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葡萄酒證書真的很重要嗎

這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的富足,葡萄酒慢慢成為平常人家也能喝上的一種飲料,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聽到“葡萄酒證書”這個名詞,那麼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它對於人們來說真的很重要嗎?以下,小編將從幾個方面對這個問題進行我的回答,希望看完我的回答後能夠讓你對這個問題有新的認識。

你說葡萄酒證書真的很重要嗎

現在的品酒師,侍酒師到處都是。凡是考過證書的,不管什麼程度,一律自稱品酒師,凡是在餐廳倒過酒的都叫侍酒師。更有甚者,掛個某某葡萄酒公司的職位,後面再加上獨立品酒師,試問,何謂獨立?也有甚者,喜歡把倒酒叫做侍酒,動不動就是今天我給你侍酒,這兩個字倒過倒是真的。

在這個年代,我們連品酒師和侍酒師都沒定義清楚,如何去規範管理? 只要在微博上談論到葡萄酒證書,就會有很多人出來對號入座,其實我很理解這個現象。葡萄酒的證書考試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根本什麼都不算,複習一個禮拜,拿個pass不成問題,也就是因為WSET 3級開始是英文的,所以才會那麼少人,如果哪一天WSET 4改成中文考試,那就不會在大陸地區就那麼區區的幾個,還大部分都是國外留學的了。

也不要忘記還有一些渾水摸魚之人,考場作弊的並不是沒有,那天在考4級第一部分考試的時候,我隔壁的同學看著手上什麼東西,然後再在考卷上寫下一些我想是要點的東西,然後才開始照這些要點寫他的文章。說完別人,再說說自己,雖然現在已經在考四級,可是一直到現在我才有信心去裸考3級,四級的知識量對我來說,一個月讓我學一個單元,實在是力不從心,所有的這些知識必須得到沉澱,而沉澱則必須通過長時間的實踐。

再回到吐槽上來,有些人考完一個證就開始到處招搖(有的甚至只是考過初級),傳播一些不正確的知識,也怪不得會被一些積累了很久經驗的前輩鄙夷。有一個道理我們都懂,人無完人,人必定會出錯,就算是前輩也會,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自己鑽研的精神,只要你有興趣把問題搞清楚,那犯錯也並不可怕,我相信一次錯誤的經驗比一次認真的學習更深刻。在這一行我是如履薄冰,真的一點都不誇張,第一是我怕傳播一些錯誤的信息,那影響的可能不只是今天坐在你面前的人,第二是我德行不好,說話太尖銳,也許只是想討論問題,可是卻變成了質問,樹敵太多。在每次寫什麼或者出去講解的時候,必定要查閱多本書籍或網站,只求萬無一失,就算有所失也必定能說出出處,而不是信口胡掐。其實我只是舉個例子,我只想那些想靠證書招搖的人可以真的有東西可以招搖,而不是隻是靠那一頁紙,請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職業,尊重那一張紙。 還有一些人把酒評寫的天花亂墜,無數種沒有聽過的水果,各種聽不懂的形容詞,那些如歌詞般的詩句,有時候甚至能身臨其境,置身各種幻想之中。

曾經見過一段酒評,對紅酒香味的描述居然用到了超過10種香氣,用盡全力去聞香,對於葡萄酒的口感卻不見描述。紅酒,是一種飲料,飲料是用來喝的,不是香水。那些人只看到了國外酒評家表面上對香味的描述,就依樣畫葫蘆,可是卻忘記去學習聞香背後的學問,去研究這些香味的由來,是因為品種還是因為種植?還是因為後期釀造賦予的香氣?更何況,對於普通飲酒之人這些香味的參考價值十分的低,每個人的感官不同,聞到的香味自然不同。而品酒筆記對我來說更是一個自我學習的東西,用每一個元素來了解熟悉葡萄酒的產區,品種,天氣特徵,所以之後我也很少公開我的品酒筆記,第一不想影響其他人的感官,讓人先入為主,第二品酒筆記對於其他人來說沒什麼參考價值。

這也只是我的個人觀點,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方式,別人可以寫,我也可以吐槽。 還有如何判斷一個人對葡萄酒有沒有認識呢?很簡單,就是問問題,可是什麼都不懂的話問什麼問題呢?也很簡單,問“為什麼呢?”,不用多,不懂得高人前輩只要你問三次“為什麼呢”應該你跟他的談話就會終止了。有些前輩高人都不會直接回答你的問題,比較一般的結尾都會是“你多喝就懂了”,要不然就是“下次你私底下問我”,比較聰明一點的呢一般會反問你問題,一直問到你沒問題為止。

說了這麼半天,就是想說,可以忘記這些名頭嗎?我知道,對於不懂不葡萄酒的人,這些名頭很能忽悠人,可是在面對葡萄酒的時候我們可以平等一點麼?用最平等的心對待每一瓶酒每一個人,這真的很重要。

聽完我的分析,不知道你是否能夠對這個問題形成自己的看法。總而言之,證書作為各行各業合格的標誌,它無疑在社會上會受到一些人的追捧,甚至成為評價一個人的專業程度的重要憑證。而葡萄酒證書作為在葡萄酒世界出現的東西,它自然也有它存在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