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這家豆腐菜緣何能入選河南老字號?

10月28日,河南老字號(中原貢品)創新升級工作會議暨第七批“河南老字號”、第六批“中原貢品”授牌儀式在蘭考縣焦裕祿幹部學院舉行。會議為第七批躋身“河南老字號”的96家企業和第六批躋身“中原貢品”的7家企業舉行了授牌儀式。至此,我省公佈認定的河南老字號達377家,中原貢品有94家。

許昌禹州的於家豆腐菜入選河南老字號!

許昌這家豆腐菜緣何能入選河南老字號?

許昌這家豆腐菜緣何能入選河南老字號?

一碗豆腐菜為何能入選老字號?


豆腐菜始於北宋,相傳北宋真宗年間,禹州鈞官窯督窯官御廚發現禹州石磨豆腐、手工粉條地道鮮美,配以熬製羊肉湯更是味道醇厚綿長,具有滋陰壯陽的功效,就運用宮廷的御廚技藝與當地食材相結合,秘製出豆腐粉條菜,既得到了欽差大人嘉獎,又可以對有功的窯工施以恩惠,就這樣豆腐菜成為當地特色名吃。

許昌這家豆腐菜緣何能入選河南老字號?

清朝嘉慶年間,於氏家族於東海(1799—1867)在神垕鈞瓷窯場經營著一家菜館,因經營有道、童叟無欺,還經常對貧苦人家施捨飯菜,受到鄉親的敬重。有一欽差在一次下民間私訪,在先祖菜館吃飯,獲悉食客對先祖的讚譽後十分欣喜,就讓御廚給了先祖一張傳統豆腐菜古方,以助他更好地服務大眾,並且把豆腐菜技藝傳承下去。於是,於東海在宮廷古方的基礎上,憑藉多年的實踐經驗,進一步調試豆腐菜的營養、口感與工藝,經過長期實驗最終形成極具特色的豆腐菜,成為當地窯工集會時盛行的名吃,以它的快捷、味美、價格公道、用料考究、獨具特色,而傳承了200餘年。由於先祖姓於,在宮廷做法加以昇華的“老於家”豆腐菜,“老於家豆腐菜”因此得名,並且立下以德經營、誠信為上、父子相傳、百年老店的宗旨。

後經於氏家族一代代傳承、發展、改進,到第六代於國印、第七代於紅濤,已經發展成遠近聞名的地方特色食品--“老於家”豆腐菜,並且在傳統技藝上又有了創新。

其一、眾口能調的口味:於紅濤現在可以用一鍋羊肉湯可以做成不同口味、不同樣式、不同肉品的豆腐菜,更加個性化,以客戶要求保證食材、口感的多樣化,眾口難調他能調,並且達到了98%以上客人的滿意,獲得了一致好評。

其二、神垕特色燒餅:1、用一斤發麵團(相當於見面酵母),在面盆中加入10斤麵粉,以40度的溫水和麵,用雙手揉合到“三光(面光、手光、盆光)”,然後放置1小時醒面,發酵到原來面積兩倍大即可備用。2、加料:自制五料面(八角、花椒、小茴香、香葉、桔皮)、鹽適量、植物油。3、做餅:把醒好的面擀成長方形加入五料面、鹽、油後旋轉盤起,然後分割拍製成餅狀即可。4、烤制:採用土製烤爐、當地藍炭(燒鈞瓷沒有燃燒盡的炭),烤制到外焦裡嫩、層次分明、色如黃金、趁熱食用、焦香宜人。

許昌這家豆腐菜緣何能入選河南老字號?

其三、網絡化銷售。為滿足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通過微商城等網絡平臺採用真空包裝,把老於家豆腐菜銷往全國各地,讓人們共享神垕味道。

“老於家”豆腐菜的發展至今雖然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為了保證天然純正和營養成分不流失,其加工工藝始終延續古老的傳統--純手工製作,讓這一古老工藝得以傳承,所以也成為大家一直所信賴和追捧的特色健康美食。2016年經過CCTV4《記住鄉愁》節目秘密考察、層層選拔被定位為節目重點推薦美食;2017年登上CCTV4中文國際頻道《記住鄉愁》對全球播放,《記住鄉愁》的播出對這一傳統美食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宣傳作用。

於紅濤所開豆腐菜館的位於禹州市神垕鎮第一中學舊址對面,方圓幾十公里人人皆知,延續祖上的名稱為“老於家”,四面八方食客慕名而來,為的就是吃一碗香辣美味的“老於家”豆腐菜。當地流傳著這樣的民謠:等“垕”千年為鈞來,到此一嘗豆腐菜。

“老於家”豆腐菜經過於氏家族七代人200多年的傳承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獨特的製作工藝。


許昌這家豆腐菜緣何能入選河南老字號?


精挑細選的食材,手淨,心淨,真材實料,菜品如人品

高湯:最關鍵的是高湯,湯熬好了,口味出來了,營養有了,菜才好吃,豆腐粉條菜的湯是由山羊羊骨、大骨等為原料,並加入了36種秘方料包24小時文火燉出,湯色白中微黃,口感醇厚,芳香四溢。

許昌這家豆腐菜緣何能入選河南老字號?



