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哪些皇帝到過西藏、青海、新疆?

用戶64589163



要說中國古代哪位帝王去過西藏,那當莫屬宋朝末帝,為什麼他會選擇去哪麼遠的地方呢,而且算他一個人最出名。先說說背景吧!西藏在當時叫吐蕃,從唐朝一直沿用下來,吐蕃王朝和中原王朝一直處在封閉狀態,由於地理原因,它處在世界屋脊上,中原人很難抵達哪裡,只聽過鼎鼎有名的文成公主,她是建立在內地與西藏最早的橋樑,後來吐蕃宗喇嘛教盛行,他們往往會通過四川和青海兩條路傳入內地,有著名的茶馬古道。直到元朝一切變了,元朝將吐蕃納入版圖,設立總制院轄地,由此結束了吐蕃自唐末以來分裂局面,正式歸中央管轄。


吐蕃人也由此進入元朝朝廷裡面,著名的有國師八思巴,他曾為忽必烈效了不少力,忽必烈之所以能治理好西藏,也在他的功勞,他的家族款式家族居住在薩迦寺,很有名望,他的長輩薩迦班智達曾是闊端涼州會盟主要人物,也就等於薩迦寺是整個吐蕃的核心,八思巴也由此榮耀走到忽必烈身邊為其所用。其次還有桑哥,他是朵兒乾地區的,依靠八思巴認識了忽必烈,從此坐大,管理財務。所以這一時期,吐蕃地區和內地幾乎沒有界限,忽必烈把喇嘛教看得很重要,幾乎當成國教,這就是他為什麼封八思巴為國師緣由。在今天北京中南海有一座白塔,這座白塔就是按照當時趨勢造的,所以吐蕃人來內地很普遍,就像當初和回回人交往一樣,大都成了國際中心。

宋恭宗算不算末代皇帝,當時南宋仍在抵抗,他們還時不時在福建和廣州擁立小皇帝,所以宋恭宗按道理說算正牌末代皇帝,原因是他在臨安坐天下的,接替度宗皇位。臨安攻破後,謝太后和全太后沒辦法挾持恭帝趙顯出城投元。忽必烈念在大局考慮沒有殺他,還封有高官厚祿,衣食無憂,可眼下殘宋仍在抵抗,想試圖拉攏恭帝,謝太后也不習慣居住北方,想回,接著事出來了,恭帝擔憂自己生命受到威脅主動請纓,去西藏修佛唸經。忽必烈一聽到有這麼好的事,擔憂也解除了,派他去西藏修佛,恭帝修佛,實乃避禍,做為敵主之後,蒙古一向有個傳統不可留,他明白早晚會過著阿斗一樣的命運,不如離紛爭之地遠些,他於是選擇去了薩迦寺,歷史上西藏就他一個皇帝去過,至於青海,新疆嗎?


後面歷史沒有提及,前面還倒有二個,像西周周穆王西遊崑崙玉柱,但現在也弄不清他到底去哪了,有的說他去了帕米爾,還有的說他去了崑崙山見披有豹紋的西王母,這靠譜,甘肅嗎,離得近,馬車幾日就到。可還有更離譜的說他去了波斯,甚至到了埃及,有的專家根據日程和距離計算,認為西周之前曾和埃及有聯繫,包括夏商,為此專家都把《山海經》拿出來論證。可不管怎麼說,那只是猜測和傳聞,周穆王去沒去那麼遠不得而知,也許他還沒到過新疆就返師了,原因對面有浩瀚無垠的沙漠和雪山,由於年代久遠,無從考證,只是個傳說,他算被排出來了。

經過秦漢,帝王們幾乎都沒出過遠門,秦始皇排外,原因是他只去過東面,遊山玩水,射大魚,觀蓬萊仙境,封泰山。西域他沒有去過,他說實話不敢去,哪裡都是些不毛之地,有羌人和強大的匈奴。

