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的啤酒文化

啤酒文化

在青島很長一段時間酒吧都沒有辦法興旺,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都曾經為之努力過,但是依舊沒有任何的改善,說到其本質的原因,是因為青島自己產生的啤酒文化,或者說啤酒屋文化完全成為了主流,壓制了大多數和酒有關的商業形態的繁榮。

青島的啤酒文化

一種文化現象的產生,其根本在於文化土壤,也在於這種文化在土壤中的適應性。青島的啤酒文化並不是與德國的啤酒文化一脈相承的,也與中國其他城市的啤酒文化迥然不同,固然,這和青島擁有者青島啤酒這一國際知名的啤酒品牌有關係,但是又不完全是因為青啤的品牌影響。

這文化產生的根在於青島本土文化的包容性。對於處在黃海之濱的青島而言,自古以來就受著海洋文化的深刻影響,這種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開放性和包容性相統一的。而從上個世紀初開始,青島就逐漸形成了一種包容性更強的文化特質。這一點無論是從青島的街巷、建築還是從青島人的日常生活都可以充分的體現出來。

青島的啤酒文化

裡院,這種誕生於青島的特殊建築形式,產生初期就被稱為“華洋折中式建築”街坊佈局與中式建築類似,外觀也像極了中國傳統建築,但是從規劃和建築內的諸多細節又傳承了西方的建築特點。更重要的是這種建築格局下所帶來的中國人傳統生活方式的變化。

裡院可以說是上個世紀典型的商住綜合體的代表,底層大開間的臨街門面多用作了商業用途,而二層以上則作為住宅使用。這種結構下,居民打破了中國傳統的聚族而居的習俗,一個裡院可能是來自五湖四海、不同職業、不同背景、不同習慣的居民。因為大家要公用一個衛生間,一個水龍頭,所以裡院內的居民各種接觸自然也就多了起來。青島特有的裡院文化也就就此形成了。

在這樣的院子裡,夏日男人們下班回來多數是在院內的天井裡圍坐聊天的,在那個相對貧窮的年代,多數時候有一碗大碗茶也就是不錯的享受了,孩子們則在一起嬉戲玩耍。大院的孩子們多數時候是很團結的,我們時某某“裡”的是出門之後的名號,所以孩子的團結和成年人的團結很多時候代表的是一個裡院的興盛。這個特殊環境下結成的小社會單元,有時候粘合度甚至超過了親戚關係。或許這就是冤親不如近鄰的最好詮釋吧。到了裡院居民的第二代、第三代逐漸成長起來的時候,這種習慣被繼承了下來,但是和祖輩父輩不同的是,他們圍坐在一起時,桌上不再是茶水,而變成了啤酒。

青島的啤酒文化

最初散啤酒的興盛,裡院集中的中山路區域是非常突出的。黃島路、四方路、山西路都有很不錯的散啤銷售點,這也就為裡院的居民們喝酒聊天提供了最好的佐餐飲料。

青島的另一種最初的民居形式大概就是西鎮一帶的平民大院了。平民大院比裡院的規格要低很多,建築上非常普通,最初多是低矮的平房,但是規劃還算是規矩,內部橫平豎直的交叉有街巷,巷子最初也算是寬敞,但是後期隨著居民的人丁繁育,不斷地各種加建也就使得巷子變得狹窄起來。但是狹窄的巷子雖然不能作為納涼之所,房頂卻可以。很多住在平民大院的居民在幾十年裡建築翻新的過程中自己加建了二層,青島本不是一個多雨的城市,因此很多的尖屋頂隨著這種改建變成了平屋頂,屋頂的平臺也就成了大院居民們納涼聚會的場所。

