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官最高規格諡號,李鴻章榜上無名,三百年中只給八個人

要說到歷史上文官最高規格諡號,大家一定知道,就是文正。能夠賜諡號“文正”的官員,一定是有功於社稷,才德兼備,忠於職守的。而縱觀歷史,皇帝對這個諡號比較吝嗇,一般不輕易給,而在清朝最嚴格,除了得到皇帝的認可,內閣還是進行票選。所以三百年間,也只有八個人得到這個諡號,連大名鼎鼎的李鴻章的諡號只是文忠,排在文正之下。那這八個人是何許人也?請聽小編一一道來。

清朝文官最高規格諡號,李鴻章榜上無名,三百年中只給八個人

第八位:湯斌

湯斌出生在明朝晚期,在戰亂中長大的他從小就立志為國為民。在順治年間中進士後入仕,而他最終在康熙年間得到重用,為官清廉公正,愛惜百姓。

江南發生水災時,湯斌前往視察救災,上奏給朝廷請求減免賦稅和撥款。而當時百姓生病不去看大夫,常去拜祭五通神祠,導致很多百姓,特別是女子病死。湯斌下令把這些迷信的東西全部拆除,改建學校。

清朝文官最高規格諡號,李鴻章榜上無名,三百年中只給八個人

而湯斌因為得罪了不少官僚,遭到詆譭,江南百姓多替他說話。不久後湯斌病逝,也只有八兩銀子,在他的朋友的資助下才得以安葬。而直到雍正時期才得到平反,後乾隆帝賜予他諡號“文正”

第七位:劉統勳

劉統勳進士出身,雍正時期擔任詹事,乾隆即位後,提拔為內閣學士,在治水方面非常出眾,而且他敢於進諫,乾隆對他非常器重,不斷提拔他,最後擔任軍機大臣,為乾隆查辦西安和山西官員剋扣公款的案子。而他為官四十年,兢兢業業,最後去上早朝時,在轎子中時突然去世。乾隆親自弔唁,發現劉統勳家非常簡陋,也忍不住哭泣,賜予他文正諡號。

清朝文官最高規格諡號,李鴻章榜上無名,三百年中只給八個人

第六位:朱珪

朱珪這個大家應該不陌生,他是嘉慶的老師,在乾隆年間中進士,才識過人,乾隆時累遷為戶部尚書和太子太傅。和珅對朱珪非常忌憚,經常向乾隆說他壞話,因此被調到安徽任巡撫。之後千辛萬苦阻止嘉慶把朱珪調回京城,但這次乾隆並沒有再聽信和珅的話。朱珪為官五十多年,忠君愛國,體恤民情,堪稱是忠臣的典範,嘉慶賜予他文正諡號。

清朝文官最高規格諡號,李鴻章榜上無名,三百年中只給八個人

第五位:曹振鏞

這個得到文正諡號爭議比較大,很多人認為做事唯唯諾諾,一言不發就磕頭認錯。但他為官52年,遵守法紀,即使擔任軍機大臣,做事低調,沒有任何的貪汙受賄,這一點就很難辦到。而且他擔任多次主考官,也沒有出現過任何紕漏。而在道光年間,他平定新疆戰亂立下大功,憑藉這點,得文正諡號也是實至名歸。曹振鏞也是曹操的後人。

清朝文官最高規格諡號,李鴻章榜上無名,三百年中只給八個人

第四位:杜受田

杜受田是咸豐的老師,在清朝,杜氏也是名門望族,出過七個進士,五個翰林學士。杜受田無論是在翰林院任職,還在到各地擔任考官,都盡心盡責,道光帝就把教導太子的重任交給杜受田。可以說咸豐帝能夠當上皇帝,多虧杜受田在旁邊的指點,後來在他的舉薦下林則徐等被啟用。而各地出現災情,杜受田從山東到江南來回奔波,病逝在救災路上。

清朝文官最高規格諡號,李鴻章榜上無名,三百年中只給八個人

第三位:曾國藩

曾國藩這位大家很熟悉,主要的功績就是籌建了湘軍,平定了太平天國,更是洋務運動的主要功臣。他是清朝晚期一個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都影響巨大的人物。

清朝文官最高規格諡號,李鴻章榜上無名,三百年中只給八個人

第二位:李鴻藻

李鴻藻是同治的老師,李鴻藻憂國憂民,也是為數不多的主戰派,慈禧想重修圓明園時,他認為國力衰微,極力勸止慈禧和同治。而發生災情時,他呼籲官員募捐,自己身體力行首先捐出了五百兩,最後有29個官員募捐,都用在救災上。而同治帝重病時,讓李鴻藻批答章奏,但不久後同治帝病逝,李鴻藻認為是自己無法為君分憂而內疚不已。光緒時,簽訂了很多屈辱條約,讓李鴻藻非常氣憤,他一再上書要求主戰,但都受阻,最後憂憤而死。

清朝文官最高規格諡號,李鴻章榜上無名,三百年中只給八個人

第一位:孫家鼐

孫家鼐是光緒的老師,咸豐時期的狀元,才華橫溢,書法更是精妙。他主張向西方學習,並創辦了京師大學堂,成為第一任管學大臣。不過在甲午戰爭爆發時,他主戰忍讓,認為無法和日本抗衡,應先致力於變法自強。戊戌變法失敗後,他看到慈禧打算廢君的意圖,多次上諫,但沒有成效,最後辭官還鄉。

清朝文官最高規格諡號,李鴻章榜上無名,三百年中只給八個人

文:上下古今團隊古樓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