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官最高规格谥号,李鸿章榜上无名,三百年中只给八个人

要说到历史上文官最高规格谥号,大家一定知道,就是文正。能够赐谥号“文正”的官员,一定是有功于社稷,才德兼备,忠于职守的。而纵观历史,皇帝对这个谥号比较吝啬,一般不轻易给,而在清朝最严格,除了得到皇帝的认可,内阁还是进行票选。所以三百年间,也只有八个人得到这个谥号,连大名鼎鼎的李鸿章的谥号只是文忠,排在文正之下。那这八个人是何许人也?请听小编一一道来。

清朝文官最高规格谥号,李鸿章榜上无名,三百年中只给八个人

第八位:汤斌

汤斌出生在明朝晚期,在战乱中长大的他从小就立志为国为民。在顺治年间中进士后入仕,而他最终在康熙年间得到重用,为官清廉公正,爱惜百姓。

江南发生水灾时,汤斌前往视察救灾,上奏给朝廷请求减免赋税和拨款。而当时百姓生病不去看大夫,常去拜祭五通神祠,导致很多百姓,特别是女子病死。汤斌下令把这些迷信的东西全部拆除,改建学校。

清朝文官最高规格谥号,李鸿章榜上无名,三百年中只给八个人

而汤斌因为得罪了不少官僚,遭到诋毁,江南百姓多替他说话。不久后汤斌病逝,也只有八两银子,在他的朋友的资助下才得以安葬。而直到雍正时期才得到平反,后乾隆帝赐予他谥号“文正”

第七位:刘统勋

刘统勋进士出身,雍正时期担任詹事,乾隆即位后,提拔为内阁学士,在治水方面非常出众,而且他敢于进谏,乾隆对他非常器重,不断提拔他,最后担任军机大臣,为乾隆查办西安和山西官员克扣公款的案子。而他为官四十年,兢兢业业,最后去上早朝时,在轿子中时突然去世。乾隆亲自吊唁,发现刘统勋家非常简陋,也忍不住哭泣,赐予他文正谥号。

清朝文官最高规格谥号,李鸿章榜上无名,三百年中只给八个人

第六位:朱珪

朱珪这个大家应该不陌生,他是嘉庆的老师,在乾隆年间中进士,才识过人,乾隆时累迁为户部尚书和太子太傅。和珅对朱珪非常忌惮,经常向乾隆说他坏话,因此被调到安徽任巡抚。之后千辛万苦阻止嘉庆把朱珪调回京城,但这次乾隆并没有再听信和珅的话。朱珪为官五十多年,忠君爱国,体恤民情,堪称是忠臣的典范,嘉庆赐予他文正谥号。

清朝文官最高规格谥号,李鸿章榜上无名,三百年中只给八个人

第五位:曹振镛

这个得到文正谥号争议比较大,很多人认为做事唯唯诺诺,一言不发就磕头认错。但他为官52年,遵守法纪,即使担任军机大臣,做事低调,没有任何的贪污受贿,这一点就很难办到。而且他担任多次主考官,也没有出现过任何纰漏。而在道光年间,他平定新疆战乱立下大功,凭借这点,得文正谥号也是实至名归。曹振镛也是曹操的后人。

清朝文官最高规格谥号,李鸿章榜上无名,三百年中只给八个人

第四位:杜受田

杜受田是咸丰的老师,在清朝,杜氏也是名门望族,出过七个进士,五个翰林学士。杜受田无论是在翰林院任职,还在到各地担任考官,都尽心尽责,道光帝就把教导太子的重任交给杜受田。可以说咸丰帝能够当上皇帝,多亏杜受田在旁边的指点,后来在他的举荐下林则徐等被启用。而各地出现灾情,杜受田从山东到江南来回奔波,病逝在救灾路上。

清朝文官最高规格谥号,李鸿章榜上无名,三百年中只给八个人

第三位:曾国藩

曾国藩这位大家很熟悉,主要的功绩就是筹建了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更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功臣。他是清朝晚期一个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都影响巨大的人物。

清朝文官最高规格谥号,李鸿章榜上无名,三百年中只给八个人

第二位:李鸿藻

李鸿藻是同治的老师,李鸿藻忧国忧民,也是为数不多的主战派,慈禧想重修圆明园时,他认为国力衰微,极力劝止慈禧和同治。而发生灾情时,他呼吁官员募捐,自己身体力行首先捐出了五百两,最后有29个官员募捐,都用在救灾上。而同治帝重病时,让李鸿藻批答章奏,但不久后同治帝病逝,李鸿藻认为是自己无法为君分忧而内疚不已。光绪时,签订了很多屈辱条约,让李鸿藻非常气愤,他一再上书要求主战,但都受阻,最后忧愤而死。

清朝文官最高规格谥号,李鸿章榜上无名,三百年中只给八个人

第一位:孙家鼐

孙家鼐是光绪的老师,咸丰时期的状元,才华横溢,书法更是精妙。他主张向西方学习,并创办了京师大学堂,成为第一任管学大臣。不过在甲午战争爆发时,他主战忍让,认为无法和日本抗衡,应先致力于变法自强。戊戌变法失败后,他看到慈禧打算废君的意图,多次上谏,但没有成效,最后辞官还乡。

清朝文官最高规格谥号,李鸿章榜上无名,三百年中只给八个人

文:上下古今团队古楼创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