秦漢後,又是大戰亂,直到隋朝才結束,這時隋朝將一個飛地納入版圖,而且是第一次,那就是青海。是誰呢?就是一向被稱為驕奢淫逸典範的隋煬帝,他有黑的一面,肯定也有白的一面,隋煬帝楊廣客觀上是個具有野心和開拓的帝王,他甚至要超過秦漢,另立輝煌。於是他創下了不少第一,創科舉,建運河,都是他功勞,還有他也是唯一個去過青海和新疆的中原帝王,前提成吉思汗排外,他不是居中原的帝王。 隋煬帝是個實幹家,他二十歲時率領大軍滅了陳國,統一天下,當上帝王后,更是不遺餘力向外開拓疆域,其中在西面也不納掉,他率軍征服了吐谷渾,設立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為了炫耀帝國財富,作為榜樣自己去西域張掖,穿著華麗,招待賓客,威服四夷,頓時伊吾國和高昌國被懾服,不知如此他去過新疆同時還去過蒙古,為了帝國繁榮像國家元首一樣不停出訪國外,而他和他們不一樣,他這次出使無非就是炫耀帝國實力,讓對方臣服而已,可見楊廣有多大宏圖,他要做鴻鵠而非燕雀,對於一向滿腹經綸的他,為此還賦詩一首:

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 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 豈臺小子智,先聖之所營。 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 詎敢憚焦思,高枕於上京。 北河秉武節,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沒,原野窮超忽。 摐金止行陣,鳴鼓興士卒。 千乘萬騎動,飲馬長城窟。 秋昏塞外雲,霧暗關山月。 緣巖驛馬上,乘空烽火發。 借問長城侯,單于入朝謁。 濁氣靜天山,晨光照高闕。 釋兵仍振旅,要荒事萬舉。 飲至告言旋,功歸清廟前。


路漫漫76416489


傳說周穆王曾駕八駿西遊崑崙山並同西王母相會於瑤池,據說瑤池就是今天的青海湖。不過周穆王的故事更多近似於傳說——畢竟要到他重孫的孫子周厲王被鎬京國人趕下臺後的周召共和元年中國歷史才有明確清晰的文字記載。那麼在此之後有哪些皇帝到過西藏、青海、新疆呢?

中國歷史上到過西藏的皇帝只有一位——就是宋恭宗趙㬎,不過當他到達西藏時已不是皇帝了。他是宋度宗的次子、宋端宗趙昰的弟弟、宋懷宗趙昺的哥哥,母親是全皇后,即位前曾被封為嘉國公、左衛上將軍等。鹹淳十年(1274)七月宋度宗駕崩,留下了趙昰、趙㬎、趙昺。這時的趙㬎只有四歲,因此不少大臣認為國家多事之秋宜立長君,然而當時垂簾聽政的謝太后和權臣賈似道都主張立嫡子,由於身為度宗長子的趙昰不是皇后所生,於是趙㬎被立為新君。公元1276年元軍攻陷臨安,謝太后帶著小皇帝趙㬎向元軍投降,隨即包括小皇帝趙㬎在內的南宋皇室作為元軍的俘虜被押解到大都(今北京)。此後他又輾轉來到土番(今西藏)出家學佛,直到1323年5月因觸犯文字獄被元英宗賜死,享年53歲。算下來他在西藏定居35年,其間再也沒有踏入中原和那思牽夢繞的江南故鄉!

去過青海的皇帝也只有一位——這個人在傳統史書中似乎就是一個頭頂生瘡、腳底流膿的昏君暴君形象,他就是隋煬帝楊廣,可以說他從從《隋書》、《資治通鑑》這樣的正史一直壞到了《隋唐演義》。難能可貴的是他壞得灰常有特色灰常細膩,尤其是在野史小說中給人的趕腳就是他佔據著大隋天子的崗位,卻客串著加藤鷹的角色。今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做起翻案文章,對此我個人以為:隋煬帝的的確確是一代暴君,此乃不爭的事實,只不過他沒野史小說中那麼荒淫無度,他是一個有野心有理想有抱負的君主。事實上他的所作所為很多都是功在千秋的——比如大運河的修建,問題在於他太急功近利了,總想畢其功於一役,為此他視人命為草芥,最終造反的百姓顛覆了他的王朝。如今在過去千年之後我們似乎更能客觀地看待他的功與罪。

