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改變了歷史的小人物?

秦雲漢月


一個商人,用謀略救了一個國家,算不算得上是小人物改變了大歷史?

這個商人叫弦高,被他就下的國家叫做鄭國!

事情是這樣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公元前628年,晉文公重耳病逝,趁晉國國喪期間無暇他顧,一心想要向東擴張秦國勢力的秦穆公趁機派兵攻打鄭國!


秦軍以孟明視為大將,以西乞術,白乙丙為副將,發兵攻打鄭國!

秦鄭兩國相距甚遠,為了能夠一舉得勝,秦軍偷偷的行軍,準備攻其不備,偷襲鄭國!

可是,沒想到的是,秦軍在行軍之時,卻被前往周王京畿之地做生意的鄭國商人弦高發現,在得知秦軍是要去攻打鄭國之後,弦高急忙派人趕回鄭國報信!

同時,弦高偽裝成鄭國使者,帶著十二頭牛前往秦軍軍營,犒勞風塵僕僕的秦軍!

公元前627年,秦軍行進至滑國地界,突然有人攔住秦軍隊伍,並自稱是鄭國使者,要求面見秦軍統率!


孟明視十分吃驚,並親自接見了“鄭國使者”,詢問其來意。

“使臣”說:“我叫弦高。我們的國君聽到三位將軍要到鄭國來,特地派我送上一份微薄的禮物,慰勞貴軍將士,表示我們一點心意。”

接著,他獻上4張熟牛皮和12頭肥牛。

秦軍本打算偷襲鄭國,如今情況,貌似鄭國已經知道了秦軍的意圖,怕是早已做好了準備!

於是,三個秦軍將領一商議,覺得去鄭國已經沒有意義,遂滅掉滑國,搬師回國了!


就這樣,一個商人,用自己的計謀,救了自己的祖國!

這就是後世著名的“弦高犒師”的故事!


Mr說四川


1918年9月28日,法國的馬爾寬渡口發生大戰,英軍的炮彈鋪天蓋地般向德軍的陣地轟炸。

那時,29歲的阿道夫·希特勒還是一個小小的傳令兵,下士軍銜,奉命來此傳達上司的指示。當他剛剛進入德軍陣地,躲進戰壕,一發炮彈突然降落在他的不遠處,隨著“轟”的一聲爆炸,希特勒渾身裹著血與泥土暈倒在了壕溝。

不久,希特勒悠悠地醒了過來。當他睜開迷茫的眼睛,發現四周靜悄悄地,已看不到戰壕中的一名德軍士兵的身影。

突然,希特勒發現遠處一名英國士兵正拿槍向自己瞄準。而他只是一臉懵懂的望了對方一眼,便一瘸一拐地仰著頭向遠方走去。

當時,不知這名英國士兵處於什麼樣的心理,或許是人道主義情節吧,也可能是突發惻隱之心,竟然沒有忍心扣動扳機。不一會兒,希特勒便消失在了他的視線之中。

就是因為他沒能射出的那顆子彈,後來竟然讓世界變成了地獄。

1938年,英國首相張伯倫應邀來到希特勒的伯格霍夫別墅(Berghof),打算商談“慕尼黑協定的細節”,他忽然發現客廳的牆壁上掛著一副一戰英國士兵的畫像。當時,他很好奇,問起緣由。

希特勒告訴他,畫中右下角的那位士兵是個英雄,也是自己的恩人。原來,1918年的一天,希特勒在看英國的報紙時,發現一名因作戰英勇榮獲“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的英國二等兵,對方的名字叫亨利·坦迪,出生在英格蘭的雷明頓小鎮,1910年加入英國陸軍步兵團。在馬爾寬渡口的戰役中,亨利·坦迪(Henry Tandey)完全有機會將他射殺,但是善良的亨利·坦迪卻放過了他。

因此,希特勒委託張伯倫回到英國後,向亨利·坦迪轉達他的謝意。

數月後,張伯倫回到英國,便致亨利·坦迪轉達希特勒的謝意。誰知,亨利·坦迪對此事竟然沒有一點印象。

1940年,當記者採訪亨利·坦迪並提到此事時,他說:“假如我曾經確實放過了這個魔頭的話,那麼我真後悔沒有當場射殺他。”

如果,當時亨利·坦迪手指能稍稍動那麼一下,那裡還有後來的希特勒,世界格局也不知會變成一副什麼模樣?


