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特產醬菜,清道光年間曾被列為皇宮貢品。

說道特產,我覺得最好的理解,就是別的地方沒有的東西,可以稱之為特產。特產可以是吃的、用的(個人覺得喝的、玩的幾乎其他地方都有)。下來說一下我們潼關縣城的特產,上一篇文章講到潼關肉夾饃、鴨片湯和黃河鯰魚湯,這次就不在講述了。下面講述一下我們的潼關醬菜。

潼關特產醬菜,清道光年間曾被列為皇宮貢品。


  潼關醬菜是渭南市潼關縣的傳統名菜,屬於陝西省名優食品之一。源於唐代貢品。其製作工藝精細,色澤鮮潤、紅中透黃、鹹度適中、微甜脆爽。品種有八寶醬菜、蘿蔔醬菜、連皮醬筍、五香花生、五香麵醬、潼關小菜等三十餘種。一九一五年獲巴拿馬世界名特食品博覽會銀獎。載入《中國土特名產》和《中國土特名產辭典》等。

  潼關醬筍創始於清代康熙年間,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最初由山西省臨晉縣(今臨猗縣境內)陶康村籍姚三才的曾祖父試製成功。其人在陝西潼關縣城開了一個菜店和醬製品。因新鮮蔬菜不易久存(那個時候也沒有冰箱、冷庫的)為了減少蔬菜損失,常注意鑽研蔬菜的貯存問題,以及淡季的蔬菜供應。先以陶瓷盆罐加鹽試醃萵筍,邊試邊改進,後來又用麵醬醃曬,獲得成功,製出的醬菜味道鮮美,生意興隆,就在潼關石橋西開設了一個專門經營醬菜的店鋪,名曰“萬新合”醬園。

潼關特產醬菜,清道光年間曾被列為皇宮貢品。


由於經營有方,規模不斷擴大,至清嘉慶八年(1803年),資本發展成萬餘兩白銀,專賣醬筍醬菜,相繼增設“萬盛合”、“萬順合”等十多家分號醬園。分佈於潼關、華陰、渭南、西安、咸陽和漢中等地。經營醬筍、八寶醬菜、醬瓜、糖蒜、麵醬和豆醬等醬貨,尤以醬筍和八寶醬菜最負盛名。因產品精良,店鋪增多,皆以“萬”字冠其名。據清代《內文獻》記載:“陝西潼關久著歷史,而城內外潼河沿岸水土優美,所產之醬筍醬菜為全省之冠。清時列為貢品。萬盛源自清道光年間,專制新品,歷百餘年,精益求精。”清代道光年間,曾被列為皇宮貢品,稱為“廷筍”。

潼關特產醬菜,清道光年間曾被列為皇宮貢品。


  據介紹,1916年,貴州茅臺酒和潼關醬菜同去參加巴拿馬世界名特產品博覽會。會上,洋人對中國盛酒的陶罐根本不屑一顧,急中生智的清政府官員一下子敲碎壇罐,頓時,酒香四溢,一片譁然;而盛有潼關醬菜的竹簍則不啟封卻醬香撲鼻,引起眾人垂涎……結果潼關醬菜與貴州茅臺酒雙雙獲獎。

  魯迅先生在國立西北大學講學後,又專程由水路東行,到潼關購買醬菜。

  據《魯迅日記》載:“午抵潼關,買醬萵筍十斤……”回京後,大多分送親友,有人說是他學叔祖的樣子,可他說,因為醬萵筍風味獨特,作為出遠門歸來的禮品是最好不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