公元589年隋王朝的晉王楊廣率軍南下消滅南陳,至此終於結束了魏晉南北朝持續三百多年的大分裂大動盪的局面。久經戰亂的人們對這個新生的大一統王朝充滿無盡的期許。如果說秦漢時期是中華大一統帝國的起源誕生,那麼隋唐時期就是中華大一統帝國的重建——在經歷持續三百餘年的大分裂大動盪後江山重歸一統。巧的是開啟中華大一統帝國重建歷史的隋朝和締造中華大一統帝國的秦朝一樣二世而亡,然而就是這個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為後世留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留下了大運河,這些遺產對之後的李唐王朝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此時的世界曾與中華秦漢並立的羅馬帝國已不復存在,儘管拜占庭東羅馬帝國仍延續著羅馬的名號,但西歐已進入混亂不堪的中世紀。由匈奴西遷所開啟的亞歐民族大遷徙顛覆了貴霜、笈多、波斯、羅馬等古典帝國,事實上與此同時在東方的中華大地上也經歷了五胡亂華的慘象,不過當隋王朝統一之後中華大地終於率先從一片混亂中走出,開始了自己一枝獨秀的發展歷程。

隋王朝統一南北15年後的公元604年楊廣在使用各種陰謀詭計扳倒自己的兄長——太子楊勇之後成功繼承大隋皇位,這年35歲的楊廣野心勃勃地想要開創萬世之功,也許正因為如此他將自己的年號定為大業。在他的主持下修建了北起北京,南達杭州的京杭大運河,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加深了中華大地南北方之間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聯繫。與此同時一項影響後世中國上千年的制度——科舉制也日臻完善,儘管科舉制的弊端後來越發暴露出來,但至少在那個年代這一制度為平民百姓的子弟提供了上升通道,打擊了世家大族的勢力,從而強化了中央集權。野心勃勃的楊廣同樣不會忘記帝國遼闊的西部疆域。

楊廣登基之時中原大地已在多年的戰亂之後經歷了其父楊堅的開皇之治,正處於百廢待興後的蓬勃發展之時。中原商人迫切希望重新打通自漢代以後就日漸衰亡的絲綢之路貿易,然而在經歷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戰亂破壞後絲綢之路貿易遭到了巨大的破壞。這時楊廣想起了一個人——裴矩,此人祖籍山西,是隋文帝楊堅時代的重臣。公元588年曾隨當時還是晉王的楊廣參與平陳戰役,在戰後的安撫過程中表現突出,後又設計將突厥分化為東、西二部。楊廣希望利用裴矩的外交能力和對西北各族情況的瞭解幫助自己完成對西部疆域的經略開拓,於是他召見裴矩就西部疆域的經略問題進行諮詢,裴矩則建議通過疏通河西走廊來打開絲綢之路貿易的新局面並乘機加強和西域的政治文化交流,而這也正是楊廣所想。

公元605年裴矩受楊廣派遣前往位於河西走廊的重鎮張掖。在這裡他放下朝廷大員的架子,廣泛和中西商人就絲綢之路貿易和西域的風土民情進行探討,並最終將所收集的情報彙編整理成為《西域圖記》。在《西域圖記》中裴矩詳細介紹了西域44個國家的情況並第一次詳細介紹了從地中海東岸通往敦煌的三條路線:北道是從地中海到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後渡過北流河到達突厥可汗庭,再經過鐵勒部、巴里坤湖進入新疆,向東過哈密並沿天山北麓進入河西走廊西部重鎮敦煌;中道是從波斯灣到伊朗,經過中亞的費爾幹納盆地,翻越帕米爾高原,經過喀什、庫車、焉耆、吐魯番到敦煌;南道從印度洋到印度北部,經過阿富汗翻越帕米爾高原南麓,經過塔什庫爾幹、葉城、和田、若羌到敦煌。由此再結合從長安到敦煌的路線之後整個絲綢之路沿線地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呈現在中國人面前,要知道在此之前儘管張騫開闢這條通道已有近千年,然而中國人的活動範圍大體還是在西域中亞一帶,只有甘英成功到達了地中海,遺憾的是他未能為後世留下自己出使路線的地圖。

與此同時裴矩也瞭解到:來自西域諸國的商人都迫切希望前往長安、洛陽貿易,這一願望絲毫不比中原商人希望重新打通絲綢之路貿易的意願弱。然而此時在經歷魏晉南北朝的戰亂後絲綢之路沿線的驛站多已年久失修,不能再為過往客商提供食宿服務。於是裴矩開始頻繁奔波於河西走廊的武威、張掖、敦煌等地,在商路上設置新的驛站,同時降低關稅,他還鼓勵西域商人前往長安、洛陽進行貿易,由政府提供沿途食宿和保護。這時絲綢之路貿易還面臨最後一個障礙——那就是割據青海、河西一帶的吐谷渾汗國。

