不要過長,或放入冰箱保存。

【4】廚師機揉麵:

【烘焙學院之揉麵】手工、麵包機、廚師機,3種揉麵方式知多少?

如果揉好麵糰後需要加入果乾,選擇1檔揉至果乾均勻分佈在麵糰中。

廚師機適用麵糰範圍較廣,手揉太費勁、麵包機揉不了的貝果、普雷結麵糰也能打到完全,不過聽聲音能感覺到這樣的麵糰對廚師機實在是種折磨。


常有朋友提到自己把麵糰揉過頭,據我的經驗,即使使用廚師機,想要把麵糰(指一般白麵團,南瓜、胡蘿蔔、全麥等麵糰除外)揉過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為能舉例說明,我特意將一個麵糰揉過頭,使用廚師機2.5-3檔,從完全擴展階段揉到圖中的過度擴展階段用時20多分鐘。揉過頭的麵糰非常有光澤,沒有彈性,很粘手(這種粘手與麵糰溼的粘手不同,是粘上去甩不下來的那種),用鉤子鉤起來後,麵糰會象泡芙麵糊一樣流下去。

【5】多練,多想,肯定會越來越好。

【烘焙學院之揉麵】手工、麵包機、廚師機,3種揉麵方式知多少?

我的字是越碼越多,寫再多也不如你實際體會一下領會得深刻,經驗都是從實踐裡得來的。

沒有人會一做就成功,我也是從烤饅頭開始的,多練,多想,肯定會越來越好。

<table><tbody>

步驟

做法

注意事項

/<tbody><tbody>

將乾性原料放在一起混勻後,加入溼性原料。

⒈酵母不需要事先溶於水中(中種、液種麵糰除外),揉麵過程中酵母自然會化開。

⒉避免酵母與鹽直接接觸,接觸上也不要緊,儘快將乾性原料混勻即可,鹽要為酵母脫水也沒有那麼快。


將乾性原料和溼性原料混合均勻。剛混勻的麵糰很粗糙,可以看到未化的酵母。

⒈不同季節、不同品牌的麵粉吸水性不同,如果對所使用的麵粉不夠了解,可先加大部分水,留少量做調整,以免因液體過多造成麵糰過於溼黏。但也不能過於謹慎,放太少的水,容易造成麵糰中有揉不開的小疙瘩。