祥子談歷史


《荊軻刺秦王》中有這麼一句話:“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

公元前227年,強大的秦國先滅韓國後兼併了趙國,於是燕國成了雄心勃勃的秦王嬴政下一個目標,當時燕國太子丹憂心忡忡,知道秦軍踏平他的國家只是時間上的問題,於是孤注一擲,派人刺殺秦王。


刺客荊軻提著秦國叛將——樊於期的人頭和燕國督亢地圖來到了秦都——咸陽,經嚴格檢查後,荊軻在朝堂上覲見秦王嬴政,當他展開督亢地圖時,圖窮匕首見,毫無防備的秦國君臣被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嚇得不知所措,秦國又有規定不準大臣們帶兵器見君王,宮廷侍衛握著武器,都排列在宮殿臺階下面,沒有君王的命令也不能上殿。當危急的時候,來不及召喚階下的侍衛,大臣們只能看著乾著急。



秦王嬴政一開始掙扎,扯斷了衣袖,急忙繞著柱子跑,腰中寶劍因太長,一時拔不出,又急又怕,就在荊軻快要追上時,秦王侍醫夏無且將藥囊當做武器丟向荊軻,得到這片刻時間,秦王把長劍揹負拔出,擊殺了荊軻。

這件事後,秦王賞賜夏無且黃金200鎰,稱無且愛我。夏無且醫術沒有什麼突出,以這次表現聞名。


夏無且只不過是很普通的侍醫罷了。在當時危急時刻,一個下意識的投擲動作,卻為秦王嬴政爭取了時間,反殺荊軻。而秦王嬴政在此後發怒滅燕,後又數年間踏平了其他諸侯國,結束了中國500多年諸侯紛爭的局面,實現了中原的統一,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開闢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時代!


散談歷史


啥是小人物?皇族中地位低是小人物,平民中出身貧賤是小人物,工作努力一事無成是小人物······不好定義,因為偉人大多是從小人物成長的,鄉痞劉邦、沒爹的孩子鐵木真、要飯的娃朱元璋······當年都是小人物,卻成為一代天驕。

就拿秦朝滅亡的事說吧,秦朝滅六國後,諸侯國的大佬們死的死,降的降,活著的也被打慫了,誰也不敢輕舉妄動。這時候出來幾個小人物,撼動了大秦的根基。

陳勝、吳廣,就是兩個不起眼的農民,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胸無大志。

後來被強拉著服兵役。因為長得個大些,被封為臨時的小頭目,結果遇到大雨天,誤了日期。兩人一合計,反正去了也是死,不如造反,說不定還人多活幾天。他們也知道自己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人微言輕,沒人響應咋辦?於是想了個有煽動性的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號召力還是不夠,咋辦?就憑藉神鬼的力量了,於是往魚肚子裡塞塊破布,寫上“陳勝王”;晚上到廟裡假裝狐狸叫:“大楚興,陳勝王!”讓大家認為是天意。再借楚國大將項燕的名聲,兩個小人物自己肯定沒想到,為了活命的舉動辦成了驚天動地的大事

——舉起了中國農民起義的第一杆大旗。

在陳勝吳廣的號召下,掀起了全國的反抗熱潮,鄉痞劉邦、復辟者項羽也揭杆而起,滅掉了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國。

正是:

匹夫一怒,血濺五步。

振臂一揮,大秦謝幕。


聾王異史


小人物的作用不可低估,有時候確實也能改寫歷史。下面就說一個幾個金國小百姓,嚇退蒙古名將哲別的真實故事。

金大安三年、蒙古成吉思汗六年(1211)七月,成吉思汗發起了對宗主國大金的攻伐。曾經金戈鐵馬、稱雄北方近百年的女真人,早已失去當年的神勇與雄風,被剽悍生猛的蒙古鐵騎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成吉思汗命令左帥哲別掛帥出征,攻打金國西京大同府外圍屏障烏沙堡(今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興和縣)與其後背的烏月營,進而窺視西京。金國大將通吉思忠與完顏承裕剛剛修繕好這兩座營壘,還沒來得及布兵設防,蒙古軍的先鋒官耶律阿哈便率領輕騎兵突然殺來,一舉攻破烏沙堡與烏月營,通吉思忠等人退兵東走。蒙古軍乘勝追擊,攻克了白登城(今山西陽高縣東南)順勢攻打金西京。金守將堅守六天,棄城逃走。