和裡院居民們不同,平民大院的居民們沒有天井這樣的公共空間,要去別人家的屋頂圍坐聊天要麼就從自己家房頂過去,要麼就從別人家裡上去,自然不像裡院那麼方便。但是大院居民多數是祖輩就來自周邊縣市的農民,很多都是一起來青島闖生活的親戚村人,所以同在一個大院也多數相熟,普通百姓也就不必避諱什麼“妻子不避”的俗禮,這樣一來大院也成了相對團結的一個非家族的群落。

青島的啤酒文化

四方滄口一帶則又有另外一種特點,因為是工廠區,所以大部分的居民都是周邊不同工廠的工人,廠子有大有小,大一點的多數都在周邊建設了自己的職工宿舍,形成了一個自己的小社會。像李滄的各個紡織廠、鋼廠、橡膠廠等等,動輒都是幾千名工人,自然也就形成了自己的小部落。

所有這些部落的形成,最終都使得青島人從出生起就將群體觀念和家庭觀念分隔開來。一家有事就是一條巷子有事,一家有難就是一個院子有難,孩子們往往很多時候是在鄰居家吃的比在自己家吃的還要多。下了班要麼院子裡扎堆打牌,要麼就是一起喝酒聊天。因此,青島的社交文化也就在這種居住條件的促使下形成了獨特的特色。

青島的啤酒文化

大部分50後、60後的青島人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他們也是在這樣的環境裡開始習慣喝啤酒的生活的,這也就為青島特殊的啤酒文化形成打下了基礎。

改革開放以後的青島,新移民開始大量的湧入,短短三十年的時間青島市區的常住人口已經從原來的一百萬增長到了六百多萬。隨著第三代和第四代青島人的成長,移民的進一步湧入,青島人的開放程度也更加提高了,在這種背景之下啤酒作為一種社交的特殊潤滑劑作用也更為凸顯。

青島的啤酒文化

喝啤酒多數時候並不講究場合,但是講究的是圈子。青島人多數時候一起喝酒並沒有什麼主題,這也就和很多的商務宴請有了本質的區別,鄰居同時同學校友,甚至是完全沒有什麼關係,僅僅因為都喜好啤酒聚集在一起的群體,不為任何利益,只為舉杯暢飲,享受泡沫裡的愉悅。成都人喜歡喝茶,茶館裡成了擺龍門陣的好去處,而青島人好啤酒,於是啤酒屋也就成了肆意奔放的場所。

青島人把這樣的一群人叫做“酒彪子”。聽上去似乎是有貶義,但是就如青島人所說的“青島小哥”在很多人心目中似乎也不是誇獎一樣,酒彪子更多的時候也是一種愛稱。雖然酒後的各種糗事也多有耳聞,但是多數青島人都只是將其作為一種茶餘飯後的話題而已,並不會因此對任何一個人產生厭惡之感,反倒會更喜歡這種豪爽的性格。

青島的啤酒文化

所有這些是和這個城市的根基聯繫在一起的。一座本來就是以海洋為生的城市,漁民、海員、軍人、鐵路工人等等這樣一些底層的群體,骨子裡就有著一種江湖的豪氣與俠腸,因為見過風浪,所以也就更加雲淡風輕。更開放、不計較、講義氣、好抱團,這可以說是青島人祖上就留下的基因,而這種基因是祖輩在其職業生涯與人生閱歷中所必需的無論是常年漂泊於海上的漁民還是船員;無論是經歷過生死與共的軍人還是行走在兩條線上的鐵路工人,這一切都告訴他們朋友與兄弟的重要性。自然,這種情懷也就隨著長輩的話語與行為傳遞給了他們的後代。

青島的啤酒文化

在青島,沒有幾個過命的朋友是吃不開的,但是如果沒有啤酒的滋潤友情也是難以維繫的。正是這種城市特有的朋友氣質,決定了青島的啤酒文化從誕生之日起就帶著一種江湖特質。

不講究場合,不講究豪華裝修,不講究飲酒器具,不講究美味佳餚,只要是啤酒,一切都可以從簡。

喝酒,恰如交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