豆腐:其次是對豆腐的嚴格要求,豆腐是用農村石磨磨的,土法炮製漿水點的豆腐,將豆腐切成片用純菜子油炸成,焦黃的豆腐片再切成3毫米左右細絲豆腐絲備用。

粉條:再者就是對粉條的選擇,採用的粉條是專用的紅薯粉粉條。一到冬天,用家鄉紅薯基地的紅薯磨成粉,然後做成粉條囤積備用。加工過程是全手工操作,沒有任何添加成分和雜質,絕對的綠色食品,所以口感特別好。

辣椒:接著是對辣椒的篩選了,辣椒油堪稱一絕。在家鄉設立無公害辣椒基地種植微辣的辣椒品種,配以40多種名貴中草藥料,將羊尾油、羊腰油摻在一起熬至89.5度時放入辣椒粉,待出現那種只有老於家傳人自己才能感到的香味時,迅速起鍋。此時,椒油的奇香已經順著門前的街道飄向500米開外。

老於家豆腐粉條菜對羊雜碎和羊血的要求也是相當嚴格的,每天都用新鮮、純正的羊雜碎和羊血。

許昌這家豆腐菜緣何能入選河南老字號?


中國從遠古伴隨著陶瓷文化一路走來,神垕——北方陶瓷最著名的中心城鎮,鈞瓷五大官窯之首,1300多年來,鈞瓷從原來的宮廷御用,發展成為今天國家贈送世界政要以及博物館和收藏者尊貴的禮品盒藏品。而當年鈞官窯窯工們最喜歡的美食——豆腐菜,如今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伴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老於家”豆腐菜也已從高督窯官獨有的美食,發展為普通百姓追求的舌尖味道,這是能夠記住鄉愁的味道,在央視的播出勾起國人最初的中國夢。

豆腐菜以羊湯為高湯,燴入豆腐、粉條為主菜,配以蘿蔔、血塊調和營養,最後加入辣椒油、蔥花、芫荽而成。羊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豆腐存在的歷史悠久,相傳是在公元前164年,由中國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所發明。粉條,是以紅薯原料,紅薯經磨漿沉澱等加工後製成的絲條狀乾燥的特色傳統食品。三種主要食品相互吸收、相互影響、最後燴成營養、美味的豆腐菜。豆腐菜營養極高,含磷酸鈣、碳酸鈣、骨膠原 、鐵、鎂、鉀等,豆腐素有"植物肉"之美稱。豆腐的消化吸收率達95%以上。粉條有良好的附味性,它能吸收各種鮮美湯料的味道,再加上粉條本身的柔潤嫩滑,更加爽口宜人。

清朝嘉慶年間,於氏家族於東海(1799-1867)在傳統古方豆腐菜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豆腐菜的營養、口感和加工工藝,使豆腐菜入口清爽,味道鮮美,回味香而不膩。同時於東海觀察鈞瓷拉胚需要守“中”,不守“中”鈞瓷不成。於是於東海也為“老於家”豆腐菜定下了守中的規矩,“老於家”守中就是守誠信這個鐵律,做生意就同做瓷、做人一樣,沒有品德和靈魂將一世無成。“老於家”豆腐菜因此得名。後經於氏家族一代代傳承、發展、改進,傳到第六代於國印、第七代於紅濤,已經發展成遠近聞名的“老於家”豆腐菜。

幾百年來,豆腐菜可謂鈞都地區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隨著人們的需求而逐漸發展,雖然食客越來越大眾化,“老於家”豆腐菜,始終延續古老傳統的加工工藝,並且不斷創新思維,滿足現代人的需求。所以也成為鈞都窯工們一直所信賴和追捧的特色健康美食。

2016年9月,老於家豆腐菜被中央電視臺選中並組織拍攝;

2017年3月,老於家豆腐菜在央視四套《記住鄉愁》欄目想全世界播出,引起巨大反響;

2017年9月老於家豆腐菜被禹州市政府指定為“禹州市農家樂二星級示範店”

同年10月老於家豆腐菜的事蹟在《騰訊新聞》發表。並被《今日頭條》首頁首條轉載;11月又被禹州《好味道網》評為好味道一等獎。

2018年4月老於家豆腐菜被中央電視臺回訪,深度挖掘拍攝後在《記住鄉愁》微信官網重點推出;5月在禹州市首屆“蓬蒿人”杯人氣美食網絡評選為:本地頭條美食聯盟會員。

古鎮窯工喜吃“老於家”豆腐菜,各個鈞瓷窯口常以“老於家”豆腐菜招待貴賓,一直延續至今。到了現代“老於家”豆腐菜的禮品盒包裝,既營養美味,方便攜帶,又經濟實惠,已成為當地人饋送親戚、朋友的絕佳禮品。如今“老於家”豆腐菜已登上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CCTV4),走向了千家萬戶,走出了國門,很多歸國的中原華僑也專程來到鈞都古鎮回憶兒時的家鄉味道,品嚐中國的傳統味道。

如今“老於家”豆腐菜除了繼承傳統工藝,有開發了一碗雙味的豆腐菜,葷素搭配,巧調眾味得到食客的好評。又增加真空包裝生產線,把原汁原味的“老於家”豆腐菜快遞到世界各地,讓世界人民共享守中的“垕”道。

在鈞都神垕,幾乎每個人都喜歡吃“老於家”豆腐菜,很多人都有幾個關於賞瓷與品嚐“老於家”豆腐菜的故事。羊湯豆腐菜對於古鎮神垕已不單單是一種飲食,而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窯工們與之不可分割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