吐谷渾的開國之祖是五胡十六國中開創前燕的鮮卑慕容部慕容廆的兄長慕容吐谷渾,儘管他身為長子,但卻因為是庶出之子而與王位失之交臂。弟弟慕容廆繼承慕容部後慕容吐谷渾率自己的部眾西遷,最後在青海一帶定居。吐谷渾於329年建汗國,典章制度類同晉制,風俗與柔然、突厥相似。打敗吐谷渾後向西開拓國土並重新打通絲綢之路貿易正是楊廣夢寐以求的千古奇功,於是楊廣將裴矩從張掖召回就征討吐谷渾之事進行商討。商討完畢之後楊廣隨即委派裴矩再赴張掖,回到張掖的裴矩不僅召集西域各國的官員和商人,向他們發出了前往長安、洛陽的邀請,對外交和商貿使團開出了優厚的條件,還邀請了高昌、伊吾等西域國家的王侯來到洛陽和楊廣一起祭祀恆山。看似尋常的祭祀活動其實卻是為構建針對吐谷渾的外交包圍網鋪路。

大業四年(608年)裴矩成功遊說鐵勒諸部南下襲擊吐谷渾,吐谷渾可汗伏允一路逃到今天西寧一帶,此時楊廣正統率隋軍嚴陣以待等著他。最終吐谷渾被滅國,此戰開拓疆域數千裡:範圍東起青海湖東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庫魯克塔格山脈,南至崑崙山脈,隋廷在這一地區設置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這也是青海地區被正式納入中華版圖的開始。在此戰中楊廣親自御駕西巡,部署兵力。戰後楊廣又率軍翻越大斗拔谷,結果遭遇大風雪,士卒和隨員被凍死者甚眾,這其中甚至包括楊廣的姐姐楊麗華。楊廣在歷經艱險翻越大斗拔谷後抵達了位於河西走廊的張掖,裴矩和西域的王公、商人們已在這裡恭候多時了。楊廣在這裡召開了一個雲集西域二十七個國家的首領和代表的貿易盟會。當楊廣面對西域諸國的使節時不禁即興賦詩一首:“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 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 豈臺小子智,先聖之所營。 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 詎敢憚焦思,高枕於上京。 北河秉武節,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沒,原野窮超忽。 摐金止行陣,鳴鼓興士卒。 千乘萬騎動,飲馬長城窟。 秋昏塞外雲,霧暗關山月。 緣巖驛馬上,乘空烽火發。 借問長城侯,單于入朝謁。 濁氣靜天山,晨光照高闕。 釋兵仍振旅,要荒事萬舉。 飲至告言旋,功歸清廟前”。2010年4月30日的上海世博會上甘肅館所展出的除了敦煌莫高窟之外,還有就是紀念當年楊廣在張掖召開的這場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萬國博覽會”的畫作。而楊廣也是中國歷史是唯一曾親自造訪青海及河西走廊絲綢之路的皇帝。遺憾的是楊廣所到之地儘管囊括了青海及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地帶,但並未涉足新疆;儘管中華民族的歷代先民為開拓西域地區打通絲綢之路而前仆後繼,但真正踏足今天新疆地區的古代帝王是沒有的。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南宋的宋恭宗趙㬎到過西藏,他是以亡國之君的身份去的西藏。



趙㬎是南宋的第七個皇帝,宋度宗之子,公元1274年,宋度宗因酒色過度而亡,遺詔年僅三歲的趙㬎即位。

趙㬎年幼即位,由祖母謝太后、母親全皇后垂簾聽政,軍國大權則掌握在賈似道手裡。此時金國已被滅多年,南宋的重鎮襄陽已經陷落,伯顏率元軍南下,以降將呂文煥為前部,沿江守將多是呂文煥舊部,大多望風而降。

