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廉價的食材做出貴族的氣質,老北京的大廚,演繹“美食藝術”

在新的中國夢的錦繡花叢中,飲食文化也是重要的一環,在中國,這一文化我以為可以稱為藝術。遺憾的是即以北京而言,我所知道的許多美食,如當年豐澤園的“羊眼睛",森龍飯店的松鼠黃魚、香酥雞,峨眉酒家伍師傅做的太白鴨、鴛鴦雞,曲園酒家凌師傅的東安子雞,前門飯店尹師傅的麻婆豆腐,東安市場豐盛公的奶捲。。。。。。幾乎不勝枚舉,可是都不見了。飲食文化藝術和其他藝術一樣,在功利主義的影響下,必然走向沒落。故謹在此祝願,在發揚中國夢的精神指導下,國人能夠繼承祖先的飲食文化藝術之財富。能夠讓更多的人民享受祖國的美食。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幾道早已失傳的中國美食。

把最廉價的食材做出貴族的氣質,老北京的大廚,演繹“美食藝術”

大家首先看到我手邊的這一套書,它大約是三十年前,一群日本人組團來到中國,對北京、上海、廣東和四川這四地的名菜名店一一探訪。有趣的是,當時的日本人可能不知道川菜的存在,在準備上飛機前,被四川人拉住,才得以讓今天威名遠揚的菜系被收錄其中。

我們翻開書,會發現裡面介紹的大部分菜館和大部分的美味珍饈都早已無跡可尋,在我小的時候,因為當時正值困難時期,我母親就怕我身體不好,所以就經常說你放學以後到哪裡去等著我,其中就包括很多書中提到的飯莊。咱們就來聊一聊萃華樓的名菜“油爆雙脆”。位於王府井大街北口的萃華樓,是北京赫赫有名的山東菜餐館。民國29年創立的萃華樓,不久便聲名鵲起角,日益興旺。點名“萃華”,表示集名菜精華於一身,與豐澤園、同和居三足鼎立。該店第一代烹飪名廚曲有功,早年曾在清朝宮廷喜愛的東興樓學藝,練就了一身本領。尤其擅長爆、炒、炸、熗等烹飪方法,他烹製的菜餚,精緻美觀,清鮮香嫩。

把最廉價的食材做出貴族的氣質,老北京的大廚,演繹“美食藝術”

他做的油爆雙脆啊,原名"爆雙片",從創出之日起便一鳴驚人,吸引了眾多的達官貴人先品為快。因口感既脆又嫩,所以人們便習慣稱它為"油爆雙脆"了。首先將豬肚洗淨,取極厚處,去上下皮,單用中心,切骰子塊。同時和雞胗一起滾油炮炒,加佐料起鍋,以極脆為佳,此北人法也。而且紅白相間,看著就很有食慾。這是個功夫菜,豬肚多難炒啊,咱們吃豬肚都是煮的稀爛,它得脆啊,油爆雙脆得脆,但是他不能不熟,又不能老了嚼不動。這是個工夫,掌握在中間這火候。怎麼讓他脆起來,又比較好咬,又鮮又嫩,高級!周恩來總理生前,多次在萃華樓飯莊設宴,接待外國政府要人。萃華樓現在還在。只是這些菜已經沒有了。

現在再說說這個康樂餐館。康樂飯莊當時在東城區的椿樹衚衕,離我所上學的八面槽小學、原來的惠我小學後門不遠,大概約四五十米。是一家家庭餐館,主要經營福建、雲南、四川、浙江等南方菜。這是由四對夫婦合作開設的,以“康樂餐館”作為店名。開店當時,店裡只有三張桌子,但是所提供的菜品可不一般,各色菜、各種口味,是其他店無法相媲美的,被人稱為“三桌飯店”。到了20世紀50年代中期,英國時報和香港大公報以專欄的形式對這家店進行了介紹、極其稱讚。之後、康樂餐館逐漸壯大,迎來了繁盛。在我的記憶中康樂餐廳的名菜是桃花泛和翡翠羹,當然,康樂餐廳本身現在就不存在了,桃花泛之所以有名,跟現在的蝦仁鍋巴是完全不同的。他不同的點在哪呢?第一,他的鍋巴炸的非常的厚。第二,是剛出鍋馬上就上桌。他的澆料是番茄蝦仁。鍋巴炸完了,和他的澆料是同時離開火,立刻上桌。當這個澆料澆到鍋巴上以後,由於鍋巴比較厚,它不會馬上就軟了,還是很脆的。在澆料的同時只聽見“莎”的一聲響。紅色的汽就冒起來了,好像片片桃花泛起,所以取名桃花泛。青蝦的美味、水果的香脆、西紅柿的酸甜……簡直是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多重享受。

那時候的菜,向東安市場的五芳齋的一盤純的清炒蟹粉也不過是一塊五毛錢。這是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剛解放的時候,對知識分子的待遇比較好,他們的工資比較高,稿費也相當高,一本書的稿費可以買一棟房子。

這個康樂餐館啊,還有另一道名菜翡翠羹。它其實最根本的做法就跟芙蓉雞片的做法差不多。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吃雞不見雞。眼睛看不到一丁點雞肉,但只要嘗一口,就能感覺出雞肉的鮮,但同時口感又比雞肉要嫩。它首先把雞胸肉搗成泥狀。然後在肉泥中,加入蛋清和調味料拌勻。雞肉末和蛋清通過豬油打在一塊,從弱火加熱過的鍋子邊緣放入,成狀後,勾芡即可。用強火,有損菜的色澤;用弱火,又無法成狀。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掌握這技術尤其困難。口感上入嘴即化,感覺有雞肉的香味又非常嫩,這就是他的高處。翡翠羹做法基本跟芙蓉雞片差不多,只不過它新穎在把菜做成一個八卦的樣式,那個綠色的一邊是拿菠菜汁沁出來的,到嘴裡既鮮美又漂亮,中國料理講究色香味俱全,所以說這就是一門藝術。翡翠羹是康樂餐廳的獨創。

在過去,每一個餐館的技術高超的特級廚師,他可以做出一桌名菜,讓你們大傢伙品嚐。而這些菜都是他獨有的,無論色香味,都是他絕對的。這才是一號大廚。因為過去這些餐館,從解放之前,像厚德福後來叫河南飯店,歷史好幾百年。這幾百年怎麼生存,關鍵是他有一個傳統,這幾個菜它質量永遠不能差,像他的名菜鐵鍋蛋、瓦塊魚,質量永遠不能差。

我今年已近古稀,過去所不能理解的許多也漸漸地明瞭,人生中可以用的才可以稱為財產,其餘的便是遺產了,如先父那般雲淡風輕地吃了、喝了、送了、捲了、散了......未嘗不是一種大超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