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族,中華民族,漢族,分別有什麼區別?

呃呃145945243


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漢族則是中華民族的主體。

一、華夏族之形成

華夏族是在中國文明初期就已經形成的民族。血緣部落時代,人們之間的聯繫逐漸緊密。於是黃帝部落聯合炎帝部落,打敗蚩尤部落,形成炎黃部落聯盟。黃帝教人造宮室、他的妻子嫘祖養蠶抽絲,他的手下倉頡造字。炎帝教人稼穡,並遍嘗百草,開啟中醫學的先河。

正是在炎黃部落聯盟的基礎上,形成了華夏族。而華夏族的形成不但正式拉開了文明的曙光,也為後來的漢族,奠定了基礎。

二、漢族之形成

華夏族為漢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而兩漢大一統王朝的建立與發展,則直接推動了漢族的形成。

昔日秦末農民戰爭後,西楚霸王項羽封劉邦為漢王,據守漢中。楚漢戰爭,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把大一統局面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尤其是武帝時,北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南撫百越,西通西域,東到大海,不但擴大了漢代疆域,更使漢文化遠播域外。

強盛的漢朝,使華夏族的凝聚力與影響力大大增強,並因為漢朝的名字因素,逐漸稱為漢族。

三、中華民族之形成

中華民族是以漢族為主體,在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中,逐漸形成的。

兩漢後魏晉南北朝時期,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不斷南遷。北遷的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的融合逐漸加快。而由於北方的常年戰亂,一些原屬北方的漢人,則又不斷地舉家南遷,並和南方地區的人民之間有了經濟文化上的諸多交流。這促進了民族的進一步融合。

遼金西夏宋元時期,民族融合的腳步在碰撞中進一步加快。北方的遊牧民族,雖然從武力上對漢族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在制度和文化上,少數民族則大力的吸收漢人先進的制度和文化,使民族融合空前加快。

明清時期,尤其是清朝政府實行恩威並施,剛柔相濟的民族政策,一方面平定葛爾丹和大小和卓的叛亂,另一方面又修建承德避暑山莊,以拉近與少數民族的關係。這些措施,進一步促成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近代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歷史,就是一部任人宰割的民族屈辱史,同時也是一部同仇敵愾的民族抗爭史。而中華民族的概念,就是在這一歷史時期提出來的。它凝聚了人心,推動了民族獨立運動和解放事業的發展。

總而言之,華夏族是在先秦就已經出現的民族稱呼,而漢族則是在兩漢時期建立在華夏族基礎之上的新稱呼,漢族則又是中華民族的主體。


龍戰於野888


華夏族

華夏一詞最早出現於周朝《尚書〉,原始社會末期,為爭奪部落聯盟首領,部落之間爭鬥不止,後來,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並征服周圍一些部落,經夏、商、周融合的發展,華夏族基本形成,其範圍包括今天的河南省大部分以及河南周圍的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陝西省東部和山東省西部的黃河中下游廣大地區,亦稱中國(周邊地區北方稱狄,南方稱蠻,東邊稱夷,西邊稱戎),居住在這一地區的居民稱華夏族。華夏是漢族前身的稱謂,所以至今華夏仍為中國的別稱。

中華民族

中華民族是對中國境內各民族的總稱,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有五十六個民族,在幾千年的抵禦外敵入侵和生產生活活動中,如兄弟般一家,逐漸融合,共同為我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輝煌的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漢族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的後裔,即炎黃子孫,在先秦時期自稱華夏,漢朝建立後又逐漸出現了另一個稱謂:漢族,但原先的稱謂"華夏"並沒有消失,而是與漢族這個稱謂一起使用至今。漢族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從未中斷、人口最多的民族。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統計,大陸地區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1.51%。


紙都溪人84246086


華夏族,漢族,中華民族是中華民族不同歷史階段的名稱。

華山被尊為華夏文明根脈,是中華民族的聖山,又稱中華山。華夏、中華之華,即源於華山。

夏即秦地,即陝西。

西漢揚雄《方言》“夏,大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物之壯大者而愛偉之,謂之夏”。秦地稱大為夏。

《史記•吳泰伯世家》“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秦地即周舊地就是夏。

……

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中國西部地區稱為夏,夏有雅正大等義。宗周詩篇稱雅詩,秦風詩篇稱夏聲,夏聲就是雅詩。東方齊魯衛等大國諸侯本是從西方(陝西)遷來的所以稱東夏,東西合稱諸夏”。因為陝西稱夏,所以遷到東方的姬姓諸侯國稱東夏。

綜上,陝西稱為華夏,周人發源於陝西,所以周人也自稱華夏。

周滅商後,東方華夏化,華夏就成了全民族的名稱。經過秦漢,華夏

族稱漢族。中華民國成立後,開始採用中華民族代替華夏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