蒙古軍揮師東進,於野狐嶺(今河北萬全縣西南)大破三十萬金軍,哲別趁勢揮軍攻打今中都大興府(即燕京,今北京城西南隅),兵逼居庸關(在今北京市昌平區西北,為長城重要關口)。金守將完顏福壽丟棄險關遁逃,哲別率軍入關,進迫中都,巡邏騎兵在中都城外耀武揚威,都城戒嚴。金主衛紹王完顏永濟驚恐萬狀,不敢留在京城,便打算由五千細軍護駕跑到南京(今河南開封市)避難。

此時,細軍中的五百將士極有鬥志,他們相互激勵,誓死保家衛國,殺傷了不少蒙古軍將士。一路勢如破竹的哲別猛然遭到金軍的頑強抵抗,心裡感到挺納悶兒,一時摸不清底細,便抓來幾個金國百姓詢問道:“這支軍隊挺能打,他們有多少人?”這幾個鄉民遂連蒙帶唬地欺哄說:“足有二十萬!”

以驍勇善戰著稱的哲別也有知道害怕的時候,他聞聽城內有“二十萬”勇猛敢戰的軍隊,遠遠超過自己的軍力,不由心生畏懼,於是襲擊了金國的養馬場,驅趕馬匹撤軍了。

蒙古軍撤走,衛紹王也就打消了南避的念頭,金國首都暫時躲過一劫,大金國祚又得以延續了二十三年。

五百女真勇士的奮起抗擊,使得蒙古軍主帥產生了錯覺;幾個金國小草民的借題發揮,以虛言假話騙退嚇跑氣勢如虹的蒙古軍,延緩了滅國之災,堪稱大金續命的救星,保家衛國的功臣。


風光藝境


1631年,皇太極兵圍大淩河,已經開始仿製火炮的清軍在圍城戰中依然有點不適應,未能短期內攻克。兵部令副總兵張燾領參將黃蜚及登州騎兵參將孔有德移師旅順雙島,渡海解圍。然而兩個月過去了,張燾依然沒有出海,他宣稱自己遇到了萬年不遇的、長達兩個月的颶風。

海路既然不行,那就走陸地好了,登州巡撫孫元化又急調孔有德從陸地馳援大淩河。他給了孔有德800大軍,孔有德表示老子雖然沒文化,但還是會識數的,吳襄帶著4萬人過去都叫皇太極糊了一臉,我這800人上去還不是一樣送菜?

識數的孔有德磨嘰了一個月才把兵聚齊,用堪比烏龜的速度開始向遼東走。也該著這哥們倒黴,一路上不是大雨就是春雪,部隊的給養完全跟不上。而且他帶的遼東兵和當地人一直就有矛盾,說來還是毛文龍造的孽,當年他在皮島沒事就被斷給養,毛文龍也是有脾氣的,你不給錢我就自己去山東拿,一來二去仇就大了。

所以孔有德這一路和走敵佔區沒啥區別,沒地方住宿,沒地方買糧食。就這麼飢寒交迫的到了吳橋,吳橋的縣令更乾脆,深知兵過如洗的畢自寅默許了縣人閉門罷市。大頭兵沒飯吃自然要想辦法,一個小兵偷了一隻雞吃掉了。然而那並不是一隻普通的雞,那是新城大戶王象春別莊的雞。

看守別莊的王象春從子王輿文表示這事兒沒完,這小破孩動用了王象春的名帖,甚至親自到軍營找孔有德討說法。在明朝當兵的絕對是不敢惹士紳大爺的,孔有德連忙表示加倍賠錢。王輿文鄙視的看著孔有德,你丫覺得我沒讀過書?他問孔有德“軍法怎麼說”?