⒉剛混勻的麵糰很粘手,等麵糰出筋後就不象開始那樣粘手了,如果剛開始麵糰不粘手,揉一會兒會發現麵糰比較幹,彈性很強。

⒊不同的麵糰對於液體量的要求不一樣,比如起酥麵糰相對軟麵包液體量要少一點,貝果、普雷結需要的液體量則更少,不能因為揉麵不容易就增加液體量。


不斷搓揉麵團。

其實不需要很大力氣。


經過反覆搓揉,麵糰逐漸產生筋度,仍然比較粗糙。

雖然麵糰仍然比較粗糙,但沒有開始時的顆粒感,酵母、糖、鹽已完全融於麵糰中。


一隻手提起麵糰在案板上摔打。

摔打的過程中,麵糰被反覆拉伸,有助於麵糰的延展。


另一隻手伸到麵糰側面,摺疊麵糰,摔打麵糰的那隻手順勢換到側面提起麵糰,將麵糰轉90°繼續摔打。

摺疊後再摔下去,麵糰已經轉了90°,不是總向同一個方向摔打。


經過反覆搓揉和摔打,麵糰表面光滑,取一小塊麵糰檢視,可拉出比較厚的膜。

取一小塊麵糰,向四周拉開,不是隻順著一個方向拉。


加入軟化的黃油。

是軟化的黃油而不是熔化的,如果黃油沒有提前拿出來軟化,可用手捏幾下,用手溫來軟化黃油。

油脂添加過早會影響麵糰出筋,而在揉出膜後再添加有助於麵糰延展。


反覆搓揉麵團。

加入黃油剛揉勻的麵糰看起來沒什麼彈性,似乎剛揉好的網狀組織被破壞,慢慢揉下去與麵糰徹底融合後便又會恢復彈性。


結合摔打的動作。



直至麵糰表面光滑、細緻,取一小塊麵糰檢視,可拉出半透明的薄膜。如果將麵糰捅破,破洞邊緣會有細小鋸齒。此為擴展階段

至此狀態可製作一般盤烤小麵包。


繼續搓揉和摔打麵糰,至取一小塊麵糰檢視,可拉出更薄且不易破的膜。如果將麵糰捅破,破洞邊緣光滑。此為完全階段。

至此狀態可製作一般吐司。


/<tbody><tbody>

步驟

做法

注意事項

/<tbody><tbody>

將乾性原料放在一起混勻後,加入溼性原料。

一般麵包機的說明書上寫的是先放溼性原料再放乾性原料,如果現做現吃,先放乾料或先放溼料都可以,如果使用預約功能,則要先放溼料,以免酵母遇水提前發酵。


選擇“和麵”程序,設定時間,啟動麵包機,揉至麵糰表面光滑。

不同的麵包機和麵程序的叫法和時間不同,根據自家麵包機情況選擇適用的程序。


取一小塊麵糰檢視,可拉出比較厚的膜。

1個“和麵”程序未必能達到要求,可繼續使用“和麵”程序揉麵。


加入軟化的黃油,選擇“和麵”程序,設定時間,啟動麵包機。

會有部分黃油沾在筒壁上,可在不停機的情況下,用刮刀刮到麵糰上。


揉至麵糰表面光滑、細緻。



取一小塊麵糰檢視是否達到需要的狀態。若達到,則取出麵糰進行下一步;若未達到,繼續啟動“和麵”程序。



/<tbody><tbody>

步驟

做法

說明

/<tbody><tbody>

將除酵母、黃油以外的原料放在一起揉勻。

原料混勻即可,麵糰看起來非常粗糙。


靜置半小時後。

麵糰看起來沒什麼變化,但產生了一定的筋度,用手拉發現麵糰有一定的彈性,未形成薄膜。


將麵糰放入麵包機,加入即發乾酵母,啟動“和麵”程序,揉麵10分鐘後。

酵母不需要提前溶化。

揉麵10分鐘後面團能拉出厚、易破裂的膜。


“和麵”程序結束(20分鐘)。

揉麵20分鐘後,麵糰表面比較光滑,能拉出比較厚、有一定延展性的膜。


加入軟化的黃油後,啟動“和麵”程序,揉麵10分鐘。

總共用時30分鐘,麵糰能拉出薄、不易破裂、延展性好的膜。


除酵母、黃油以外的原料放在一起混勻,靜置5小時後。

麵糰能拉出厚、易破裂的膜。


“和麵”程序結束(20分鐘)。

揉麵20分鐘後,麵糰表面比較光滑,能拉出比較厚、有一定延展性的膜,可加入黃油繼續操作。


/<tbody><tbody>

步驟

做法

注意事項

/<tbody><tbody>

將乾性原料放在一起混勻後,加入溼性原料。

手持攪拌鉤將幹、溼料先大致混合一下,可節省一點時間。


選擇1檔,將原料混合均勻。

原料尚未混勻的時候宜使用低檔位,速度過快會將粉濺出來。


選擇3檔,揉至麵糰表面光滑。

麵糰未出筋前比較粘,容易粘在缸底,可停機,使用廚師機附帶的刮刀刮缸。


取一小塊麵糰檢視,可拉出比較厚的膜。

此時麵糰已經不會粘在缸底,攪拌時粘到缸壁會被立即拉起來。


加入軟化的黃油。



選擇1檔,揉至麵糰與黃油混合均勻。

在黃油與麵糰未混勻前應使用低檔位,速度過快不利於黃油與麵糰的融合。


選擇3檔,揉至麵糰表面光滑、細緻。

當聽到麵糰甩在缸壁上發出“啪啪”的聲音時麵糰就打好了。


取一小塊麵糰檢視是否達到需要的狀態。若達到,則取出麵糰進行下一步;若未達到,繼續選擇3檔揉麵。

打好的麵糰延展性很好,按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


/<tbody>/<tab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