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這家百年老店得以名聲大振,竟因為當初的“一面之緣”!

杭州这家百年老店得以名声大振,竟因为当初的“一面之缘”!

杭州这家百年老店得以名声大振,竟因为当初的“一面之缘”!

在杭州中山中路和解放路交叉口的西北角,有一家老字號麵店——奎元館,它的遠近聞名和名字大有關係。

杭州这家百年老店得以名声大振,竟因为当初的“一面之缘”!

20世紀70年代的奎元館

說起奎元館店名的來歷,還有一段有趣的歷史故事。清同治六年(1867),有一個做小本生意的安徽商人在望仙橋邊開了家經營麵點的小食鋪,當時名氣不大,生意並不好。一年正值省城大考,各地考生雲集杭州,一個窮秀才進店點了一碗清湯麵,老闆見他窮苦,特意在面里加了三隻囫圇蛋,暗含能“連中三元”之意。這位秀才果然高中,專程登門道謝,以報雪中送炭之情。進店落座後他只店了碗清湯麵,老闆見其衣飾華麗正疑惑時,秀才接著說到:“裡面放三隻囫圇蛋”。老闆聞聲大悟,連連作揖道賀並請秀才賜墨寶留念。秀才沉思片刻,題贈

“魁元館”三字招牌。從此名聲大震。後有一任老闆因“魁”字的鬼字旁。不吉利,才改為“奎”字,並一直沿用至今。

杭州这家百年老店得以名声大振,竟因为当初的“一面之缘”!

民國時期奎元館的廣告

民國初年,奎元館被寧波人李林山盤下,改為經營鮮鹹合一、軟滑鮮嫩的寧式麵點,深受杭州人歡迎。民國十五年(1926),李林山由於另設新店,將奎元館以8000銅錢盤給夥計章順保經營。民國二十三年(1934),奎元館的固定資產已達1000銀元,是盤店時的330多倍。由於杭城商業中心逐漸向鼓樓南面轉移,清河坊至官巷口一帶日趨繁華,一些民國新貴、社會名流、工商人士經常上奎元館用餐。到20世紀40年代後期,遊客中廣泛留傳著“到杭州不吃奎元館,等於沒有遊過杭州”的說法。梅蘭芳、蓋叫天、蔣經國、李濟川、蔡廷楷,都在該店用過餐,蔡廷楷還題寫了“東南獨創”四個大字。

杭州这家百年老店得以名声大振,竟因为当初的“一面之缘”!杭州这家百年老店得以名声大振,竟因为当初的“一面之缘”!

特色麵條片兒川和蝦爆鱔

奎元館雖幾經易主,但其經營麵條的業務卻始終未變,且以歷史長、規模大、特色鮮明而飲譽國內外。奎元館經營的麵食品種多達百餘種,其中最負盛名的要數“片兒川”和“蝦爆鱔”。相傳“片兒川”的配料是從宋蘇東坡所寫的“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中得到的啟示。除了麵食味道一流,奎元館在麵條盛具上也是別出心裁,沃面、陽春麵用粗瓷大碗,中檔面用紅花細碗,高檔面則用金邊瓷碗,這樣既使麵點和盛具相得益彰,又適合不同消費者的口味。

杭州这家百年老店得以名声大振,竟因为当初的“一面之缘”!

當今天我們在質疑能否雅俗共賞的時候,奎元館已在一碗普通的麵條上將這點發揮的淋漓盡致,不能不說這是一種值得後人借鑑的經營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