話說到這孔有德也就明白了,依軍法士卒行竊當“穿箭遊營”,就是從耳朵裡懟進一支箭,基本上懟完也就活不了了,人家這是奔著償命來的。惹不起士紳的孔有德就把那偷雞賊給穿箭遊營了,然後一群大頭兵也就果斷的譁變了。

孔有德也是點背,本來士兵譁變他跑路就完了,這倒黴玩意還被花光軍餉沒法交差的李九成給抓住了。這下局面就無比尷尬,孔有德不造反就得被譁變士兵殺,造反估計得被朝廷殺,怎麼都是個死。越想越窩火的孔有德一咬牙就開始報復社會,帶著這幫遼東兵在山東大殺特殺,史書記載“糜爛百里,生靈塗炭,死者以十萬計”。

按道理說這次吳橋兵變最多也就是一次規模較大的譁變,在明末時有發生,並不足以改變歷史。可是問題在於被擊敗的孔有德帶著數萬兵馬乘船投了皇太極,同時帶去的還有大量船隻、火炮、造船工匠、火炮工匠、炮手,甚至還有葡萄牙籍火炮教官。不出數年,清軍就擁有在質量上遠超明軍的火炮,並且補足了沒有水軍的短板。整個軍事工業水平和明軍完全逆轉,清朝的崛起再無法阻擋。

吐槽機吐槽

就這樣,一個剛有功名的小屁孩改變了歷史的走向,讓清朝從短板明顯的地方割據政權變成了擁有完備軍事製造體系的可怕國家。山東本來是進攻清朝的橋頭堡和後勤基地,在清軍擁有渡海能力後,完全變成了被劫掠的重災區。


歷史吐槽機


歷史總是充滿了“蝴蝶效應”,一個小人物的某一個舉動,可能改變的是整個歷史的走向,下面我就我所知道的小人物一一盤點一下(既然是小人物,自然很多是沒有留下準確姓名的):

1、田父

田父不姓田,他只是生活在秦末時期一個普通的種田老頭。據《史記》記載:當年楚漢相爭,項羽戰敗,想要逃回江東重振旗鼓,但偏偏走到陰陵迷路了,這個時候田父出場了,他告訴項羽回江東的路向左,結果導致項羽陷入大澤中,被漢軍騎兵追到,最終絕望的項羽自盡身亡。

需要指出的是,這個田父可不是劉邦提前安排的,因為劉邦並不知道項羽的行進路線,負責他直接安排伏兵就是了,何必安排一個種田的老頭呢,而項羽最終不肯過江東選擇自盡,也可能跟這個種田的老頭有關,因為種田的老頭代表的就是人心,項羽從田父這件事上恐怕看到的是自己已經失去人心了,所以才執意自盡。

2、東晉傳令兵

東晉時期,北有後趙,西有成漢,東晉荊州刺史桓溫想要重新收復失地,他的首要目標選定了西邊的成漢。公元346年,桓溫統率大軍以閃電戰一路從荊州打到了成都,但因為孤軍深入,晉軍兵力不足,成漢皇帝李勢調集數倍兵力,包圍了桓溫,晉軍前鋒傷亡慘重,參軍龔護戰死,就連桓溫的坐騎都被敵方一箭射中,差點丟了性命。

鑑於戰事不利,桓溫下令退兵,結果晉軍傳令兵因為太緊張,把原本的退兵號令傳成了進攻號令,原本正在潰退的晉軍不得不向前發起了衝鋒,這個舉動頗有點像李雲龍從正面突圍的劇情,成漢大軍原本正在追擊,突然看到晉軍居然掉頭朝自己衝過來了,不明就裡的成漢大軍也慌了神,誤以為對方援兵到了,掉頭向城內逃竄。最終成都這座堅城失守,成漢滅亡,東晉實現了劃江而治,而後裡的南北朝奠定了基礎。

3、楊喜

原本是秦朝的騎兵,劉邦進關中時投奔了漢軍,成了一名小小的武官,在追殺項羽時,楊喜有幸得到了項羽的一支殘肢,受封赤泉侯,名列漢初猛將。也正因為這次立功,楊喜從一個不入流的武官,成了西漢的侯爵,楊姓也因此成為關中大姓,幾百年來將相輩出,700多年後,更是出了千古一帝:隋文帝楊堅。隋朝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就不用贅述了。

4、夏無且

秦始皇的隨侍醫官,荊軻刺秦中的關鍵人物。大家都知道,燕太子丹借獻圖割地的名義,想要荊軻趁機刺殺秦始皇。按說,在兩國邦交如此重要的場合,醫官是沒有資格站在朝堂上的,更何況是離秦始皇如此近的位置。但碰巧荊軻刺秦時,夏無且就站在秦始皇附近,當秦國大臣、衛士被荊軻的突然行刺嚇傻,全部站在那圍觀秦始皇被人追殺時,是夏無且急中生智,扔出了手中的藥箱,砸中了荊軻,這才避免了秦始皇遇刺,否則中國第一次大一統不知道會因為秦始皇的意外死亡,又要推遲多久。

