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郫縣豆瓣才是川菜的靈魂



“不是每一道川菜都要加郫縣豆瓣,但加了郫縣豆瓣的,一定是川菜”。


一個川菜廚子說起過郫縣豆瓣在川菜中的地位。



作為一種複合了多種味道的調料,郫縣豆瓣之於川菜,就像毛肚之於四川火鍋,可樂之於肥宅,如果沒有前者,後者總感覺少了些什麼。


四川人講究無辣不歡,但凡吃川菜,總歸有辣椒才有味道。


但在吃辣這一點上,他們輸給了江西人,湖南人也豎起了中指。


所以如果要給川菜找一種底色,這種底色不是辣椒,而是郫縣豆瓣。



曾經有一個外地廚子跨越千里,來到成都尋找川菜的精髓。


他做菜時,配方比例做法都對,但就是少了點味道。


後來他才發現,原來他誤以為郫縣豆瓣就是普通的豆瓣醬,隨便找了一種豆瓣醬就用了。



殊不知孫悟空沒了金箍棒就不完美,少了郫縣豆瓣,川菜也失去了它的武器。


川菜的代表回鍋肉讓人回味有餘,麻婆豆腐的麻香讓人沉溺,這都少不了最後那一勺豆瓣醬。



好比你考試時知道至少及格了,心裡託了個底。


“如果沒有郫縣豆瓣,川菜會失去一半的滋味”。


一個在廚房混跡多年的四川人,都知道郫縣豆瓣的重要性。



你媽也許今天炒的回鍋肉肥了點,明天的麻婆豆腐少放了點鹽,但她絕對不會忘記放郫縣豆瓣,甚至每次放得還恰到好處。


四川火鍋也靠郫縣豆瓣來調味潤色,當有人問出“火鍋可以不用郫縣豆瓣嗎”的問題時,底下的反駁充滿了哲理。



“不行,那樣你的問題就沒有意義了!”


在外地的日子總是讓人想念家鄉的味道,儘管外地也有號稱正宗的川菜館子,但當你發現廚師的調料清單中並沒有郫縣豆瓣時,你就知道你上當了。


那種味道刻在了你的骨子裡。



如果說老乾媽曾是你離家在外的唯一下飯菜,那郫縣豆瓣就是號召你自己做飯、豐衣足食的敲門磚。


不需要花一頓飯的錢,你就能買到一瓶複合了鹽、辣椒甚至醬油味精等味道的郫縣豆瓣。


郫縣豆瓣本身就含有多種味道


如果你正在為你在廚房誕生的第一道菜不知道放什麼調料而手忙腳亂,那放一勺郫縣豆瓣就夠了。


畢竟美味的誕生,很多都出自偶然,郫縣豆瓣也是如此。


300多年前有人在來四川的路上,捨不得丟棄發了黴的胡豆,乾脆加點辣椒來蓋住味道。


“當你被辣到一定程度,你就不知道你吃的是臭的。”



卻沒想到經過自然發酵,反倒成了美味,郫縣豆瓣醬的雛形,也就有了。


當然這只是傳說之一,總之就是有人把這種豆瓣醬帶到了原來的郫縣,從此和川菜互相纏綿。



現如今每年郫縣豆瓣產值過百億,並且年年遞增。


不過,雖然郫縣豆瓣便宜,且在四川遍地都是,但川菜老饕都知道,好的豆瓣醬沒那麼容易造。


郫縣的氣候和水是基礎,而34道工序,日復一日的“翻曬露”,卻是釀造的藝術。



“炒回鍋肉要陳年的郫縣豆瓣。”


對於郫縣豆瓣味道的評價,標準說法是“色澤油潤,回味香甜,川菜之魂。”


而在郫縣數不清有多少家釀豆瓣醬的品牌中,過來人一眼就能分辨其中的好壞。



哪家出名,哪家更受歡迎,是他們經歷廚房淬鍊共同得出的結論。


郫縣豆瓣就是這樣,在幾百年歷史裡,出現在川人的味蕾裡,以至於形成了川味的一部分。


忘不了也丟不掉。



當然,現在不止在四川,在全國,甚至在全世界,只要你願意,不用花太多力氣,你就能買到郫縣豆瓣。


前提是你得稍微分辨一下品牌。


於是乎,老乾媽和郫縣豆瓣,從根本上成為了中國飲食界之光,是西南地區給全國美食帶來的一份禮物。



“只要有了老乾媽,這頓飯就不會差。”

“只要有了郫縣豆瓣,這道菜就不會差。”


實際上,有關做菜到底是否需要郫縣豆瓣,一直有討論。


甚至還有人當初產生過美麗的誤會。


豆瓣APP和郫縣豆瓣在這個問題上有了重合


但你只要加上一勺,絕不會否定這種味道。如果你想探秘川菜,郫縣豆瓣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果你喜歡吃川菜,那就一定喜歡郫縣豆瓣。


而四川人對郫縣豆瓣的喜愛,已經到了偏執的程度。


不要問郫縣豆瓣可以燒什麼菜,在四川人眼裡,它什麼菜都可以,至少絕大部分川菜,都可以燒。



不過,還有一種說法是,這種喜愛因為郫縣豆瓣是四川的特供,對於家鄉的特產和特色,就像提起火鍋和大熊貓,川人總會多一種驕傲。


所以他們不會在做菜時忘記這種調料,同時為自己做出的美味豎起大拇指,那也是給郫縣豆瓣的一種認同。


但我們不能否認,郫縣豆瓣能安穩的立於千家萬戶的廚房之中,成為千萬人的味蕾調和劑。


自然有它厲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