公元1275年元軍兵臨建康城下,朝廷命賈似道率10多萬大軍與夏貴共擊元軍,但是二人不願為宋廷賣命,因此不肯出力。隨後,宋軍大敗,伯顏率20萬大軍直逼臨安城,此時臨安城內的官員大多已經逃跑,謝太后無奈,以宋恭帝的名義發佈退位詔書,向伯顏投降。

宋恭帝與謝太后等大多皇族被押往北方,此時宋恭帝才五歲。好在忽必烈對其還算客氣,不僅沒有殺他,還封他為瀛國公。

元廷大多信仰喇嘛教,宋恭帝在這樣的環境裡,也對喇嘛教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隨著宋恭帝慢慢長大,元廷對其不大放心,在其19歲那年,宋恭帝在忽必烈的支持下遠赴西藏薩迦寺出家,至此宋恭帝一頭鑽進了佛學的世界,後成為了一代高僧。



1323年,宋恭宗因為思念家鄉,於是寫了一首小詩:“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這首詩傳到了元英宗的耳裡,元英宗遂下詔將其賜死。就這樣宋恭帝走完了他這坎坷的一生。從五歲被俘虜到元大都,他至死都沒能回到一次故土。

當初趙匡胤在後周的孤兒寡母中奪得天下,300多年後自己的後人也以孤兒寡母的形式被奪走天下。哎,歷史是何其的相似啊!


史裡有料


在古代西藏,青海和新疆遠離華夏文明中心之外然而因緣際會還是有三個皇帝分別來到這三個省區。一個是南宋恭帝出家西藏成為得到高僧。二個是隋煬帝親征吐谷渾王國來到青海省。三個是前秦將軍呂光徵西域後建立後涼政權。南宋恭帝趙㬎(1271年一1323年)是南宋第七位皇帝,宋度宗之子。1274年宋恭帝繼位,由謝太后和母親全太后垂簾聽政,小皇帝才3歲。兩年後南宋就被滅元朝滅亡了。宋恭帝和皇室成員被押送到元朝大都,忽必烈對待宋恭帝還不錯,封宋恭帝為瀛國公。後來宋恭帝對佛學產生性趣。1289年,十八歲的趙㬎被送到西藏薩加寺出家,法號合尊。成為一個得道高僧。長大的趙㬎遼解到宋亡經歷非常憤懣寫了首詩《在燕京後》: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通過跟北宋大詩人林和靖隔空對治的方式抒發自已思鄉情懷。元英宗得知此詩大怒,把宋恭帝趙㬎賜死,年53歲。二,隋煬帝親征吐谷渾到青海。吐谷渾是遼東鮮卑慕容涉歸庶長子慕容吐谷渾建立的國家,東西四千裡,兩北兩千餘里。隋朝時不斷侵擾內地。609年5月隋煬帝率軍親征吐谷渾,他命將軍劉權率軍出伊吾道追吐谷渾可汗至青海俘敵千餘人,乘勝攻佔吐谷渾都域伏俟城(今青海湖西),隋煬帝親率軍追擊吐谷渾可汗入長寧谷(西寧南丿越星嶺(海晏東)至浩川(大通河)。從此青海地區首次納入中原王朝版圖。三呂光徵西域。南北朝時前秦苻堅統一北方地區。西域鄯善王朝拜前秦希望恢復中原對西域的統治。383年正月苻堅任命驍騎將軍呂光為統帥征討西域。呂光率十萬大軍越過三百里沙漠都沒有見到綠洲,手下將士們都非常絕望。呂光鼓勱手下說:"當初漢大將軍李廣利西征時,以精誠感動天地,大地飛泉湧出。我們難道不能成功感動天和地嗎?不久果然天降傾盆大雨解決了水源。西域龜慈國王組成七十萬聯軍對抗呂光十萬大軍。呂光命土兵每隔五里設一個營盤,挖上戰壕築起高壘,用木頭做出人形穿上鎧甲,一眼望去如千軍萬馬。西域聯軍不知虛實不敢靠近。龜茲王在都城附近與呂光大軍展開決戰被殺死一萬多人。呂光立龜茲王的弟弟為王,聯軍潰散不久皆降。385年3月呂光回國走到姑藏(武威丿時聽說苻堅已死,三軍縞素服喪。自稱大將軍涼州牧,建年號右安開始他地方割據生涯。386年6月呂光即王位,國號大涼,史稱後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