5、許貢門客

許貢是東漢末年的吳郡太守,因為寫信提醒曹操防備孫策,結果被孫策殺掉。在諸侯攻伐割據的東漢末年,這件事頂多是一個小插曲,但偏偏許貢有3位忠誠的門客,在主人死後,這三位門客中的一位,居然成功擊傷了小霸王孫策,而孫策也因為這次刺殺事件身亡。

顯然,如果不是26歲的孫策意外身亡,恐怕就不會有後來的孫權什麼事了,而如果孫策當時還活著,曹操進行官渡之戰時,誰也不敢保證孫策會不會在背後突襲那麼一下,導致曹操被袁紹擊敗,從而徹底改變歷史走向。

6、宋軍小兵

宋朝的小兵曾多次改變歷史走向,第一次是在宋真宗時期,宋遼大戰,結果宋軍小兵用八牛弩射殺了遼軍主將蕭撻覽,自此,遼軍徹底放棄了南下的念頭,與宋朝簽訂了《澶淵之盟》,宋遼自此維持了百年的和平局面。

第二次則是在宋理宗時期,蒙古大汗蒙哥親率大軍攻打南宋的巴蜀,結果釣魚城一戰,宋軍小兵用火炮擊殺了蒙哥,直接導致了蒙古大軍的全線敗退,忽必烈也藉此成功上位,蒙軍對歐洲的攻勢也徹底改版,這場戰役也被歐洲人叫做“上帝折鞭處”。

7、郭循

諸葛亮死後,費禕主政,一改以攻為守的北伐策略,罷兵休戰,休養生息,當時姜維繼承諸葛亮的意志,希望繼續推行北伐策略,但因費禕的限制,姜維的軍事行動,兵力均不過萬。如果蜀漢按照費禕的路線,休養生息幾十年,那三國的格局恐怕會出現另外一番景象。但偏偏這個時候蜀漢來了一位名叫郭循的魏國降將,這哥們不甘心被俘虜,刺殺了蜀漢大將軍費禕。自此,姜維上位,重新恢復先軍經濟體制,傾舉國之力北伐。可惜,北伐並未取得預期的效果,反而徹底拖垮了蜀漢的經濟,導致人口出現負增長。

蜀漢滅亡時,全國總人口甚至不足百萬,要知道劉備得益州時,人口就已經有百萬之眾了,但過了近半個世紀,蜀漢人口不僅沒有像魏、吳那樣增長,反而出現了下滑,結果導致鄧艾偷渡陰平後,蜀漢百姓沒有奮力抵抗(民心已失),反而紛紛逃亡,坐視了蜀漢的滅亡。


秦皇漢武


通常印象裡,歷史是由那些大人物所改變的。吃瓜群眾的作用,似乎不大,而在群眾裡面的小人物,有時候,也會使歷史的天平傾斜。

秦朝的陳勝、吳廣,只是大澤鄉的兩個小人物,才能不及中人,卻能夠揭竿而起,天下雲集而響應,成為了秦朝滅亡的導火索。

其實不是這兩個人有多厲害,他們最終被他人所殺,中道崩殂,就說明了這點。賈誼的《過秦論》裡也提到,他們才能不及中人。否則的話,推翻秦朝當上領導人的,就是他們哥倆了。

天下苦秦久矣。在秦的暴政之下,百姓生靈有倒懸之急,亟需要有人來打破這個局面,解救勞苦大眾。陳勝、吳廣的出現,乃是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順勢而為。即便沒有陳勝、吳廣,還有張三、李四出現,來點燃這個導火索。


果不其然,陳勝、吳廣的星星之火,最終成為燎原之勢,發展到最後,只剩下劉邦和項羽在角逐,最後劉邦勝出,天下一統。

後來的小人物們,比如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曾經是個和尚和乞丐。闖王李自成,只是一個基層驛站的郵差。太平天國的領導人洪秀全,是個科舉制下的失敗的讀書人。這幾位小人物,最後都改變了歷史發展的走向。

可見歷史的走向,並不全是由大人物決定的,一些小人物,在歷史的畫卷中,也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劉邦建立的漢代,自然要區別於秦國的暴政,要對百姓好一些,才不至於出現陳勝和吳廣那種起義事件。但是他的子孫後代忘了這點,以至於東漢末年分三國,一切又要重新再來,避免不了秦朝的命運。

在當時的環境下,小人物被逼無奈,被歷史的波浪,推向了高峰,成為了後人眼裡的大人物。

小人物不是偶然出現的,他是在一個環境裡醞釀了很長時間的必然結果。在歷史發展的關鍵節點,一個小人物的重量,也能使歷史的天平傾斜。成為了後人眼中的大人物。

小人物和大人物之分並不重要。是否造福了當時的黎民百姓,才是眾人關注的焦點。有些由小人物引發的朝代更迭,值得後來的皇帝們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管理好這個國家。但是後世皇帝們似乎記吃不記打,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又會重新激化社會矛盾。然後再出來一個小人物,建立一個新的朝代。

小人物也好,大人物也罷。在歷史節點的那個位置,他們發揮了相似的作用,對歷史的走向,或多或少的發生了改變。後世的人們記住了這些人。

上面提到的,是有名有姓的小人物,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小人物,集合成一個整體,對歷史發生了作用,是他們成就了那些有名有姓的人,所謂一將成名萬骨枯。一個成名的人後面,有千千萬萬不知名的小人物的付出。換句話說,不是有名有姓的人改變了歷史的走向,而是這些不知名的小人物,在歷次歷史的關鍵節點上,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一往文學


東晉時,謝安指 揮的淝水之戰,擊敗前秦百萬大軍,延長了東晉壽命。若沒 有這場戰爭,歷史定當改寫。而這場戰爭中,有個小人物叫朱序,他為戰爭致勝起到了重要作用。

隱秘的朱序,淝水之戰的暗哨

人們都知道,謝安指揮的淝水之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是為經典。謝安致勝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間諜戰上勝了一籌。

故事主角朱序,就是謝安佈局在前秦軍隊中的暗哨,他為淝水戰爭的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78年四月,前秦苻堅派出步騎十多萬,兵分數路,大舉侵晉,合圍要地襄陽。當時,東晉雍州刺史朱序在此鎮守。

朱序是名將出身,祖上都是能征善戰之輩,因此未免侵敵。襄陽雄踞漢江中游,秦軍要攻襄陽,必渡漢水。朱序以為,秦軍沒有船隻,難渡漢水,所以疏於防備。誰知,秦軍竟然率領騎兵五千,浮渡漢水,直逼襄陽。

朱序得報,倉促應戰。手忙腳亂中,只佈置好了中城守兵,外城還來不及嚴防,前秦軍隊就已攻進來了,奪走了晉軍的百多艘戰船,藉此把其餘軍隊全部渡過漢水。

朱序的母親韓夫人,非等閒女流,聰明之致,早年隨夫朱燾征戰,頗知軍事。襄陽被圍時,她登城察看,巡視城防。在西北角,她看到城牆不夠堅固,需增強防禦能力,就親率家婢,並招募城中婦女,一日一夜,竟在旁邊增築一道內城。


工程完工不久,秦軍果然從西北角發起猛攻,並很快攻陷,湧進城來。幸有新城兀立,阻擋秦軍,晉軍堅守,得以擊退苻丕。至此,襄陽人才知道序母見識不凡。後人為了紀念韓夫人築城抗敵之功,稱此段城牆為夫人城。

就這樣,雙方打打殺殺,相持了數月,到了暮冬時節。苻堅耐心不足了,遣使給任前軍統率的弟弟苻融下了最後通牒,來春不捷的話,苻融就請自裁謝罪。苻融於是開始瘋狂進攻,朱序固守,殺傷秦兵無數,丕引退數里。朱序以為敵軍剛退,不會馬上再來攻,就放鬆了守備。誰知只過了幾天,秦軍突然而至。朱序手下都護李伯護已與敵私通,拔劍傷了朱序的馬,朱序墜地被擒。朱序的母親,甚是智勇,亂戰中竟帶著數百人脫離險境,逃出襄陽,不知所終。

後來,苻堅殺了李伯護,認為他叛主不忠。苻堅稱讚朱序有氣節,封他為尚書。

383年,苻堅以投鞭斷流之勢,率大軍南侵,企圖一舉滅晉。這個時候,判斷失誤,以為朱序在秦多年,已為己所用,遂派朱序去勸降東晉都督謝石,展示秦兵軍威。誰知,朱序內心向晉,暗中對謝石獻策說:“秦兵不下百萬,如果同時並至,東晉肯定打不過。現在要趁他們兵力沒有集齊,快速攻擊,破其前鋒,就可挫前銳氣,接下來也許就不戰自潰了。”

晉軍採納了朱序的建議,選出精銳將士,先在洛澗破了前秦的先頭部隊,然後在淝水與秦軍隔河對峙。這樣布好局之後,謝安心裡有了底,就到東山下棋去了。

晉軍要求秦兵略向後移,以利渡河做戰。符堅也是熟讀兵書之輩,想等晉軍半渡時猛攻,就答應晉軍請求,指揮軍隊稍稍後退。

  由於軍隊太多,首尾不能相顧,在秦軍後移時,朱序乘機在軍後高聲大呼:“苻堅已敗,苻堅已敗——”秦軍遂驚恐潰退。晉軍飛渡淝水乘勢攻擊,秦軍兵敗如山倒,百萬雄兵的神話如煙消雲散,徒留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等成語,讓歷史笑談。

  淝水戰役後,東晉轉危為安,朱序迴歸晉朝,又屢立戰功,到393年才病死。


古古閣100


這個不僅有,而且有的甚至連名字也沒有留下,而有的即使留下了名字,也少有後人聽說。或許在他們看來只是做了一件小事,卻沒有想到會影響整個歷史走向,這便是“蝴蝶效應”了。接下來說說我知道的幾位改變歷史走向的小人物吧。

夏無且:荊軻劍下救始皇

荊軻刺秦的故事我們都聽過,公元前227年,荊軻受燕太子丹的派遣,攜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圖窮匕見後,荊軻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持匕首刺向秦王。秦王驚駭之下,掙斷衣袖抽身而起,想要拔劍反抗,卻因劍長,加上慌張一時拔不出來。


荊軻追刺秦王,秦王只好繞柱而跑,情況萬分危急。而根據秦律,臣子上朝是不能帶兵器的,而宮廷侍衛雖然帶著吳起,沒有秦王的命令也是不能上殿的。因此,大殿上的群臣只能“空手奪白刃”,然而荊軻也不是吃素的,大家一時奈何不了他。

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秦王的侍從醫官夏無且急忙用攜帶的藥匣扔向荊軻,利用荊軻躲閃的機會,秦王這才將劍拔出來,砍斷了荊軻的大腿,荊軻倒下後將匕首扔向秦王,卻沒有擊中。

後來秦始皇賜夏無且黃金二百鎰,曰:“無且愛我,乃以藥囊提荊軻也。”

無名老農:指路害死項羽

楚漢爭霸末期,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戰爆發,項羽以十萬疲兵對抗劉邦數十萬大軍,不敵後退入垓下城,被劉邦幾十萬大軍圍困,“四面楚歌”之後,楚軍士氣低微,項羽無奈之下率八百騎趁夜突圍。

天亮後,發覺項羽陶坡的劉邦派灌嬰率五千精銳騎兵追擊。項羽渡過淮河後,身邊的騎兵就只剩下了一百多人,來到陰陵後,項羽迷路不識途,途中遇到一個老農,向其問路。老農回答“左”。

項羽向左行去,卻陷入了一片沼澤,耽誤了很長時間,導致被漢軍追上,失去了逃亡的時間差。

羊斟:一碗羊肉引發的血案

公元前607年,鄭國出兵攻打宋國。宋國派華元為主帥, 統率宋軍前往迎戰。兩軍交戰之前,華元為鼓舞士氣,殺羊分羊肉犒勞將士,卻因為疏忽忘記了他的馬伕羊斟,沒有給其分上一碗,這令羊斟懷恨在心。

雙方交戰之時,羊斟對華元說道,“分發羊肉的事情你說了算,駕馭戰車這種事情卻是我說了算的。”於是乎,這位馬伕就駕著戰車直接跑到了鄭國大軍當中。

結果,就因為沒有分到那碗羊肉,羊斟就把堂堂的宋軍主帥華元給送到了敵軍陣營,華元因此被生擒活捉,宋軍慘敗。

這便是“羊斟慚羹”、“司馬怒羹”、“因羹而判”、“各自為政”等成語的出處。

而根據《戰國策》的記載,這個類似的時間在中山國也發生了一次,中山國的國王因為忘記給司馬子期分發羊肉,司馬子期心懷不滿存心報復,於是跑去投靠了楚國,把中山國的軍事機密全部透露給了楚王,並鼓動楚王滅中山。此舉果然導致了中山的被滅,中山國王就此開始流亡。

張闓:所殺三人,個個要命

張闓是東漢末年陶謙手下的一位都尉,他先後殺了三個人,卻個個要人老命,可以說完全憑藉一手之力改變了東漢末年初期的政治格局。

一殺曹嵩:曹操在陳留起兵的時候,其父曹嵩並沒有跟隨曹操,而是避難於徐州陶謙處。曹操在兗州站穩腳跟後,便想接父親去享福,結果就被張闓給殺了。結果招來曹操的報復,兩度興兵討伐徐州。結果因為呂后偷襲,曹操被迫退兵,最終便宜了劉備,這對劉備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殺劉寵和駱俊。東漢末年群雄混戰,陳國卻是一片世外桃源,國主劉寵驍勇善戰,保土安民,四訪百姓爭相投奔。可惜陳國夾在袁術、陶謙、曹操等人之間,夾縫中求生存殊為不易。後來袁術跑去向劉寵借糧,被劉寵拒絕。於是袁術便派從陶謙處投靠過來的張闓去刺殺了劉寵和陳國相國駱俊。就此導致陳國衰落,最終併入中原混戰之中。

祝公道:救人一命卻造就“八王之亂”

建安七年(202年),袁尚封郭援為河東太守,派遣其與幷州刺史高幹,又聯絡南匈奴單于進攻曹操。其中郭援率軍攻打河東,一路攻城拔寨,唯賈逵堅守絳邑。

眼看城池不保,絳邑父老意圖投降,但要求郭援不得殺害賈逵。後來,郭援礙於絳邑百姓對其支持,便將賈逵囚禁在了壺關,放在一個土窖中,用車輪蓋住窖口,準備之後再將其處死。賈逵在窖中對看守者說,“這裡難道沒有一個有骨氣的敢來動手,難道要讓義士死在這土窖裡面嗎?”

當時祝公道只是個小兵,負責看守,敬佩其危機之中仍能堅守節操,於是晚上偷偷將賈逵給放了出來,並幫他去掉枷鎖送其逃走。賈逵感恩之下問其姓名,對方卻堅持不肯相告,直到郭援被打敗才知道對方叫祝公道。

▲賈南風和司馬衷

其後郡裡舉賈逵為茂才,被任命為澠池縣令。而賈逵便是西晉開國功臣賈充的父親,而賈充的女兒便是傻子皇帝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正是其直接導致了“八王之亂”的發生,更間接導致了“五胡亂華”的發生。

無名宮女和太監張敏:成就千古仁帝朱佑樘

明憲宗時期,萬貴妃獨寵後宮,但因為其生下的皇長子年僅一歲便夭折,此後再無所出,而明憲宗其他的嬪妃也沒有生下皇子。

當時廣西一位紀姓土司因為叛亂,其女兒紀氏被俘入宮,後來一次憲宗路過,見紀氏美貌,於是留宿一夜,結果紀氏懷孕。獨寵後宮的萬貴妃知道後,命令一宮女為紀氏墮胎,結果宮女不忍下手,回報萬貴妃謊稱紀氏是肚內長了瘤子而不是懷孕,萬貴妃仍不放心,將紀氏貶居冷宮。

後來,紀氏便在冷宮中偷偷生下朱佑樘,萬貴妃得知後又派門監張敏去溺死皇子,但張敏卻冒險將嬰兒藏了起來,每日以米粉哺養。

後來,憲宗日漸衰老卻感嘆沒有兒子,張敏忙將此時彙報憲宗,憲宗這才命人接出皇子。次日便宣佈立其為皇太子,並封紀氏為淑妃,但不久紀氏卻在宮中暴亡,門監張敏也吞金自殺。生怕皇子再出危險的周太后,只能將朱佑樘抱走養在自己的仁壽宮。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萬貴妃病逝後不久憲宗也因悲傷過度去世,皇太子朱佑樘於是繼位,這便是明孝宗,他最終用自己的寬容和勤奮力挽狂瀾,讓明朝得以中興。


諸如以上這種小人物,歷史上肯定還有很多,可惜他們大多數都湮滅在了浩瀚的歷史長河當中,其事蹟並不為後人所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